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并关注“青松华药”,或搜索微信号
“GP_Pharma”
直接关注,每日与您分享及时、有用的医药信息;
沟通&合作:
15760719011。
19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需要首先经过肝脏与肾脏两步转化(羟化)后才具有生理活性,而肾脏受损的患者无法实现这一转化,从而导致肾性骨病。
肾病领域的专家咨询丹麦LEO制药能否研发一种活性维生素D,治疗肾性骨病。丹麦LEO接受了这一挑战,并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替代“肾脏的工作”,在1α位上加一个羟基,其余的工作交给肝脏完成,这一化合物就是阿法骨化醇,也就是今天的依安凡。1978年,依安凡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在英国首次上市。
为了能够防治新生儿及儿童的钙代谢紊乱性疾病,更便捷的服用阿法骨化醇,丹麦LEO独家研制了滴剂剂型,依安凡滴剂服用更方便,剂量更精确。
依安凡阿法骨化醇临床应用近40年,我们常会被问到关于其应用、安全性和存贮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对常见的问题和解答总结如下!
重点问题目录
-
阿法骨化醇与普通维生素D的剂量如何换算?
-
阿法骨化醇与普通维生素D的区别?
-
依安凡®滴剂是否可以替代伊可新用于儿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具体使用剂量是多少?安全性如何?
-
依安凡®滴剂针对儿童不同适应症的防治剂量?
-
依安凡®是否为原研产品?如何证明?
-
依安凡®滴剂相比其他口服常释剂型(片剂、胶囊剂),其生物利用度是否具有优势?
-
单次给药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是否较大?一天多次给药会否降低高钙血症的风险?
-
滴剂与胶囊的作用机理是否有区别?
-
冷链运输及保存问题。
普通维生素D与阿法骨化醇的剂量不能直接换算,原因如下:
1)普通维生素D在体内需要经过两部活化,第一步经肝脏转化为25(OH)D3,此步转化不受调控;第二步经肾脏转化为1,25(OH)2D3,此步转化受到严格调控,受体内1,25(OH)2D3水平、PTH水平、血钙、血磷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不同个体间的肾脏1a羟化酶活性不同,转化效率也不同。因此,普通
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的程度不固定
,转化率无法确定,无法进行剂量换算。
2)阿法骨化醇在体内仅需经肝脏一步羟化即可转化成活性的1,25(OH)2D3,且此步转化不受调控,因此阿法骨化醇属于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与骨化三醇是等效的,可以等剂量互换。
综上,普通维生素D与阿法骨化醇的剂量不存在换算关系。
-
代谢途径不同:
普通维生素D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肾两部活化,而阿法骨化醇在体内仅需经肝脏一步羟化即可转化成活性的1,25(OH)2D3;
-
起效时间不同:
阿法骨化醇经肝脏转化为活性的1,25(OH)2D3的速度很快,而普通维生素D需要肝、肾两步转化,且肾脏转化速度较慢,因此阿法骨化醇起效较普通维生素D快;
-
适应症不同:
阿法骨化醇由于无需肾脏激活,因此可以治疗
肾性骨病、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等肾脏1a-羟化酶缺陷性疾病,而普通维生素D由于起效完全依赖于肾功能,因此无法治疗上述肾1a-羟化酶缺陷性疾病。
-
治疗剂量不同:
由于普通维生素D需要经过肝、肾两步转化,且肾脏转化受体内1,25(OH)2D3水平、PTH水平、血钙、血磷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其活化比率不确定,无法制定确切的治疗剂量,且只有大剂量下才有效,其目前的用药剂量是在流行病学基础上得出的经验剂量,无法做到个体化治疗。而阿法骨化醇仅需肝脏一步即可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此步转化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只有肝硬化晚期才会显著下降,因此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是等效的,可以等剂量互换。其剂量是在充分、严谨的临床试验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体重计算出的个体化治疗剂量。
-
半衰期不同:
阿法骨化醇半衰期为36小时,而普通维生素D为29天。由于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无法通过洗胃快速清除,因此一旦出现高钙血症,只能依靠机体自身代谢机制清除,而阿法骨化醇仅需停药一周左右时间即可清除,普通维生素D则需数月才能消除。
依安凡®滴剂是否可以替代伊可新用于儿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
具体使用剂量是多少?安全性如何?
-
根据新
儿科临床专家的普遍反映,
按照目前我国指南推荐的维生素
D
预防性补充剂量(
500 IU
),前来复诊的新生儿体内维生素
D
含量普遍低于正常水平;
-
目前WHO不推荐对儿童常规补充维生素A,除非明确存在维生素A缺陷或夜盲症;鱼油或伊可新为浓缩的维生素A制品,正常儿童长期服用,易发生维生素A中毒,会导致颅内压增高、骨痛、软骨病、斜视、多汗、振颤等不良反应,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
通过依安凡
®
替换伊可新,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体内维生素D至正常水平;
-
依安凡
®
仅需在肝脏一步羟化即可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无需肾脏激活,因此对儿童肾脏无损伤,并且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更适合儿童常规预防性用药。
-
目前权威指南或文献中尚未明确活性维生素D与普通维生素D的转换剂量,针对普通儿童预防性用药,可以参考阿法骨化醇生理需要量,即0.04-0.08 ug/kg/d,该剂量与说明书中的儿童起始剂量相当。根据新生儿科的用药经验,起始剂量往往不足,可以根据生化指标(血钙、25-(OH)D3、碱性磷酸酶)及症状表现(多汗、枕秃等)调整到最佳剂量。通常情况下,用药一个月后,维生素D水平即可恢复正常。
-
依安凡®安全性良好,在已处方的数千例儿童中,尚未发现高钙血症等任何不良反应;
-
依安凡
®
滴剂口服方便,剂量调整更精确,儿童服药依从性更高。
综上所述,依安凡
®
滴剂相比伊可新更有效补充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无安全隐患,并且服药更方便,是儿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的更优选择。
GIOP: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
丹麦LEO制药于1974年购买了阿法骨化醇化合物专利,并于1978年全球首次上市阿法骨化醇类制剂——依安凡
®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因此依安凡
®
是全球首家专利药品,即原研产品。
依安凡®滴剂相比其他口服常释剂型(片剂、胶囊剂),其生物利用度是否具有优势?
-
药物的吸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药物从剂型中释放溶出;然后,药物通过生物膜吸收。前者主要与剂型有关,后者主要受生理因素影响。
-
溶液剂型本身
无需溶解
,药物
直接释放
,
速度最快
,所以
吸收效果最好
。而其他剂型首先要经过溶解,然后药物才能释放出来。且固体剂型的附加剂如粘合剂、崩解剂、赋型剂等会干扰药物成分的吸收,降低生物利用度。
-
口服剂型药物的吸收情况一般用生物利用度来表示,各种剂型的大小顺序是: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
因此可以认为,阿法骨化醇滴剂相比其他口服常释剂型(片剂、胶囊剂),具有口服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但缺乏具体的数据比对。
单次给药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是否较大?一天多次给药会否降低高钙血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