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周知录】聚焦周期三主线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8-20 20:46

正文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策略

周期依然优于成长。周期的弱点是获利了结和短期数据较弱,这需要时间消化。而成长的主要弱点是大部分行业PEG依然很高,中期上行空间有限。未来周期逻辑将量价并重,建议继续关注:1)景气回升明显的集装箱制造;2)受益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化工细分领域;3)当区域控产遇到基建回暖,中期看好水泥和电解铝。

预计下半年集装箱行业规模180万箱,较上半年增80%。2018年行业规模有望回复到350-400万箱高位。上调中集集团2016/17/18年净利润预测至27.0/36.2/44.5亿元,目标价24.3元,“买入”评级。建议关注胜狮货柜,其市占率25%,90%收入来自集装箱业务,业绩弹性更大。

机械


1

【策略】周期依然优于成长

秦培景、杨灵修、联系人:姚光夫 

市场开始在成长与周期之间纠结,这也是近期机构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报告从机构博弈、基本面趋势两个角度分析后认为:虽然前期已有明显上涨,但周期依然整体优于成长,但需要注意其后续行情节奏和选股逻辑。



● 公募基金排名拥挤,困中求变

低波动+“抱团”:公募基金排名拥挤。2017年上半年以来基金持仓“抱团”进一步加剧,而且市场波动率整体趋降,导致产品收益率排名比较拥挤。截至8月19日,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在是4.5%,而前后25%分位的收益率也只有10.3%和1.5%。前25%排名与中位数的差距只有5.8pcts,在6月周期行情启动之前,这个差距只有4.6pcts。

同业博弈下周期和成长的纠结。拥挤的排名下,领先的基金希望降低跟踪误差,或者拉开收益率差距;而落后的基金更有动力提升组合弹性。机构们对周期和成长纠结就是在这种博弈心理下产生的。一方面,对于领先的基金,我们建议跟随同行的行业配置,稳定相对排名,降低跟踪误差。


另一方面,落后的基金可能有两种选择:

1)在同行低配行业上下重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周期和成长;

2)在权重行业进一步加大筹码,例如金融,特别是其中的银行。我们认为,第一种选择更可取,且其中周期依然优于成长。


● 周期依然优于成长

7月宏观数据不达预期是近期周期回调的主因,但未来基建的回暖依然能够提供明显的预期差,这需要等待9-10月份数据确认。因此,周期的问题不是空间,而是时间。


另一方面,制度上对并购重组和定增的限制制约了成长板块的外延增长能力,而减持新规也降低了其大股东释放业绩的意愿,从这个角度看,长期的盈利和估值双杀的过程中,成长的主要问题不是时间,而是空间。

换个角度来看,周期的弱点是前期已有明显涨幅和获利了结的问题,这需要时间消化和等待;而成长的主要弱点是大部分行业PEG依然很高,中期上行空间非常有限。


另外,从买卖的冲击成本和流动性来看,周期相对于成长也是有优势的。中期来看,空间显然更重要,周期依然优于成长,周期回调是机会。


● 投资建议


周期逻辑量价并重,建议继续聚焦三条主线。

一是市场关注相对不足的集装箱制造,建议短期密切关注。贸易复苏下航运港口的景气指标位于高位,叠加供给侧因素,海运板块已经反映盈利复苏,建议进一步关注集装箱制造,包括中集集团和中远海发(全球第四大集装箱制造企业/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租赁企业),以及H股的胜狮货柜(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企业)。

二是受益于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的化工细分领域。需求预期短期弱化,涨价预期的催化主要来自供给侧,建议继续关注基础化工领域中,受益于环保高压、产能清理所带动相关产品的涨价主线,包括:

1)粘胶短纤、纯碱:三友化工;

2)PVC:鸿达兴业、新疆天业。

三是当区域控产遇到基建回暖,中期看好水泥和电解铝主线。近期市场对“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执行力度有焦虑。我们认为,一方面,随着采暖季到来和10月节点渐行渐近,区域控产政策执行会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预计在9~10月份,低库存和基建回暖会使得区域控产导致的供需矛盾暴露出来,从而推升价格。就这条主线,我们中期看好水泥和电解铝。


● 风险因素


中报业绩披露高峰期,整体情况弱于预期,机构集中“抱团”的权重个股出现业绩“地雷”;监管政策再发力,利率中枢上行;人民币再次进入贬值通道。

摘自:《A股市场策略周报20170820—周期依然优于成长》

报告发布日期:2017-8-20


2

【机械】拐点已至,景气持续复苏

刘海博、左腾飞、联系人:李睿鹏

● 事项

受益于集运市场的复苏,集装箱行业迎来拐点。我们近期调研了解到,中集集团(集装箱市占率50%)7月干箱销量12.4万TEU,较上半年月均销量提高近40%。胜狮货柜(市占率25%)近期市场表现抢眼,近4个交易日累计上涨34.5%。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 趋势:集运供需结构改善,运价回升,集装箱行业将进入上升通道

集运供需结构是影响集装箱销量的核心因素。集装箱行业的销量主要取决于下游集运市场的景气度,其传导逻辑为:如果集运市场的供需结构好转,集运运价将上升,从而提高集运企业的盈利和资本开支意愿,进而拉动集装箱的销量;反之亦然。


