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医改的重要任务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其中,医联体建设是重中之重。把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呼吸学科的力量团结起来,实现协同发展,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在5月17日举行的“北京地区呼吸学科协同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日医院和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加速推进北京地区呼吸学科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升北京地区呼吸疾病诊疗水平及科研能力,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召开呼吸学科的共同协作发展研讨会。
强基层 呼吸专科医联体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慢性呼吸疾病是全球“四大慢病”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呼吸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但是呼吸疾病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布碎片化、医生业务水平非同质化等问题,仍普遍存在。2016年8月,中日医院依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了国内首家呼吸专科医联体,协同实力较强的医院共同实施技术辐射和双向转诊,帮助各级基层医院加强呼吸专科医疗和学科建设。
张宗久指出,“强基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各地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加入呼吸专科医联体的各单位应充分调动各自优质资源,共同提高我国呼吸疾病诊疗研究水平,为促进人民健康作出贡献。”张宗久说。
推进分级诊疗、专科医联体的发展,除需要医院同心聚力外,在政府层面又能够提供哪些便利条件?对此,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持续推进价格调整、财政分类补偿机制等方法,进一步实现门诊量有序分流,同时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获得合理补偿。“除了治病救人,三甲医院还有很多功能,比如科研、人才培养等,很难完全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来弥补。为此,我们今年将和市财政局开展合作,准备研究推出一个分类补偿方案,通过政策联动为分级诊疗创造条件。”钟东波说。
做表率 北京要建成全国呼吸学科的“首善之区”
“北京拥有集中、优质的医疗资源,要建设为‘全国呼吸学科的首善之区’,担当起国家呼吸学科发展示范和表率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中日医院呼吸学科发展迅速,已经构建起从以控烟为代表的早期预防干预,到以肺移植为代表的终末期极致治疗的呼吸疾病全程医疗体系。“牵头成立呼吸专科医联体后,中日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线上线下培训、明道讲坛、标准化的临床队列研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逐步激发起各地呼吸学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王辰说。
在社区层面,中日医院从2015年开始探索社区中心慢阻肺分级诊疗的可行模式。“在对中日医院医联体内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摸底调研后,我们发现,这些社区服务中心缺乏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仪器,也没有常用的治疗药物、慢阻肺健康档案。”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杨汀表示,医院在开展社区慢阻肺筛查后,通过专家在社区出诊和带教、在社区配备肺功能仪和常用的吸入治疗药品、配套建设雾化中心、开展患者宣教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社区中心慢阻肺管理能力。
(来源:新华网)
《中国数字医学》微店,点击以下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