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公募基金要清盘。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2014年“清盘靴子”落地开始,两年多来,清盘基金数量已经超过60只,清盘规模接近百亿元——从多年以来的讳莫如深到一拥而上,基金公司也是真的没在客气的。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这两天也推出了一份基金清盘研报,详细统计了公募基金迄今为止的清盘始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为您剖析一下这份数据。
基金清盘规模创新高
首先来看规模。研报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2016年,各年份清盘基金的数量分别为4只、30只、18只,各年合计清盘规模分别为8.25亿元、14.81亿元、33.7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5月19日,今年以来遭遇清盘的基金共有9只,合计清盘规模为36.73亿元。也就是说,2017年刚过去5个月,基金清盘规模就已超过2016年全年总和,显然也创出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
研报当中分析的原因是,“2017年以来,清盘基金的数量、规模出现较明显的上涨,4月全月共有7只基金选择终止合同,若探究该现象的原因,则主要是自2016年末以来陆续推出的保本基金(现已更名”避险策略“基金)、分级基金等监管新规使得存续基金后期运作难度加大,监管环境的变化较为直接地影响了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预计后期仍有较多保本基金会选择到期清盘,2017年全年清盘基金数量和规模总量可能将超过往年。”
从基金类型上看,进入清盘程序的基金以短期理财债基、指数型基金占多数,两类基金清盘数量都超过10只。至于其中的短期理财债基,确实也是特定阶段的产物。
从运作年限来看,有的基金才6个月就被清盘,有的已经长达8年,新老兼具。当然,运行时间很短就遭遇清盘的主要集中于分级基金。其实发一只基金还是挺贵的,也挺费事儿。也许基金要清盘,不在于公司基金数量多少,而是在于这只基金是否真正没有存在的价值,所谓“断臂求生”当如是。
自2014年9月首只基金清盘后,这几年已经有60多只基金遭遇清盘。其实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二是,开放式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监管机构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最后,还有一些在基金公告中会看到的理由,诸如“鉴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等。
正收益仍遇清盘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中,基金清盘似乎会与基金业绩脱不了关系。不过,从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清盘基金在清盘前仍然保持着正收益。
记者注意到,在2014年以来清盘的60多只基金中,仅6只收益为负,其他则都在清盘前保持正收益。其中也不乏收益超过40%的基金,例如华安中证细分地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国金鑫运灵活配置混合、上证180高贝塔交易型开放式指数,清盘前运作期的业绩分别为55.2%、46.4%、42.58%。而在运作期业绩低于跌幅10%的清盘基金也仅有2只。
事实上,基金清盘其实与基金规模的关系更为明显。从这份研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基金规模变动跌幅在90%~99%的基金超过40只。其中,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实时申赎货币的规模,更是从成立之初的27.51亿元锐减至清盘前的0.02亿元,规模变动幅度达到99.93%。
即便是华宝兴业活期通货币的基金规模变动高达126.71%,但也是从0.1亿元上升到0.23亿元,于事无补。
又有迷你基金将清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清盘基金以外,还有一只基金近期也面临清盘,这只基金就是华宝兴业中国互联网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华宝中国互联网).
在5月18日披露的华宝中国互联网召开持有人大会公告中,华宝兴业表示,“鉴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一致,提议终止《基金合同》。
公告显示,华宝中国互联网成立于2015年9月,彼时基金规模为2.76亿元。根据今年最新的一季报数据,华宝中国互联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为3787.79万元。前后不到2年时间,基金规模缩水超过8成。
不过,华宝中国互联网今年以来的成绩其实不错,在第一季度里净值增长率为10.17%。在其配置中,也持有近日股价连创新高的腾讯1.71万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8.93%(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