从历史数据来看,集运市场的供需增速差(集运需求增速和集运运力增速的差值)决定了当期的集运运价(CCFI指数),而集运运价又决定了当期的集装箱销量。

集运供需结构好转,集装箱行业销量预计将进入上升通道。2016年由于集运行业景气低迷,集运公司和租箱公司都缩减了资本开支规模,导致集装箱行业规模大幅萎缩。


根据Clarksons预测,2017和2018年全球集运需求增速为4%-5%;根据Alphaliner预测,2017和2018年全球集运运力的增速为4.5%和5.1%,未来集运市场供需结构平衡,远好于前几年供大于求的局面。相较于供需增速的绝对值判断,我们认为更应该关注供需增速的预期变动。


受益于今年以来中国、美国、欧盟的经济复苏态势,Clarksons对于全球集运需求增速的预测从年初的2%上调至目前的4-5%。而随着集运联盟的重组,市场预期未来运力的投放也将更加理性。


受益于集运市场供需结构的改善,运价指数CCFI已经从2016年4月底部的632点上涨至目前的856点,涨幅超过35%。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集运景气的复苏,集装箱行业将进入上升通道。


● 拐点:从产业链微观层面分析,集装箱行业拐点已至

租箱公司出租率持续上升,堆存量触底反弹。租箱公司的集装箱出租率从16Q1的底部位置持续反弹,根据2017年5月的最新数据,CAI/Triton/TGH的出租率已经上升至97.3%/96.0%/96.0%。


堆存是指集运企业和租箱公司还在集装箱工厂堆放的集装箱,这一数据的历史均值约为60万TEU,而今年初已经下滑至30万TEU以下的极低值。5月堆存数据短暂回升后,近期再次下滑,显示了下游集运企业和租箱公司提箱速度很快,未来采购新箱的需求更迫切。


中集7月集装箱销量为12.4万,较上半年9.0万TEU的月均销量提高38.5%,目前排产已至四季度。集装箱行业2016年1-10月经历了长时间的景气低迷,公司月均销量不足5万TEU。16Q4后,由于韩进破产事件导致集装箱流动性收紧,以及集运市场复苏拉动更新需求释放,集装箱行业销量反弹。

公司17Q1集装箱销售29.2万TEU,同比+265.8%,单季度销量达到15Q3以来的高点。17Q2,由于受到水性漆生产线改造的影响,公司产能不能完全满足订单需求,4月/5月销量分别为6.4万/5.8万。


而在6月后,随着水性漆生产线改造的陆续完成,中集产能得到有效释放,6月/7月已完成11.9万/12.4万TEU销量。从排产来看,目前排产已经排至四季度,有近3个月的排产期。中集正常排产期一般为1-1.5个月,历史上最长的排产期在2010年底,当时排产期约为5个月。



● 弹性:集装箱行业规模有望回升到350-400万箱/年

新增需求:预计每年130万TEU。从历史数据看集装箱保有量增速与集运需求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剔除2009和2010年两个极端年份,两者误差在3%以内。根据Clarksons预测,2017和2018年,全球集运需求增速为4-5%,目前全球集装箱保有量约3300万箱,按照4%的增速计算,新增需求约130万箱。

更新需求:预计每年超过200万箱。正常情况下,集装箱的更新周期为12年。在行业高景气时,下游企业倾向于提早更新(例如2007年),低景气时则延迟更新(例如2009和2016年)。平均来看,更新率(实际更新需求/潜在更新需求)为75%。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进入WTO,集运和集装箱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1998-2002年集装箱行业平均销量为150万TEU,2003-2007年则达到近300万TEU,规模将近翻倍。


这也意味着,目前的潜在更新需求(对应2005年附近的销售)较过去几年已大幅上涨。我们以过去11-13年前的销量平均值作为潜在更新需求,按照75%的更新率计算,2017年和2018年的实际更新需求有望达到200万和230万TEU。


● 投资建议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结合集运市场供需结构恢复、租箱公司出租率持续提升、集装箱制造企业订单和排产饱满,我们认为目前集装箱行业的复苏已经确立,下半年行业有望迎来高弹性增长。


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60-200万箱,较上半年增长60%-100%。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回复到350-400万箱的高位。

我们上调中集集团2017/18/19年净利润预测至27.0/36.2/44.5亿元(原预测为24.4/30.6/36.5亿元),对应EPS为0.91/1.21/1.49元,对应目前PE为20.3/15.2/12.3倍。结合公司成长性、行业地位、行业估值水平,建议给予公司2018年2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24.3元。


此外,中集前海等地块的工转商方案有望在17H2兑现,潜在重估价值超过20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同时,建议关注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公司胜狮货柜,其市占率约25%,且90%的收入来自于集装箱业务,业绩弹性更大。胜狮半年报预计盈利不低于1200万美元。



● 风险因素

集运供需结构改善低于预期等。

摘自:《集装箱行业跟踪报告—行业拐点已至,景气持续复苏》

报告发布日期:2017-8-18


1

END

1

特别声明:


《中信证券每周周知录》系对历史报告摘要的汇编,其内容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汇总参考之用;《中信证券每周周知录》不应被视为发布新的证券研究报告,或对节选的已外发研究报告的重新发布;若因对报告的节选而产生歧义的,则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