香,是什么?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释,香是指芳草的味道,后又引申为具有令人愉悦的味道的物品。
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自称“香癖”,他总结了香的“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香,为何有此等养生功效?不如一起且看且学习——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药师,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学术传承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第一炉香,燃于5000年前
有据可查的“第一炉香”,来自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那里曾出土过一件5000年历史的“之”字纹灰陶薰炉炉盖。
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和上海良渚文化遗址也均有出土陶熏炉,形制迥异于祭祀所用的鼎彝礼器,但与后世流传的薰炉大致相同。
中医香疗,历久远而弥新
香气怡人的芬芳草木,从神坛走入居室,源于其出色的表现——不仅能驱除害虫,还能防治疾病。
《诗经》中,已有采集香草的记录;孟子谈论“王道”,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来打比方,可见用艾这种香草治病在当时已人尽皆知。
香药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按来源可分为动物类、金石类和植物类三大类。动物类如龙涎香、麝香等;金石类如雄黄、朱砂、寒水石等;植物类是香药大户,又可细分为花、草、根、树、果、叶、汁(分泌物)等(详见下表)。
香药,品种众多,用途也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祈福、烹调、疗疾等领域,随处可见香药的身影。
节庆祈福,香药唱主角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香者气之正,气正,则自能除邪避秽。因此,以香药药饮、香药熏治祛病祈福,最为盛行。
香气为什么能除邪避秽呢?《神农本草经疏》认为:“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而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所谓“阳明”,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这两条经络都起始于口鼻,经过肺与百脉相通,乃气血之海。
因此,中医认为,香气具有走窜之性,从口鼻入,可以游走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疏通气机,养护正气,从而除邪避秽。
香药入膳,增香祛腥膻
香药入膳,是为香辛作料。烹调时加入,可去腥膻、增风味,成就各式菜品,深受人们喜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麻辣火锅。
如今,麻辣火锅风靡全国,按照中医“寒者热之”理论,其最适合体质寒凉者进食,适当多吃麻辣火锅,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有助于助阳、驱寒。而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吃麻辣火锅则会火上浇油,建议浅尝辄止或不吃为妙。
★
春日祛湿,作料是良药
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健脾开胃,芳香类药物很在行。春日祛湿,不妨试试厨房里的良药,譬如——
化湿开胃散
组方:草果8克,橘红8克,白术10克,藿香10克,砂仁10克,茯苓10克,甘草50克。
做法:诸药混合打粉,每次取10克左右,与3片生姜同煮10分钟,趁热服用。湿祛即停。
功效:健脾化湿,开胃止呕,还能预防流行性感冒。
闻香疗疾,简便又实用
闻闻香气就能治病?确实!
人之所以能闻到香气,主要是因为植物中含挥发油。现代研究发现,挥发油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鼻嗅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就能起到相应的疗效。
日常闻香,方式多多,或佩香囊,或焚馨香,或枕香枕,不一而足。
★
神疲身倦,佩个醒脑香囊
时值春日,日长夜短,情绪莫名厌倦、精神不振,也不妨做个醒脑香囊,在神疲身倦之时嗅一嗅,赶走春困。
开窍醒脑香囊
组方:石菖蒲15克,薄荷5克,艾草10克,金银花5克,肉桂10克,高良姜15克。
做法:将上述各药研磨成粉,装入香囊中。
功效:通窍醒神、温中健脾。
★
静心安神,焚香能调息
古人每逢重要场合,都要焚香,以示重视和敬畏:一是香药燃烧释放清正之气,净化环境;二是心主神明,统管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活动,闻嗅香气能安抚神经、平心静气。
家庭焚香,安心宁神,可以选择檀香。
中医认为,香药多温香走窜之性,可透达经络,疏通气机,入心开窍。用檀香焚香,闻之能健脾开胃、开窍安神、疏肝解郁,适用于胃寒气滞,胸膈憋闷,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等。
方法也很简单:取3~6克檀香,放入电熏炉中,加热熏香即可。
★
安眠药枕,助你一晚好梦
人一天中,莫约有1/3的时间花在睡觉上,枕头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以香药为枕,在睡眠时,头温能把药香缓慢地蒸发出来,香味萦绕头部,被口鼻吸入,可起到良好的调理身心的作用。
不妨自己动手做个药枕,既实用又保健,不亦乐乎?
