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领络。“法律读品”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们常常仰望星空,
有的人羡慕月亮,
有的人却爱慕
星星
。
因为月亮仰仗太阳的光芒
才能发亮,
而星星虽然微弱,
发出的却是
自己的光彩
。
法律人,
就是像
星星
一样的人。
就像《费城故事》里的安德鲁,
帅气并不只在于他的颜,
而是那
不屈而坚韧的眼神
;
就像《皇家律师》里的玛莎,
并不完美的长相却因为
在
出庭时的个人风采
而熠熠生辉;
就像《律政俏佳人》里的艾丽,
让你明白原来有一个东西,
可以发掘并改变一个人
,
这个东西叫做
法律
,
这个人叫做
律师
。
生活中的律师却要面对,
来自各方的重重压力,
律所体制的层层藩篱,
和律师行业的既有桎梏。
成为律师首先要通过天下第一难考
——司法考试,
每年的司法考试全国通过率
仅有15%左右,
他们还要在律所实习一年,
才能获得律师执业资格,
同样不少律师都是本科、研究生
甚至博士生学历,
学习成本十分高昂;
律师还要扩展案源,
进行自我营销,
需要一定的
公关成本
;
律师还需要进行形象管理、
时间管理以及知识管理,
耗费的都是
管理成本
,
从业律师须按照
国家税收规定,
缴纳个人所得税及营业税。
平均每个律师的税点
都在8%到20%左右。
与当事人沟通,参与庭审,
律师需要一定的
办案成本
,
正常的流程,
从接案到审判终结,
最短需要3至4个月,
最长结案可达到10-20年。
这些成本都包含一定的
时间成本
,
其无形却价值宝贵,
但总是被当事人忽视。
总是可以听到有人吐槽:
“律师没有打赢官司,
真是骗子;
居然给贪官辩护,就是讼棍;
居然收那么多钱,简直是奸商;”
可律师只负责诉讼,不负责判决,
拿胜诉率去辨别一个律师的好坏
是不科学的,
不是每一个律师都是诉讼律师
;
每个人都有其合法权益,
只应当为其所犯行为负责,
一场公正的审判才是
法治国家所需要的,
不是每一个律师都是刑辩律师
;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也是金钱,
你以为的没有成本
却在耗费律师的精力和心血,
不是每一个律师都是法援律师
。
律师收入极不平衡,
只有20%的律师,
可以跻身金字塔顶端,
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
赚走80%的收入,
剩下20%的收入,
由80%的律师共享,
而他们则与普通的工薪阶层无差。
在律师业务中,一般
非诉业务律师比诉讼业务律师
收入要高。
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律师,
能够从事非诉业务的很少,
底薪一般从2000到8000不等,
有些甚至实习期没有工资,
只有
极少数红圈所
才能给予,
10000+的薪资,
而能够满足条件的人又很少。
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
户口问题的解决也是
青年律师的困难所在。
法律带有一定的保守性、滞后性,
其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
而跟进发展,
而新时期时代发展变化迅速,
法律条文的更改以及
相关
司法解释的出台势头也很猛烈,
这点从每年的司法考试
新增考点中
就可以看出,
如
2016
年新增
87
个考点,
法律文件新增
31
个。
这在为律师提供最新趋势的同时,
也带来了
法律不稳定
的压力,
法律的时效问题
成为考虑的重点。
律师事务所是一种
松散型体制
,
目前以
提成制
和
承包制
为主,
但这种体制,
让律所和律师之间就像是
一种
挂靠关系
,
事实上并不存在任何管理机制。
律所是合伙人的律所,
主任是律所的最高领导。
其它律师是律所的工作人员。
律所不给独立律师发工资,
不承担独立律师的
社保费用和个税。
而独立律师收取的每一笔律师费
都得和事务所进行分成。
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体户,
律所并不对其负责,
而律所也基本不存在管理制度,
律师独自面对生存压力,
而年轻律师与这种体制
之间的矛盾更为显著,
指导律师和实习律师之间,
有两层关系,
第一层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第二层是师徒关系。
律所需要一个
公司化运营制度
或
更规范合理的管理模式
。
律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具有
高度专业化
特征,
法律行业的准入,
需要经过层层门槛。
当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
从事具体实务工作,
又需要符合时代趋势,
即成为
高端复合型人才
,
对律师的
专业扩展能力,
又有所要求,
比如外语、心理学、金融学等,
都需要学一点;
律师还是一个
与外部沟通较多的行业,
要求有一定的
营销能力
拉来客源,
又要求一定的
管理能力
优化知识,
但律师工作又十分繁重,
高强度脑力劳动,
如果没有专业分工的配合,
律师很难面面俱到,
从而不能兼顾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
法律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出现了很多问题,
发生多起法官被杀案,
当事人当庭殴打律师案,
可见
当事人和法律从业人员的关系
十分紧张。
同时
法律从业人员内部关系
也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法官当庭辱骂律师,
将律师驱逐出法庭,
检察官控诉律师伪证罪,
甚至还有法警不允许律师入庭
等事件发生。
因为“律师伪证罪”
的存在,
刑事案件的律师参辩率逐年降低。
中国律师常在“律师伪证罪”
上遭遇严重执业风险。
全国律协调查显示,
从1997年306条出台至
2007年这10年间,
全国有108名律师因
妨害作证被追诉,
而最终被认定有罪的仅为32起。
另对23个“律师伪证罪”的案例
进行统计分析时,
11个案件涉嫌的律师
被无罪释放或撤案,
6个获有罪判决,
1个被免予刑事处分,
5个尚未结案,
错案率50%以上。
近三月来有10余名律师猝死,
也凸显了律师的高强度工作,
严重
缺乏健康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