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幕味儿
迷影 历史 档案 策展:中国电影资料馆每日影讯及北京文艺片放映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科幻协会SFAPU  ·  周常放映 | 怪诞小镇 (S1E13-E20) ·  昨天  
广电独家  ·  “电视与新媒体跨界老兵”王明轩病逝 ·  4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2024海南新浪潮青年作者影像展 | 入围影片公布 ·  4 天前  
电影工厂  ·  全球四大奶奶,不服不行 ·  4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1104103752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幕味儿

《泰坦尼克》这场戏有多绝妙,你想象不到 | 肥内专栏

幕味儿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8-12 10:00

正文

文 | 肥内,台湾著名影评人


Sama君:师父,不好意思,在您继续讲“电影形式相对论”之前,先打个岔,因为实在有点忍不住想问一个问题。


之前从您那里借了您讲座的附赠手册《电影的观演者》,第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那篇就已经让我收获很大。不过,想问一下师父,像这样的片段分析,有没有理论可以当作后盾。


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


我:虽然我经常跟你说,理论更多可以当作是方法,可以内化之后,成了你的内力,然后也不见得在分析时需要时时刻刻提到这些理论,毕竟不是在写论文;但,要是真问有没有理论,那倒是有的。


主要是来自罗兰‧巴特的论述,算起来,应该是两个分析论述集成。一个是关于人物行动的分类,一个是关于外延与内涵的界定,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把分析文本的五个符码纳入;尽管他这些论述都是针对小说的,不过,在电影的文本分析中仍然相当好用。


《S/Z》[法] 罗兰·巴特


【Sama君正努力抄笔记中。】


我:那我们就从《泰坦尼克号》这一段(未婚夫)卡尔将海洋之心赠送萝丝的戏重新看起。


我在以前分析的时候,着重的点比较分散,比如镜子、八音盒、卡尔替萝丝配戴钻石后从站立到蹲下,以及最后萝丝抚摸钻石的手势,外加随后的转场方式。在这几个基本元素中,像站立-蹲下和摸钻石的手势,都是属于人物行动的部分。


也就是说,从核心项“卡尔替萝丝配戴钻石”来到较为复杂、添加了催化项的“卡尔轻快绕到萝丝背后,熟练地为萝丝配戴钻石”,再到更为复杂的标志项“配戴完钻石后,交代钻石的来历以及赠送钻石的目的”并再加上信息项“他站着说钻石的来历后蹲下讲述赠送钻石的目的:要求萝丝向他敞开心扉”。后面关于萝丝摸海洋之心的手势也可以此类推来分析。



Sama君:这些确实是文章中没有提到的。


我:是的,但是这些都是方法,培养你的观影敏感度,这些东西写作时不一定要不断提到……尽管对于凑字数来说相当有利,还可以掉书袋。总之,随着在许多场合讲这个片例,累积下来的经验后,现在可以用更有系统的方式讲解它,比如,从它的起承转合结构去寻找重要的行动段。


Sama君:这么短也有起承转合?


我:当然有,这也是我之前去上微电影创作课时,向学生主张的学微电影的好处,在于能在小篇幅中掌握到叙事布局,也可以用在长片中,且更重要的是:一部长片就是由许多这种布局的小段落所构成。


所以我们再来重看这一分半钟的戏,可以找出这样的行动布局:起,卡尔开门;承,卡尔亮出海洋之心;转,配戴海洋之心后的请求;合,萝丝无言摸钻石。整理成表格如下:



在这个表中,我多让学生(或老师)们留意到海洋之心的登场,就像我在文章中指出,这个道具是影片中重要的角色之一,所以它的正式登场也有正式的处理。


而这些行动段作为“外延”,都有相对应的“内涵”,可以再整理成以下表格(暂且把心的登场拿掉)



我在内涵那里刻意强调出“双重”,是因为“心”本来就有两个心室,所以带有双重性的意象;而我也说过,这场戏的场面调度(应该改成我后来提倡的音译“迷松现”,【Sama君露出无语的表情】)核心就是“心”这个概念,尤其透过配乐的处理,完全支持了这个论点。



Sama君:打岔一下,师父之前没讲过配乐的部分吶!


我:我们仔细来听一下,除了开始时的八音盒音乐之外,配乐出现在哪里?