宁心安眠枕
组方:合欢花100克,野菊花200克,白菊花200,薰衣草200克。
做法:将上述各药筛去尘灰,混合均匀,纳入适当大小的轻薄棉布袋中,整理平整,套上枕头套,即成。
功效:清肝明目、除烦安眠。
注意事项:为避免汗渍导致发霉,药枕应经常晾晒;药物香气散尽后(约3个月),应及时更换;过敏体质者慎用。
内病外治,舒筋通络
香药温香走窜,能穿透皮肤腠理,舒筋通络,起到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等作用。
内病外治,熏、熨、敷、泡……方式繁多,下面介绍两种日常生活中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外治妙法。
★
小茴香熨烫,治便秘
小茴香性温味辛,具有散寒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现代研究亦发现,小茴香能增强肠道收缩,促进肠蠕动。用小茴香热熨腹部,通过热与药的协调作用,将药力透散,舒经通络,增强气血运行,促进肠道功能,可起到减轻腹胀和便秘的作用。
做法:取小茴香300克,炒热后用布包裹熨烫腹部,温度以局部无灼痛感,皮肤无潮红、水疱等为宜。熨烫时,可以肚脐为中心,均匀用力,顺时针熨烫。开始用力要轻,速度稍快;待温度下降后,力度可增强,温度可减慢;温度过低时,可加热后继续熨烫。
每次15~30分钟,每天2次,7天为一个疗程。
★
姜艾泡脚,祛湿解乏
泡脚香药无需追求贵和稀,家中常备的生姜和艾草就是很好的选择。
做法:取艾草50克、生姜50克煮水泡脚,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祛除体内湿气。条件允许,也可以用来泡澡,特别适合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
泡脚时,水温最好保持在40~45摄氏度,水量要足够没过脚踝,每次泡15~20分钟为宜。泡完脚后,最好先半躺或平躺3分钟再起身,以防眩晕摔倒。
防霉驱虫,衣物常留香
为衣物熏香,借助火力和药力,不仅能去除湿气和霉气,还能使衣袂留香。
几十年前,我国很多地区都会为女儿准备香樟木做的衣箱做嫁妆,就是因为香樟木能驱虫、除霉,还能让衣服染上淡淡的清香。如今,都市中以香樟木做家具难以实现,但却可以购买一些香樟木条,挂于衣柜里面,同样有驱虫除异味的功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沉香,味道更为持久清幽。
干花香包也具有这种效果。取薰衣草、玫瑰、桂花、薄荷、迷迭香等干燥香花和香草,以纱布包裹放置于衣物中,味尽更换,还能给衣服染上天然的花草香。
春天至,万物生长,不妨在阳台或小院里种些香草、香木,观形赏味、药食两用,打造一方养生“香境”。
下面介绍几款适合阳台种植、易养活、用处广的香草植物。
艾草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取一团干艾叶点燃,放于角落,能驱蚊;取成熟艾草煮水泡脚,能祛风寒;艾草根煲鸡汤,能祛风暖胃、调经止血。
种植要领:艾草对环境和气候适应性好,喜阳,土面干燥时浇水即可。根系发达,一年种下,年年收成。春可采嫩叶,全草宜在端午前后采集。
药膳推荐:艾叶煎蛋
嫩艾叶洗净切碎,加适量盐搅拌;待艾叶塌蔫后,加入打散的蛋液;入油锅煎至两面略黄,即可出锅食用。可散寒祛湿,适合寒性咳嗽、虚寒痛经者食用。
薄荷
《本草纲目》说薄荷“辛能发散,性凉而清,专用于消风散热”,可用于发散风热,清利咽喉。
薄荷清香,闻之能提神醒脑,平缓情绪;薄荷又叫蚊眩草,破坏叶面释放的味道可以用来驱蚊。
种植要领:光照越充足,薄荷香味越浓郁;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要适当遮阴;充足的水分补给,可以使薄荷更为水嫩。
药膳推荐:薄荷蜂蜜茶
取三四枝新鲜薄荷,放入茶壶中,沸水冲泡,稍焖后倒出。待茶水稍凉后放入适当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
紫苏
《本草汇言》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 结气,化痰气”,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还能解鱼蟹毒。
种植要领:紫苏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湿耐涝不耐旱,在背阴的地方也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