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石扉客栈
致力于解释一切媒体和传播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石扉客栈

逝者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追忆11年前专访余光中

新石扉客栈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2-16 12: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6年4月29日,德清下渚湖湿地)


石按:


11年前的4月,孟郊故里浙江德清县举办游子文化节,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等嘉宾咸至。其时在湖州挂职的部领导指派我和白岩松等前往德清,拍摄了一期专题片,后在CCTV新闻频道播出,名为《游子吟》。


四年电工生涯中,绝大部分片子都是杀人放火,拍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任务片,算是难得的福利了。


当天下午,我陪同余光中先生一起游下渚湖湿地,在湿地凉亭中以芦苇为背景,和老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电视专访,其实就是主题为乡愁的聊天。


我的采访毫无疑问浅薄而分散。 这也确实不是我擅长的主题,换做许知远兄的十三邀可能就会好很多。

只记得绿水青山中,老先生信步走来,温文和善,谈吐从容,如潺潺泉水,如和风细雨。


还记得老先生引苏东坡《 后赤壁赋 》中那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我用到片子里,让审片的领导沉吟良久,相当担心被解读为感叹国共之争后的大陆江山易手。


硬盘中翻出这篇依据素材带所做的场记,稍作整理如下,纪念这位刚刚作古的老先生。


PS:老先生已然盖棺,论定似仍在争议之中。


两岸三地龙应台、陶杰和朱宥勳三篇论余文章都值得一看。龙文自不奇怪,香江才子陶杰为文素来尖酸刻薄,能以万般温情文字挽余,实属罕见。


尤荐朱文《转型正义还要迟到多久:台湾文学中的“余光中难题”》。该文由香港《 端传媒 》刊发,既入骨三分又中正平和,切中了大陆人民难得一见的信息与思维盲区。




石扉客: 您已经78岁的高寿啦,这次也是一个人回来的,没有家人陪同啊?


余光中: 是,我常常一个人远行。因为我太太也很忙,我来的前两天,她才从重庆回台湾,她还带了14个朋友去重庆,去看大祖石刻,她的专业是,她是一个义务的导览,她的专业是玉器,所以她常来大陆看这些,所以她刚刚在大陆十几天回去,这次就不陪我来啦。


石扉客: 感觉您身体特别好,这是常常远行的基础啊


余光中: 是呀,对,像我们夫妻去美国,美国的华人社会请我去演讲,洛杉矶了,我们到那儿也没有什么时差,所以我们很适合旅行,同时履行的时候她摄影帮我留下很多镜头,我日后写游记也有根据这样子,我们在欧洲也开车,我开车她就管看地图,旅游配合的很好,她也喜欢旅行。


石扉客: 这就是真正的人生旅伴啦。您第一次回大陆是1992年?


余光中: 对,第一次是北京的社会科学院请我回来,那是第一次,1992年。


石扉客: 还记得这是第几次回大陆吗?


余光中: 现在呀,至少有40次了吧,像这两年,前年跟去年,都是六七次,越来越多。


记者: 上次是到厦门大学参加校庆?


余光中: 我回母校参加校庆第一次是1995年,像这个月初我再去厦大参加校庆是第二次,隔了11年。当然南大也是我的母校,南大百年校庆我也会去的。


我回来大半是单独的应邀来讲学,到大学去演讲,演讲一次两次,演讲完之后,他们陪我去旅游,是这样子。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2003年,因为福建是我故乡,所以回来,就是那年的中秋,回来先在福州,然后去武夷山,然后到泉州,然后到我的那个小县,这样四站,一路跟着我的有很多评论家,学者,因为在福州开了一个我的诗的研讨会,事后,他们有好多一路陪我到阜城去,那就是浩浩荡荡比较多了。


石扉客: 已经成行的有40次?


余光中: 成行的有。


石扉客: 我不知道您平时怎么判断是否接受邀请的标准,比如什么样的就出发,什么样的我就不来?


