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批判传播学
依托“批判传播学丛书”,致力于中国的批判传播学发展与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新势力新年首月交付排名突变:#小鹏时隔30 ... ·  18 小时前  
大家车言论  ·  过去这一年的事,我们说出来你都不敢信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批判传播学

批传·暑期班 | 花絮:走乡串村,走近希望的田野

批判传播学  · 公众号  ·  · 2017-07-28 15:45

正文

暑期班的第一次授课,曹锦清教授就特别指出,要有中国立场、民族情怀、百姓视角。暑期班最后几天,学员们走近村庄。按照香港中文大学邱林川老师的话,这是一叶知秋,还是一叶障目?

 

(参访缙云河阳古民居和河阳乡村研究院)

(参访缙云县三溪乡) 


别以为藕们只是走马观花,某天下午,藕们专门与浙江缙云三溪乡干部座谈了大半个下午,了解当地乡贤故事和土地流转的相关情况。

 

学员们都有备而来。看这本子,记得多工整。


看这几位,被什么给吸引过去了?


原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徐海超与大家交流起了农村土地确权的相关争议问题和困惑。 

徐海超就是缙云本地人,学旅游专业。他说,家乡的旅游资源丰富,坐落于小仙都景区,自己的情怀是帮助家乡建设旅游事业。春节时他了解到赵月枝老师的乡土视野,还主动申请做河阳乡村研究院的志愿者。

对于这次暑假班,徐海超感触良多:在这里我遇见了与我一样具有乡村理想主义精神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他们精辟的理论,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最重要的是那种学者的学术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会继续把目光放在乡村建设上。我想用赵月枝教授提倡的以乡村作为方法去了解更多事物背后的规律,并以正确的方式从乡村提取出有组织的知识反哺乡村,共享给社会


暑期班学员关注农村的角度很多元。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博士生刘彦做的是《媒介对征地抗争政治的去乡村化》。她说,选择乡村征地冲突作为研究大众传媒意识形态性的切入点,首先是因为冲突是展现意识形态文化资源调动的场所,其次中国乡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研究文化与权力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刘彦说,这次暑期班让她能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去到乡村传播发生的真实情景里了解媒体与农民的关系 

有的学员,在住处都不忘学术研究。这位是四川大学研三的李星月童鞋,她说自己硕论做的就是社交媒体与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她曾调研了四川和东北地区,这次来暑期班住在农家乐,她一有机会就向老板讨教农家乐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她说,旅游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活动,但是文化资源具有公共性,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以村民作为文化的传播主体的农家乐旅游很值得研究。

李星月说她一直很喜欢暑期班授课老师邱林川教授的《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这次还特意带了这本书过来,邱老师题字鼓励她扎实做好田野,大胆学术创新。她还说,卜卫老师一直是自己的‘’女神,她经常学习卜老师关于媒介素养、女性的研究。这次终于有机会得见她本人。她希望自己未来能像这两位前辈老师一样,深入田野,把学术研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说到卜老师就插播一条广告:

卜老师授课不忘为北京工友之家的“同心桃”公益活动宣传。没几天,先后有两位学员的桃牌已经挂在了北京平谷的桃园中。他们是博士森南瓜和博士僧白洪潭。

想接力的,使劲戳:

http://mp.weixin.qq.com/s/8pfen1_15aczeTfSTyvVkg

 

花十天的时间到浙江的山区县学习和调研,也是一种情怀。在十天的相处中,大家彼此了解,也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博士僧白洪谭感动大家的演讲标题。有学员专门为他创作了一幅漫画,以表谢意。您看,像吗?


连生日都是在暑期班度过的,得多有缘呐!余美琳童鞋,生快!!


每天暑期班都在缙云县图书馆的报告厅授课。这是大家在给缙云县图书馆的感谢信上签字,感谢他们提供了窗明几净的学习场地和各种便利,也感谢活动的主办方和不远万里前来授课的老师们!


暑期班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缙云仁岸村。虽然错过了美味的杨梅季节,但是,仁岸的景、仁岸的人、仁岸集体发展的故事,让学员们有了很多可资回味的亲身感受。

 

乡遇、相遇,走进村庄,走入田野,不负好时光!明年暑期班,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