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健林说小目标1亿,马云说月薪三四万最幸福,我们怎么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08-31 12:21

正文

导读: 王健林“先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还在刷屏中,马云也在阿里内部会议上有金句爆出, 他认为:

“中国最幸福的人是一个月有两三万块钱”
“超过一两千万,麻烦就来了”
“超过一两个亿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不知有多少网友想说“我不怕麻烦”呢?


一直以来,马云与王健林的首富之争都非常激烈,2013年,王健林击败宗庆后登上中国福布斯排行榜首位,没想到还没坐热,一年后就被马云挤下来,2015年,王健林重回首富宝座。

马云坦承,自己从第一天起就没想过当首富,还为此稀释公司持股,“没想到把自己的股份降到8%,还是有那么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面对集团新人们,马云表达了对财富的想法,他认为钱在100万的时候才是自己的钱,“超过一两千万,麻烦就来了,你要考虑增值,是买股票好呢、买债券好呢、还是买房地产好。超过一两亿的时候,麻烦就大了;超过十个亿,这是社会对你的信任,人家让你帮他管钱而已,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你的钱。

在马云看来,在中国最幸福的状态是:“一个月有两三万、三四万块钱,有个小房子、有个车、有个好家庭,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王健林和马云在首富的位置上你来我往,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一个亿的目标遥不可及,马云爸爸的成功也难以复制。


那我们怎么办呢



即使没有一个亿,你怎么赚到第一桶金?

文/江瀚

面对着“一个亿的小目标”,多少网友在感叹,在吐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能让王健林先生如何轻而易举的说出这样的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默默算了一下,按照自己目前的收入,如果要达到一个亿的小目标,看来需要六百年,笔者真的需要向康熙大帝一样向天再借五百年了,否则这个小目标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样达成呢?

这个时候一个问题不禁在形成:对于我们如此普罗大众的每一个人,没有像国民老公王思聪一样有那样的老爹,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一个亿的小目标实在太遥远,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里约奥运看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战略选择

相信那些大街小巷地摊上,机场车站书店里卖的如火如荼的成功学专著,让我们知道了所谓的第一桶金:马云做推销员推销黄页,柳传志当倒爷卖汉卡,李嘉诚学徒做塑胶花,刘永好抱着鹌鹑卖鹌鹑蛋,这些故事早就让大家的耳朵磨出了老茧,这些故事具有着极大的欺骗性,似乎是只要有做到了这些事情就能够成功了?

其实事实远不止如此,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桶 金都是一些表面上简单的工作,仿佛每个人都能去做, 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做黄页的没有出现第二个马云,做塑料花的没有出现第二个李嘉诚呢?原因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第一桶金,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事情所决定的,所以根本不具备普适性。

那什么东西具备普适性呢? 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姑娘的豪情壮志,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人口小国的英国竟然在里约奥运会上一展风采,中国军团只能屈居第三,在我们觉得郁闷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去发现,在奥运会中英国到底是因为什么成为了金牌中的强手。

在奥运中,中国采用的是“集中包揽”的模式,即在少数的项目上尽可能的收获全部金牌,在以往的奥运会中,中国的乒乓球、跳水、羽毛球、体操几乎都是一家独大,但是一旦这些项目出现低迷的情况,中国的奥运金牌就会变得不容乐观。


那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国家来说,英国又是用怎么样的战术来实现逆袭的呢?根据FT中文网的数据, 英国将精力几乎全部投到了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马术、帆船这类金牌数量众多,却十分小众的项目上来,从而将其的金牌获得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理,面对着我们的人生选择,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第一桶金,其实可以发现, 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就像英国的奥运一样,都是在一个极度小众的情况下,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就需要我们培养起真正的战略思维,因为所有别人成功的道路,都会引来过江之鲫般的追随者,但是对于一个成熟行业而言,当追随者几乎难以实现财富的积累,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殆尽了,你只能喝汤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