余光中: 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差不多答应就来的,后来比较多,我选择一下,有的时候把时间错开一下,这样子。有的时候邀请太多,必须选择一下,没有办法,因为在台湾有很多事情,台湾这类事情也很多,而且中间还加一个香港,香港也很多文学活动,像我月初去了厦大之后,回到香港,香港又在一个大学演讲一次,所以这个是非常非常之多。


大陆的大学,聘我做教师大概有20几所学校了,像下个月我还要到湖南去,那个石门,他们茶文化节,我也去讲一次,当然我不是茶的专家,他们希望我用诗人的眼光看喝茶这件事情,那倒是可以,这样。


然后下个月月底还到香港去,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活动,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办了一个叫做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所有华人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有散文跟短篇小说,跟翻译三种文类的比赛,我这个月初去厦大的外语学院很高兴,因为他们有三个学生得奖,而且得的是翻译的第二名和第三名,这个很不容易,还有一个得的比较后面名次的,这表示厦大的翻译,外文学的很好的,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的,欧美的华人,也有得奖的。


所以5月底在那边参加这个活动之后,然后要跟黄龙去青岛,他在青岛海洋大学做文学院长,要到他哪儿去讲学。讲学之后我又欠山东大学一次重访,所以还到济南去一次,这样兜一个圈子完了再回台湾。


然后9月间大概要到成都去,在武侯祠参加一个朗诵会,然后11月间要到广西去,全国各中学的校园文学的一个研讨会,这个规模也很大,好多中学去南宁,南宁的第二中学办的非常好,校园文学非常发达,他们毕业出来的高材生,都是进北方名校,那个老师真是了不起,不但学生考高校考取率高,而且学生在校园里面的活动,这个文学活动也特别热烈,高中老师真是了不起,所以我觉得应该去鼓励他,目前知道就有这些邀约。


当然这个会影响写作了,相对的写作时间,因为这个动态嘛,在静态的思考跟写作的时间,当然会比较少一点。


石扉客: 这当中每一次您都前往,有没有觉得疲惫,甚至有应付的感觉?


余光中: 也许事先展望起来,觉得后面还有这么一连串的活动呢,可是真正投入其中,那也就乐在其中,因为你觉得自己可以带给这么多听众快乐,他们觉得听了你的话,对他们是一种帮助,一种启发。


我觉得当然也跟写作的效果殊途同归,写作当然更精细一点,慢工出细活,完全准备好了推出来,而且影响力无远弗届。这个当然场面再大一点,千百个人的听众,也是一种活动。可是有这么多邀约,我就觉得是有这么多需要,所以我也相应的出动吧。


石扉客: 这是您第一次到德清来吗?


余光中: 德清是第一次,杭州我倒是前年来过,前年也就是这个时候,5月的时候,在复旦跟同济演讲的时候,他们带我来游西湖,我的妻子是生在杭州,可惜她没跟我来,她也不记得那么小的事情,她的父亲以前是在这儿做浙大的园艺系主任,所以她对杭州也是感到亲切的,我小时候在南京的时候,我父母也带我到西湖来过,那时候江南的孩子,没有说没有来过西湖的,不过这个地方就不知道了。


石扉客: 一个套路化的问题,您对德清这个地方的整体感觉如何?


余光中: 整体感觉虽然在杭州的附近,可是毕竟不是杭州,到底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一个相当宽敞,而且开发的很快的一个县城。当然也受到杭州的影响,也有本身独立的空间,而且主办的人也很热心,不过 我今天吃饭的时候,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一定是你们跟我说余秋雨要来,所以我就来,然后余秋雨说余光中要来,所以余秋雨也来。余秋雨听我说是专程来,他说你还是专程来,我说有何不可呢?当然可以嘛。


石扉客: 哈哈,他对您专程来一次德清,觉得比较吃惊?


余光中: 其实我有时候专程到一个地方去,我不管那个地方是怎么样的,他们邀约很热诚,而我又觉得愿意去就去了,我曾经也到台湾东部一个少数民族,高山族的一个小学,那个小学办了将近一百年了,校庆我也去参加过,他们跳的那种舞蹈,也很有趣。


石扉客: 有没有给邀请方一个面子的想法?如果不答应,不去,怕对方觉得难受?


余光中: 这个我想不会有这么后果吧,因为大家都很忙嘛,而且时间有时候免不了冲突,这个应该不是什么,名家很多嘛,总会邀请到一个人来。


石扉客: 我想外界肯定对您每一次来大陆,总会有一个阐释,因为您那首著名的《乡愁》,所以每次来可能都会给您加上这个乡愁的阐释,我记得《乡愁》是1971年写的吧?


