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这段时长仅有3分45秒的演讲视频刷屏,被网友称为“
本年度看过的最好演讲
”。
视频前后进行了反转对比,一个是校长的演讲,一个是学生的演讲。通过前后发差巨大地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原来,每个人的生活和感情都有它自己的时机,不用慌张,也别失望,余生还很长。
视频中校长所说的:
“2年后学业必须是A”
“3年后,得去到想去的国家考上大学”
“5年后,就得开始工
作了”
“然后结婚买房”
“10年后安定下来”
“30岁的时候,人生轨迹就定型了”
按照校长的说法,每个人必须在每一个人生环节都要正好卡住时间节点,直到最后三十岁人生定型。
那么,如果有人两年后没有得到A,没考上想去的好大学,或者没有很牛逼的工作,甚至也没有在二十几岁遇到想结婚的人,是不是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是失败的?
然而,
人生不是做算术题,必须要在指定位置填上唯一正确的答案,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时机
,比如,什么时候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什么时候遇到对的人结婚;什么时候做出一番成就……
就像学生反驳校长所说的那样:
人生真的是需要时机的,比如
在感情方面,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早早遇见并不意味着就是相守终生的幸福。爱你的人,你不喜欢;不爱你的人,你偏偏在乎。可能有的人换一个时间遇见,就是全然不同的结局。
中国谚语中有“桃三李四杏八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一颗树苗种在地里,从开始接受阳光雨露,吸收土地营养,到开花结果的期限,桃树要三年,李子要四年,而杏要八年。
早晚不同,但都有自己丰收成熟的时刻。
其实,何止果树,人亦是如此。
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这个喧嚣繁忙的城市中,很渴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成功优秀,也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其实,人生的大部分痛苦,都来源于比较,尤其是拿自己最弱的地方同别人的强项比较。其实,这种比较除却能带来焦虑,什么用处也没有。
而缓解这种焦虑最好的方式,
就是放弃毫无意义的比较,给自己和孩子一点时间,耐心一点,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认真观察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了成功的人,那些获取了幸福的人,都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时间的人,比如JK罗琳被拒了12次才出版火爆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
比如摩根弗里曼52岁才迎来演艺事业高峰;
比如Zara的创始人39岁时才开始创业;
他们的人生都没有做到像视频中校长所说的那样“在三十岁人生定型”,但这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成功和优秀。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
“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
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