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读经明义丨《孝经》:孝道也能用来守护富贵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8-02 16: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孝经》中的孝道含有让富贵代代相传的意思,它揭示了一个大家都愿意考虑的问题:如何守护富贵。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诸侯章》

这一章说的是关于诸侯的孝道的。

作为一个诸侯,或者身份较为尊贵的人,如何才能做到孝呢?显然对于成功者、尊者而言,要求是比一般人要高的。这些道理,即使到今天也能适用。

作为领导者,懂得谦虚下士,关心自己的下属与亲人,即使身居高位,也谨慎、淡然处之,用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造福于跟随、爱戴自己的人们,在自己力所能为的条件下营造一个合理、公平、和谐的环境,使得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你的恩德,这是长久的处贵之道。

不过这一章,使得人们广泛欢迎、接受它的原因,却并不是它讲了许多道德上的教诲与格言,而是 它揭示了一个大家都愿意考虑的问题:如何守护富贵。

完美的德行,对于少数仁人志士而言,是一点也不能放弃的。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一般人而言,却可有可无,这一点毋庸讳言。

仁义道德,对于最优秀的人来说,是 “安而行之” ,不用考虑有道德对我有没有什么好处,哪怕有害处,也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行孝道也是一样,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符合人道的事情,只要想到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就应该好好孝顺去报答他们的恩情,又考虑什么利益呢?

但道德对于中人、甚至中人以下的人而言,是 “利而行之” 的,也就是说,很多人考虑是不是做好事的原因不是我该不该做,而是做这种好事对我有没有什么好处呢?有好处就努力做,没好处就不做了。

父母老矣,对我没价值了,我就不孝顺他们,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这样想的人。

如何劝这样的人去行孝道,做好事呢?

显然不能从德行角度来说,只能从利益角度,劝大家说,行孝道有好处,有利益,而且有大的利益。

我们也能读到很多故事说孝顺父母有各种各样的好处,就是从《孝经》的这个理路出发的。

而在《诸侯章》里面,显然还有让富贵代代相传的意思。 现在所流行的《保富法》等一类书籍,其实也是继承了这种因素,以利益劝人行孝、行善。

我们说,这是一种庸俗且高明的话术。说它庸俗,是因为连孝道这种人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情感也要用有没有利益来劝说,可见被劝说的人的德行修养是在什么层次的了。而说它高明,就是它的确劝了一部分平庸之人、下愚之辈,让他们孝经自己的父母,让善行在这个世界上更多一点。

往期回顾

读经明义丨《孟子》:孝有三境界 你在哪一层?

读经明义丨《春秋》:大可拨乱反正 小可思患预防

读经明义丨《孝经》:爱敬始于事亲 福泽施及天下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