余光中: 对,35年了。在大陆这么流行,而且进入教科书,进入很多选集,而且编成歌,连王洛宾都编过歌的,还有军中一位作曲家叫沈亚威也有等等,我以为流行会递减,结果还没有减下来,我觉得很意外,是这样。


我的作品那个主题也很多,可是大家就看中了这一首,也许这首语言自然,也容易背诵,也容易接受。 以前的那个文艺政策有一种想法,文艺要大众化,我常常倒过来想,这个大众应该文艺化,你的作品深入浅出,容易接受,大众就欣然接受,其结果呢,是你的文艺大众化了呢,还是大众文艺化了呢,都有。


就像唐朝的诗,白居易是很大众化的,韩愈就未必,杜甫也未必,我倒是觉得诗人写诗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写,可以写的大众化的歌词,也可以写比较有哲意的,含义比较深层的,在不同的层面上来写。


中央电视台记者陪着我,去这种活动的,最早的一次是在1997年,陪我在东北,后来还一直上长白山,他们还把摄影器材扛到山上,因为怕放在车上不安全,很辛苦的。


石扉客: 您写了那么多诗,那么多文章,可是大家最愿意提起还是您这个《乡愁》,如您所说,是因为这个诗本身也呼应了大众的情绪?


余光中: 是,因为这首诗我是怀念自己的民族,怀念自己的故乡,当然被怀念的这边领情啊,所以抱以相同的热情,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然海外诗人很多,怀乡的也很多,可是他们这样直接抒发,从小我到大我这种乡情的是不多,大概是个人的感触的比较多一点。像我这个,开始是个人的,到最后一段转成民族的了,到海峡就是民族的了,开始是自己母亲跟妻子,到结尾的时候这个海峡,就是大陆,母亲之后讲到大陆,所以母亲跟大陆的联系,在文化上,在民族感上,大陆就是一个大的母亲,这样子。


大概是我的乡情触动吧,也许也使得不少读者感觉到他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石扉客: 35年前您写这个《乡愁》的时候,和92年您第一次到大陆来相比,和今年您第四十几次到大陆来相比,这些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余光中: 大不相同,30几年前我初写,当时我写了一系列,三首都是这种乡愁,当然这首叫做《乡愁》,另外一首叫做《乡愁四韵》,也是四段,换了四次韵,后来又有人谱曲,包括罗大佑,而且他自己来唱,那时乡愁四韵也进入不少教科书。


还有一首叫做《 民歌 》,也是四段,我在各大学演讲,最后总是来朗诵这首,朗读者来和我,比如第一段,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每一段到了最后两句,我念到第二段,风底下也听见,沙底下也听见,就有交流。


所以一系列写了这三首诗,都是文字浅显,格律分明,关键的地方换重要的字。这个时候正是我从美国,第三次去美国回台湾,在美国我很受到摇滚乐的影响,摇滚乐的歌词也是比较浅显的,感情上很浓烈,感染力很强,甚至比诗还要强,所以我得到这个启发,一系列写了三首比较平易的诗,很快都谱成了歌,可是当时写这首诗,是绝对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回来,而且这首诗是不胫而走。


真没想到,是在一种苦闷压抑的心情之下,回忆从小到现在,不知何日可以回大陆这样子,是在一种思乡苦闷的压抑之下。


第一次回来1992年,离开大陆的时候将近有四十二三年,很久了,可是偏偏又回到一个我小时候没有住过的地方,北京,我是南方人,对北方只是从历史,只是从文学里面读到,所以回是回来了,回的是北方,又熟悉又陌生,这样子。


然后现在回来的话,当然已经回来了14年,次数也多了,跟读者听众接触的也多了,心情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要写的是回乡的事,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这种诗,这是另外一种考验。因为你回来次数多了,不能老是说我在这边它在那边,这个很单调,重复的,一定要写写你看到什么,你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所以这是一种回乡的作品。


现在这些我也写了一些了。长一点的散文我写过差不多两万字的山东甘露,就是这次去山东,还有写金陵子弟江湖客,就是写我出生地南京,诗也写了北京的故宫,长城,也写到大连呀,漓江呀,厦门呀,成都呀都写了一些,所以这一些已经是回乡的诗,也比较写实一点。


不过我觉得还算是很幸运的,因为杜甫写了很多怀乡的诗,什么月是故乡明等等,可是他后来从陕西去四川,四川顺流而下去湖南,就再也没有回去,而我临老还能够回到故乡,回到一个稳定发展的故乡,这是很幸运的。像屈原也从来没有回去过,很多诗人因为逃难,因为这种时代波荡写了很多诗,可是最后并没有回家,很多都没有回家,苏东坡出川以后,就一路越走越远,四川就回不去了。


