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哪吒2进入全球票房TOP50 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  11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演员黄晓明发文悼念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聊聊生猪和饲料的事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21-01-04 21:07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生猪期货一月八号就上市了。


所以今天聊聊生猪和饲料的事。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饲料价格涨势如虹,玉米自不用说,豆粕近期也是后来居上。


市场采购与贸易或又有不少人要进入迷糊的沼泽,特别是针对那些喜欢盯着蝇头小利的人可能来年将再次在市场面前显得苍白。养殖复苏正在路上,我们习惯了多年的便宜原料,于是我们内心更倾向于原料就该这么便宜。


殊不知原料价格都有周期,与行业供应及需求密切关联。


远的不说, 2011 年商品猪第一次出现千元利润, 2012 年就出现了豆粕 2000 元上涨,当年豆粕现货从低点 2700 干到了 4700 2016 年再度出现商品猪 1000 元利润,对于饲料集团采购以及原料贸易来说,未来胆大或好过胆小。能量类进口原料或是能量类原料首选,因为与价格无关并直接体现配方价值。方式方法手段等等组合拳的运用或在未来两年特别是养殖亏损周期里面,能够看到很多企业的高低之分。当然这与企业的自由资金也有很大关系,传统思维以及操作团队高概率在下一轮 PK 中要掉队,再加上下一轮猪亏损周期,集约化或将加速。


绚烂的残杀才刚刚开始,有的玩家却不知生死。


比如现在很多做现货采购贸易的,豆粕点价,不计较成败,但总是喜欢计较损失。在平常年份这种传统思维并没有错。但现在思维不转变,最终市场会来教育的。


我们都知道,今年的商品市场,热闹非凡。黑色、有色、农产品,无一例外。对于现货企业而言,这似乎是能赚大钱的时候。事与愿违,现实总是很残酷。就拿钢材来说,成材的涨幅远远跟不上原料价格的暴涨。金矿石,金焦煤焦炭。如果没有做有效的套保,这些现货企业的现状可想而知。疯狂的玉米让东北农户们很是开心,待价而沽,全国各地跑来收玉米的采购们却头疼不已。前两月,玉米一天一个价,想买却买不到。


天灾,人祸,还是供需 ? 分析得再通透,也不过是大势使然。包括有色在内,这些现成的经典案例,其实都有个共性,就是产业资金被金融资本倒逼。


前不久看有篇文章概况的很好:产业向下,宏观向上。虽然阴谋论层出不穷,说主力操纵市场垄断等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主力也有不能操控的时候,就是是 主力不能逆趋势操控。

扯远了,但对即将上市的生猪期货和饲料价格上涨的事,这些案例就是前车之鉴。非常值得复盘。如果说 2020 年是宏观放水的元年,那 2021 年更是如此。我们悲哀的发现, 2020 年全球主要八大经济体新增了 14 万亿美元的货币,这比 2008 年的次贷危机严重的多。对商品市场而言,放水无熊市。 2020 年已经过去, 2021 年才刚刚开始。


商品牛熊的主旋律显而易见。


生猪期货的上市,对养殖企业来说是件很好的事。但对各个企业最终的套保效果来说,却未必会很好。猪的大周期一般是五年上下左左右右,开始下行周期的时候,大家是否做好了准备 ? 从历史上看,猪价每轮下跌周期,都是原料大幅上涨的周期。这一点,很多人可能很不理解。我从供需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猪周期下行时,也是产业扩张和集约化生产最密集的时候。高利润,自然高生产。这个很好理解,养的猪多了,需要吃的饲料就多了。 需求旺盛饲料上涨,猪多价格下跌。 我讲这个只是谈谈逻辑,并不绝对。

2021 年,养殖巨头们的扩张速度可能超乎行外人的想象,当然这既然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巨头们赚的不是周期的钱。而是赚取平均利润,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规模扩张。 集约化生产,细水长流。


但行业暴利不可持续,下行周期里,如果未来猪价跌幅过大,低于生产成本,进入亏损周期,大幅的产能扩张,没有做充分准备的企业,依然会损失惨重,甚至把之前赚的赔完不够还亏不少。