【重放片段。】


Sama君:嗯……在卡尔蹲下……


我:不对,还要早一些……


Sama君:啊!在配戴上海洋之心的时候!


我:不对,是“海洋之心”这个名字被讲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个微弱、持续的声音(推估是提琴)出现。然后,你再听。直到卡尔说“打开你的心”,特别就是讲到“心”时,渐强的单音总算转成一个具体的旋律。这一点就是明证。



Sama君:那么上面表格的外延-内涵就是师父讲到的第二种论述吗?


我:这只是一半。有趣的是,每每我问学生(或老师)这场戏“在讲什么”时,大家都会想得很远,什么“用财富收买爱情”云云;但其实简单就是“卡尔担心萝丝变心而提前赠送海洋之心”嘛!【Sama君大笑】


但是他们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巴特这个系统的第二层次,也就是说,刚刚那四个主行动又可以浓缩成我说的那句话,这是外延,其背后正指出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诠释,是为内涵。所以可以进一步再整理成这样的对应:

 


此为巴特所谓“第二层含义”。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两层含义的表格合并如下:



Sama君:哇!这样看起来就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了。


我:但其实这一切都在好莱坞商业叙事系统之下,多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处理,所以有时候匆匆就错过。而其中有一些当然是很陈腐的处理,比如关了一个(音乐)盒子(象征精神面)就要打开另一个(珠宝)盒子(象征物质面)


或者像站着讲物质(条件),蹲下讲情感(诉求),也是利用了戏剧中惯用的身姿与视觉水平来隐喻行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第二层外延-内涵可以合为剧作功能中的“海洋之心本尊的出场”作为“能指”,其时机与意识型态则可对应到“所指”的“物质与爱情是否总是抵捂的考验”,因此第二层含义还可以往上套一层:



如果再与前段(萝丝寻死而杰克救了她)、后段(萝丝向杰克答谢的同时被反问了是否真爱卡尔的问题)合在一起,且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寻找这些段落的所指,“不同权力机制下的爱情终将经受考验”-“ 物质与爱情是否总是抵捂”-“ 身在什么阶层有着什么样的视野”,三段都在处理阶层与权力问题;但最终都还是回到情感的探索。


也就是说,影片的主题还是老掉牙的爱情与物质之争,只是影片带有编导的论点,大概也就是影片的内核:在死之前众生平等;但求生的行动则容有永恒的意志之存在。


这也是为何一场船难要搭上有点格格不入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就分镜来说,这一段也有非常清楚的处理方式,这也是我喜欢向学生们介绍的部分,毕竟我的课主要还是在教影像阅读的基本技巧嘛!所以我还为学生(或老师)整理这场戏的分镜情况,可得这一张工整的图:



这张图可惜在镜头9的截图,因为那是一个缓慢前推的运动镜头,我们最终会发现,随着卡尔介绍钻石来历与他的情感诉求,在镜子前面的萝丝背影慢慢被排除在画面外,也象征着她如何被吸入这个物质世界。


然后,你可以注意到,除了“承”之外,余三段的分镜方式很有规律,基本型就是镜头1的A和镜头2的B,所以都是A-B这样的节奏。


所以镜头8就是A的最大变形,因为卡尔拿出钻石后,强势剥夺了本属萝丝探求自我(在镜头1中以擦拭手上小镜子作为象征)的画面;至于最后一个镜头11,则是B的变体,取消了镜子之后,萝丝彷佛被卡尔拉到了这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对应到镜头1由八音盒所营造出来的天真、梦幻世界的氛围相比,也是反差很大的对比了。



Sama君:可是,这么繁复的设计一般人都看不出来,那么还有意义吗?真有意义吗?


我:我得说,像这样的影片,其实都有完整的“符化”过程,这样才能成为符号,但是,确实符号有可能不被察觉,但其表征基本上还是能够被看到,充其量是所指的部分因为“未思”而隐没,我取了一个动听的词,叫“停权的所指”。


- 肥内老师专栏 -

《敦刻尔克》其实是一部实验电影

阿伦·雷乃如何称霸影史

用特写挑逗观众算不算耍流氓

《水浇园丁》的秘密:重读卢米埃尔

想了解活动影像的本质,去看卢米埃尔


推荐 | “文慧园路三号”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购票 | 8月18日,迟子建编剧艺术片《布基兰》阅读原文进入购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