石扉客: 这是您的幸运,也是时代的幸运。


余光中: 所以我一方面是觉得不幸,去国那么多年,一方面又觉得是大幸,因为我离开大陆是1949年,我已经21岁了,如果当初去台湾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那根本不够底蕴来写乡愁这种诗,写不出来,一定是已经比较成熟了,对于中国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写这种东西,一个小把戏那还不够,所以恰到好处在那个时候。


如果我34岁再离开,那也没有年轻的激情,又不一样,所以正好在那个时期转折的时候,去国怀乡,而且在台湾去了好多年,又去美国,越走越远。


初到台湾的时候,还没有怎么很回忆大陆,那时候投入台湾,然后从台湾去美国,越来越远,到了地球的对面了,那个时候才开始怀乡,而怀的有一小部分是台湾,一大部分就是中国了,而且所怀念的还不是当时的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在海外听来,好多运动,什么三反五反,什么文革,这个都令人很伤心,所以更容易怀古,怀念汉唐,唐宋,所以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很多作品,在散文里跟诗里,都是这样的。


正如我今天上午所讲的,到了后来家到底在哪里呢 ?对一个远游的浪子而言,家就是在中文里面,中文就是家,因为这个中文里面就有我们的文化,有我们的历史,有我们的民俗,就是这样。


石扉客: 刚才岩松说,您在台湾的西海岸,在中文大学任教,每天都能看到这个海峡,以及海峡彼岸?


余光中: 对,我这个后半生冥冥之中的安排,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前十年,就是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那个10年我在香港教书,我的宿舍的阳台就朝北方,正好是越过了香港的青山,直到那个背后就是深圳,广东,然后湖南,一路朝北边去。


石扉客: 北望神州。


余光中: 对,这个地理方位正好,然后20年前回到台湾,又偏偏在台湾西岸落脚,然后我的住家跟我研究室的窗子就朝着西北,朝着西边,又另外一个角度回望九州,是这样子,如果当初摆在太平洋,看到对面是茫茫的美洲,我觉得没什么,我觉得不需要看那个地方,正好两个地方都是北望,西望,这样子,好像能够接得上。


石扉客: 今天上午我听您在论坛上讲到乡愁当中的几个阐述,说在家应该是孝子,出门应该是游子,出门以后不回来就是浪子,这几个概念让我感触特别深。


余光中: 因为这种观念,我在台湾跟我们当初文学思想发展的时候,跟一些同伴的诗人也辩论过,你保守派的话守株待兔,可是不能够发扬传统,然后一些西方的一去不回来,包括画家了,都是去追随西方的潮流,往往真正有贡献的是回头的浪子,到西方取经了之后再回来,西方学的是冶金术,可是真正的黄金是在中国的地下,你回来再开采,如果你学了冶金术想去开采西方的宝藏的话,西方的才子都已经做过这种事情了,不需要你去。


石扉客: 不管是孝子还是游子还是浪子,现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关山万里,一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一个科技进步,一个全球化时代,这两种背景的冲击下,我不知道我们所理解的这种传统的乡愁,会不会慢慢的这样淡忘,或者消失?


余光中: 有这个趋势,显然是有这个趋势,可是世界上很多事情是这样,离现实远了之后,变成古代的生活,你就觉得在这个距离之下有一种美感,其实我在写《乡愁》的时候,《乡愁》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那是很自然,那时候离现在30多年,也没有想到有一天邮票也渐渐成为很少用的了,还没有进入历史,可是就比较靠边站了,这样子。


所以慢慢这个意向,这个比喻,这个诗的感觉就会古典化,同时我说一张窄窄的是船票,机票的话太快了,你回家看新娘当天就到家了,你船上在海上生明月还可以在水上浮沉半个月才回到家,所以一切都是慢的,所以这个时代变得很快了,就是因为媒体了,传播的工具跟媒体,所以再过多少年,慢慢这些就变成,就有点古意盎然,所以一百年后看这首诗不晓得什么感觉,恐怕是觉得蛮古老的。


不过呢,我们有没有必要变得这么快?我觉得一个人经常跟他的朋友,跟这个世界保持这么密切的关系干什么?他又不要经商,要抓住商机,他又不是将军,他要掌握军情,你普通一个中学生,你要跟哪些人维持这么密切的关系干什么?现在的问题是科学进步到哪里,你生活就跟到哪里,可是有没有这个必要?这个终极的问题。


