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开启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经济学人·商论》学习社区“每周晨读”栏目每周日清晨上线,结合《经济学人》最新报道,分享对商业科技热点话题的犀利观察,一起开启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原文免费试听】“每周晨读”栏目现正免费开放。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商论学习社区试听第13期音频。也欢迎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解锁学习专栏的其他福利。
上世纪60年代,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苏联人加加宁成为第一位太空人,而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则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人类探索的边界一下子被打开了,似乎征服火星指日可待,而走出太阳系的太空旅行也可能只要一代人就能实现。
现实却并没有像60年代的人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
你可能要问,按照我们的想象,科技应该会不断地进步。距离人类登上月球已经过了快半个世纪,航天科技的发展至少应该达到星际旅行的水平了吧?
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为什么100多年前,汽车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汽油引擎,也有了电动汽车。可是100年后的汽油车和100年前的汽油车却没有根本的区别?直到10多年前,埃隆·马斯克才重新把大众的目光聚焦在电动车上。直到今年8月,《经济学人》才推出封面文章,预言“汽油引擎将死”。为什么100年没有被撼动、也没有产生革命性科技的传统汽车产业,仅仅两三年的光景就似乎面临颠覆?
《经济学人·商论》八月刊《死于路上》
热带雨林是一个科技进步如何可能突出重围的绝佳比喻。占领树冠的枝叶是“在位者”,所争夺的只是谁能获得的阳光多一点;从密林深处奋力突围向上的新物种则是“挑战者”,它们有着对阳光无限的渴望,也有“生死存亡”的压力,因此有巨大的动力。这种推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法则,我称之为“雨林法则”。
这也是本期“每周晨读”想与你讨论的问题:什么是科技进步背后的推手?(免费试听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论学习社区。)
“每周晨读”栏目现正免费开放,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全文音频版: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即可阅读推荐文章全文。年度订户还可以申请加入“主编的书桌”微信群参与互动。
《科学进步乏力》(十月刊)
《死于路上》(八月刊)
欢迎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解锁社区“学习专栏”的其他服务:每日一词、学人习语、 译者直播。另有免费专栏 “主编的书桌” ,包括“每周晨读”和读者沙龙活动回顾。商论年度订户还可申请加入“主编的书桌”微信群,参与互动。
欢迎访问“商论学习社区”(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 菜单栏中部 > 学习社区)。推荐各位用户在《经济学人·商论》APP内使用邮箱注册(请不要使用微信登录)账号后进行订阅,并添加“商论小助理”微信(ID: ecogbr),我们将发送激活指引。
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福利二选一:
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或获赠¥188 Moleskine口袋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每周晨读”栏目,免费试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