因为扩张容易收缩难。


有的人可能会说,巨头是在扩张,但散户也可能在退出啊。这个我也认同一部分。国内前十大养猪企业巨头生猪年出栏量加起来占比远没达到国内 30% ,还远未达到行业垄断的地步。还是中小养殖企业居多。另外因为 2019 年非瘟让不少倒霉企业中枪,倒在生猪养殖暴利的黎明前,很多中小企业受了伤不敢再养,舔着伤口心里五味陈杂。


但就我现在了解到的,新增养殖的和养猪规模扩张的中小型企业只多不少。原因很简单,现在比这赚钱的实体行业不多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资本不会因为养猪有风险就停止冒进。 市场经济,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大家可以查到,从目前几家上市公司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公司公告来看, 2021 年的生猪出栏量很多是两倍甚至三倍的巨幅扩张。能繁母猪一年两胎,一胎一般 12 头左右,存活算一年 20 头。乘一下就知道了。结合不公开数据,我个人的主观臆断 2021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不会低于 9 亿头。当然大家可以当我喝多了,一派胡言,这段就先打住。

我刚刚说到,生猪期货上市,各个企业的套保效果未必会很好。是因为这些养猪企业没钱。


是的,你没看错。限仓制度在生猪上市不久肯定会扩。这个不用担心,但是为什么我又胡说八道, 2020 年养猪赚那么多钱,怎么会没钱套保 ?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扩张更需要钱,现金流不会很充沛。然后大家可以算个数,某集团哪怕按 2020 年的月平均存栏量,套保两个月,按一手 16 吨的数,再按交易所保证金,需要多少保证金在期货上。资金扩张 VS 资金套保,锁定千元的养殖利润和赌暴利行情的可持续比起来。无疑前者更靠谱。


说易行难。说到底,还是要看企业老板是怎么想的。 在这继续提出问题,猪价回落,饲料原料涨价,养殖户的好日子在逐渐的周期性的淡出,就像好日子周期性的来临一样。


试问未来猪价大幅度回落周期里面:

1、 有多少企业做好了养殖亏损过寒冬的相关准备

2、 自由资金储备量以及比率

3、 猪价回落 VS 原料涨价,养殖负利润剪刀差扩大,如何较大幅度锁定养殖行业利润

4、 如何战略性低价锁定原料成本

5、 养殖利润翘尾时期如何合理控制养殖厂重资产扩张规模

6、 下一个全行业亏损中如何布局养殖扩张

7、 如何在养殖上布局用豆腐价格把黄金买到


目前养殖利润高企,大把的养殖企业老板们在行业利润翘尾周期大规模的重资产扩张,回头少不了有割肉的甚至倒闭老板出现。

当我们谈生猪养殖的时候谈什么,少不了还要谈谈原料。 很多养殖大企业的备货量大概是 40 天,有的也有 70 天,同比过去,算很长了。但对今年而言,可能还远不够。


玉米、豆粕是喂猪的主饲料,未来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依然是易涨难跌。在未来养殖利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经营利润的配方思维是否要转变为成本利润的配方。我想这也会是未来饲料配方师要做的一件事。小麦就可以作为玉米的替代配方。那对于高粱,大麦,椰子粕,米糠粕,葵花籽粕等等替代品也都是很好的备货品种,能量类进口原料或是能量类原料首选,那对一些贸易企业而言,那么这些替代品是否也具有备货的空间 ? 我们吃着碗里的,更要看着锅里的。 你可以说贪心,但我怕的是下顿没饭吃。


再简单聊几句豆粕,其实前两篇短文都说了看好豆粕大周期的多头,但不敢说价格,因为怕喷。上一篇是写了,对标 2105 合约,看明年 3000 打底, 3700 朝上。后面还是删了。今天反正都说了那么多不该说的,那就再补充一句,明年看 4200 ,淡季不淡,旺季很旺。可以谈谈之前看 3700 的技术逻辑。因为美豆涨破 1200 就是奔 1400 去的,这期间基本遇不到大的阻力位。美豆 1400 对标连粕就是 3700 附近的样子。


2021 年豆粕的行情,主要看国内消费和美豆的资金推动。豆粕行情的高度。才是天气炒作。现在国内高库存和国际低库存(都被中国买了大部分), 2020 年大豆进口破一亿吨基本板上钉钉。因此表现出来的多地豆粕胀库情况。也是意料之中了。这就是很多现货商无法理解的一点。这么多粕,价格还越涨越高。是不是跟三月份的玉米很像 ?


还是那句话: 这种市场结构下,传统的产业思维会吃大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