就像美国人时间都省下来了,就不晓得怎么样消闲,朋友们开车子到远方去观光这些,没有想到在家里悠闲的过日子有另外一种乐趣。


我们人类要不要跟着科学进展的可能性,带我们到哪儿去?还是一路跟着他去?还是慢一点比较好?为什么我们到这儿来,面对夕阳讲话觉得很自在呢,就是因为我们离开时间的压力一段,对不对。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应该思考的。竞争是必要的,到后来这个竞争到底能得到什么东西。


像过年的时候人家问我,过年你们到哪儿去玩,我说我就呆在家里,因为我就是别人的家,女儿回来就是要看老爸,这个有什么好急的,不要出去挤了,而且我住在那个西子湾那边根本就是个观光景点,你还要跑到什么地方去观光,就那样很清静,就很诗意,像这样子一点市声都没有,一点尘嚣都没有。


所以现在美国又流行一种要小,要慢,不要那么大,发展不要那么快。像尼泊尔最近要把国王赶走,要实行民主了,我想他民主的素养不成熟的话,反而旧的去了,新的来的太慢,会混乱,而且世界各地游客把尼泊尔当成香格里拉,到那儿去就是进入时间很缓慢的地带,一种解脱,结果他们想追上外面的世界,这是聪明呢,还是不聪明,这得时间来验证。


石扉客: 可是如果把民主作为一个普世价值的话,外面人看了当然希望它保留一个标本的样子,我们愿意去体验,去参观,完了又回到我们平常熟悉的生活,但是对他们是不是又不公平呢?


余光中: 对,这是两难的地方,又要保持天真,又要进取,这是两难。就像一块美好的土地,你到底保存古迹呢,还是拿来开发经济,到底有这个矛盾,这恐怕得要国家或者全世界要有规划,要分阶段的怎么样做。


你看我们国内很多景点都有飞机场,当然就招引来很多游客,但是污染等等,商业化就跟着来,像台湾的海峡里的群岛,叫澎湖列岛,也是很纯朴的小县,他们觉得经济不够开放,没有钱,就要设赌场,设了赌场当然他们钱来了,经济活跃了,可是他们的子女从此犯罪的很多,这个真是很两难的事情。


石扉客: 今天上午我听张抗抗老师讲到她的外婆家,她说她的外婆家小时候在河里淘米的时候,把那个淘篓提上来,还有小鱼在蹦,对我印象很深,我想这种景象可能在每一个回乡人的心里,可能再也不会来了,很多地方旅游开发和工业化时代对环境的影响都很大,不知道您这几十次回乡对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感触?


余光中: 有的,就以水而言, 我看到长江的浑浊,黄河的断流,洞庭湖的萎缩,太湖水位的降低这些,都跟我小时候的印象山清水秀,水是干净的,这个印象不一样,所以就像苏东坡讲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为了进步也付出很多代价,将来再补救也太晚了。


当然希望自己国家强大,可是这个环境又要清纯,这也是矛盾的。可是如果更有规划的话,也许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台湾更是如此,滥开发,开垦。


我这次出来之前,还接到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给我的信,要我来支援他们抗议学校砍老树,因为要盖新房子,学校学生越来越多,房屋不够了,于是把老树砍掉,对于很多校友而言,也对于正在读书的,正在用这块校园的学生讲,那些老树是他们很心爱的,将来校友回来看那些树都不在了,有失落感,让我写一首诗,来为这些老树请命,我还欠他们一首诗。


这种场合很多。我还欠台湾南部的一个海洋生物馆,他们新盖好一个远海跟远古的水族馆,欠他们一首诗,对小朋友讲这些鱼类的可贵。


所以进入这个环保的时代,也有很多新东西要写,我的很多诗跟环保都有关系,所以在台湾南部的垦丁国家公园环保袋,背的袋子,那个杯子上面都有我的诗,就是劝大家不要乱杀候鸟,不要去污染水质等等,这些诗也写了不少。


像我的学生,9点钟上课,他们都会迟到,就是因为晚上上网的关系,是有必要一天花那么多小时在这个网站上面,使得青年人晚上不睡觉,白天起不来,精神不好,然后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将来会有后果的。何况现在对他们的视力了,健康也有影响。


