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Remedy工作室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截止至2024年12月,《心灵杀手2》的销量已超过200万套,收回了所有的开发成本和市场营销费用,开始实现盈利——此时距离游戏正式发售已经过去了14个月的时间。
从去年2月“收回了部分开发和营销费用”,到现如今正式实现盈利,考虑到游戏的知名度,《心灵杀手2》的回本之路不可谓不漫长。2023年年底,芬兰媒体Helsingin Sanomat报道称,《心灵杀手2》的开发成本和营销费用合计约为7500万美元,是芬兰最昂贵的文化产品之一。
为了顺利回收成本,Remedy在游戏发售后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游戏发售之初,他们曾以“控制游戏售价”为由放弃了实体版的发售,然而考虑到盈利问题,他们最后还是改口发行了实体豪华版;又比如《心灵杀手2》在去年接连发布了两款DLC,以及DLSS 4和PS5 Pro增强补丁,为游戏后续的长尾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Remedy早已预见了《心灵杀手2》回本困难的问题。早在2020年3月,Remedy与Epic签署了一份独家发行协议,协议中提到Remedy将为Epic开发两款游戏,其中包括一部3A规格的作品,而Epic则负责承担全部的开发以及营销费用,等到游戏顺利回收成本开始盈利之后,Epic将与Remedy进行五五分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部Epic出资独占的3A游戏正是《心灵杀手2》。
与大公司合作分摊成本是Remedy对抗日渐高涨的游戏开发费用的方式之一。去年8月,Remedy宣布将与安纳布尔纳影业(Annapurna Pictures)达成合作,后者提供《Control》续作50%的游戏开发预算,以换取《心灵杀手》和《Control》的电视剧以及电影的改编权利。
遗憾的是,在这则公告发布不久后,安纳布尔纳影业便开启了一轮新的裁员,主动辞去了大批员工。尽管Remedy方面宣布《Control》续作的开发不受影响,不过公司内部的人员变动或多或少都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这对双方的合作来说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9月,Remedy与腾讯签订了一份1500万欧元的贷款协议,这笔交易在同年10月份的 Remedy特别股东大会上进行了讨论,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股东的批准。目前腾讯已持有14% 的Remedy股份,不难看出,这家芬兰游戏公司的商业前景得到了腾讯的认可,或许与大公司合作分摊开发成本正是Remedy未来的出路。
在游戏开发费用水涨船高的当下,像《心灵杀手2》这样难以实现盈利的游戏并不少见。如何权衡开发与营销费用的比重,实现公司预计的财务目标,恐怕是新时代3A游戏不得不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