我想我这个常保健康,大概就是因为我不抽烟,酒是偶尔喝一点,从来不抽烟,睡觉起居也比较有规则,同时我太太很注重健康食物,所以我们吃的东西比较清淡。


石扉客: 世界本有青山绿水,但青年一代好像还是越来越对这些东西不是特别感冒,宁愿在刚才您说的虚拟的世界里也好,或者在这个工业化时代里面,去寻找属于他们的世界。


余光中: 当然青年这种也有不少有觉醒,因为台湾有很多这种有些人士写文章,发起运动,也影响了不少青年,台湾也有不少茶馆,就像这样子的茶馆,一种泡工夫茶,这个小杯子可以喝的很慢,聊天,或者一个人就在那儿看书,写稿,这种地方也有,也有不少青年愿意这样子,到这种地方去。


石扉客: 今天上午咱们不是游子论坛吗,县委王书记有一段话,说在德清这个地方有十万外来经商和打工的这些民工兄弟,他觉得这些其实也是游子,一个应该不但怀念他们出门的游子,也要善待到他这儿来的游子。


余光中: 对,自己可以做孟尝主人的机会还是很多,因为你周围就很多游子,善待游子就等于将来你的子弟出远门,别人来善待他们一样,这是对的, 我吃午饭的时候我也提出来说,现在台湾有那么多,几十万台商来大陆,也是一种游子。


然后在台湾也有几十万外劳,外籍的劳工,包括泰国的,菲律宾的,越南的,后来又牵扯很多越南的荥阳了等等,所以这种边缘的人口就越来越多,他们的人权,他们的福利,他们的权利也应该照顾,这就是大批的游子。


像菲律宾的外劳,我在香港的时候,就已经很多,很多中产阶级家里都顾了菲佣,女佣,这些菲佣星期天都在公园里面聚会,有一天菲律宾来了一个神父,来了一个宗教,就像以前的犹太人一样,他们赚的钱寄回菲律宾去,都给马克斯银行七折八扣,剥削,这些都是特殊的游子,还不是知识分子,


就像我们中国人早年到美国去造铁路,也是一种特殊的辛苦的游子。当然,台湾去的比较早,然后大陆大批出去的那些留学生,也是游子,游子有各种各类,所以作家能够,我很希望作家能够写台商,写外劳,这个题材,也可以写出很动人的作品。


石扉客: 除了您说的台商和外劳之外,中国大陆现在数以亿计的从乡村走到城市的民工,我们一般就叫做农民工,或者叫民工,很少有人会用一个游子的概念放在他们头上,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说法还真有点不习惯。


余光中: 这个等于陶渊明对儿子讲的彼亦人子也,这些也是人家的子弟,要善待。基督教也有一种说法,不要随便把你门口的叫花子赶走,因为他有可能是来试探你的天使,看看你有没有同情心。所以这个现在就更普遍了。


石扉客: 其实我们可能都知道,这些从农村出来到城市的游子,他们的待遇和境况,肯定不是很尽如人意的,我想台湾它在工业化开始之前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和大陆现在类似的状况?


余光中 :也是农村人口流失,都市人口剧增,然后就产生边缘人,这样子,像黄春明,台湾写乡土的作家,他早年的乡土小说很动人,他现在也写不出来,因为那些人都已经到城里来了,他到了后来,他也投入商场,好像去做阿迪大的那种品牌生意,所以整个农村结构就改变了,所谓乡土,也已经变成民歌民谣里面的东西了,不再是现实了,那些农村的子弟,都到城市里面来。


石扉客: 台湾工业化的时候,对这些和现在的大陆一样,大量从农村到城市来的这些游子,他们有没有也碰到和现在的大陆一样的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余光中: 我想台湾情形比较不同,因为它毕竟是个小岛,它在大都市里面如果失意的话,再回家去很快。他一趟火车几个小时就回家了,这样子,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了,可是那种出门远行的感觉没有大陆这么厉害,比如到新疆,到黑龙江,那是很远很远,台湾的话,你再怎么样,从岛头到岛尾,当天一定到的,也绝对不会出现这个五一的交通大潮。


台湾年轻人都是骑机车的,你们叫摩托车了,所以青年人他另外有个世界,因为家长,他很快就消失在家长的视野之外,呼啸而去,已经到十几里的外面去了,完全另外一个世界,晚上就躲到网络的天地,白天是骑机车。像中央大学,我们那些学生,他骑机车一下子就到远处去了,他可以去教家教,他可以去兼差,他可以去约会,社会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父母管不着。







☝ 关注【新石扉客栈】:致力于解释传播现象☝



↑关注 新石扉客栈店小三 ,看被删稿防失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