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JZCreative
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研究机构与独立厂牌,探讨一切技术流营销:策划/投放/运营/排版/H5/电商/建站/PPT/Prezi/平面/交互/视频/音频/数据可视化/EDM/CRM/机器学习……除了干货,其它什么也没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从月入3万到逃离撤退:宣称“加盟就赚钱”的快 ... ·  20 小时前  
嗨推  ·  这两天,视频号导入私域3000+! ·  2 天前  
NoxInfluencer  ·  TikTok一月带货风云榜:小网红带货销量居 ... ·  2 天前  
营销新案例  ·  一向发癫的淘宝,在联动小狗蛇点点后变可爱了 ·  3 天前  
营销新案例  ·  一向发癫的淘宝,在联动小狗蛇点点后变可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JZCreative

工作狂才配得上「子弹短信」,您配吗?

JZCreative  · 公众号  · 营销  · 2018-08-28 13:13

正文

除了干货,其它什么也没有

职场

数据

新媒体

设计

极客



从昨日起,子弹短信必须通过 App Store 的人机交互验证才能下载,并至今已连续五日登顶国区下载榜冠军






我作为了一个工作狂,在昨天以新用户的视角 (没有看过发布会) 下载了「子弹短信」,经过一番体验后写下这篇批判文,重点批判:


  • 诸多适合工作狂,但反人类的交互设计

  • 若干没有解决的恶性交互 BUG





工作狂视角


「子弹短信」可以在会话列表视窗中,直接快捷回复某个会话—— 该交互对普通人毫无意义。 毕竟正常的两人聊天,你都需要点开会话你一言我一语,看到此前的多句信息。



但工作狂的视角是这样的——



比如微信对我来说并不好用,毕竟我的 「未读消息」数量常规保持在 8000 至 12000 条左右,这恐怕对 90% 以上的普通职场人是难以想象的:


  • 消息量过大,加之微信毫无会话分类能力,消息堆叠速度极快。

  • 我只能瞟一眼新消息会话的最新一句留言或群聊,就做出是否回复或参与的判断,导致很多会话是不点开的。



所以我完全关闭微信 App 的推送,因为每一秒都有新消息。毕竟我会自主高频打开微信,根本无需通知。而 子弹短信 」的快捷回复似乎让我受益良多,不用打开具体会话窗口就能够回复语音或文字。



但这种“工作狂式”的需求太小众, 「子弹短信」说白了不应该被塑造为一种即时通讯社交工具,而是类似腾讯 RTX 的 OA 会话系统,即一种封闭式的生产力协同工具。 换而言之,如果这种功能在阿里钉钉或者微信企业号上表现出来,那才是合理的。



产品定位问题,是 子弹短信 」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细节问题在于 「头像设置 」功能。



你知道吗? 「子弹短信」可以设置对方的头像,专治换头像狂魔。 当然,这里的“设置对方头像”,是指从对方往期使用过的所有头像中,强制设定一个为固定头像。 该设计又对普通人毫无的意义。 社交生态下,头像是彰显自我,表达个性的载体,频繁更换头像才是社交的健康状态。



但工作狂的视角是这样的——



我的微信好友数量永远是满的(5000 人),对于频繁更换昵称、头像的行为都会很反感。 因为我的会话窗口极多,找某个会话时其实不是根据昵称或备注,而是一眼扫过去看到的头像造型来搜索——识别图像比识别文字更快捷。 而「子弹短信」确实一步到位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你可以强制显示该人的特定头像。可是在社交场景下,这种行为恐怕是要引发例如情侣之间的严重争吵罢。





恶性交互 BUG


那「子弹短信」充分为工作狂服务了吗?不见得。我和几位朋友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恶性 BUG。



首先,大量交互反馈遗漏,导致用户以为 App 卡住了。 什么叫“交互反馈”?比如你按到一个按钮,按钮表现出阴影感,提示用户按下的是该按钮,随后再触发按钮关联的功能——这就是一种 “交互反馈”。例如大多数的手机输入法键盘,这种反馈机制尤其重要,能提示用户是否准确击中了某个键位。



有几个关键按钮无交互反馈,如“语音”键;有几个关键按钮交互反馈时有时无,如“表情”、“发送”等,通常是按到 ICO 上时失去反馈…… 仅这里提到的三个按键就关乎即时通讯工具的生死。



于是,从用户点击到功能反馈,中间普遍有 0.2 秒左右的停顿,毫秒之间暴露交互的响应速度。因而不少读者和朋友反馈——这个 App 有点卡,但又说不上具体哪里卡——这对工作狂来说更是无法忍受的。



其次,语音通话无法最小化,并且在通话时若通过第三方发送子弹文件,通话音频会丢失,但通讯不中断。 通话无法最小化,意味着通话时我无法再和其他子弹用户交流,这是一个功能硬伤。而后者估计是一个开发组目前也没排查到的 BUG。



恰巧昨天我在测试通话时,要向通话者发送一张 PDF 五线谱,该五线谱是我在其他 App 里制作,试图通过 iPhone 内置分享进行文件传输





在点击子弹短信分享并选择窗口发送后,子弹短信的通话功能被卡死,当然挂断后发现文件倒是成功发送了。希望子弹短信团队及时处理这一 BUG,毕竟这一“通话中发送文件”的工作应用场景并不罕见。





一些我喜欢的优点


人总要辩证地看待事物,「子弹短信」中有几个交互设计已经相当完善。 比如该 App 中的标星不仅是标星用户,也标星会话。相比这下,微信中的“置顶”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有 170 多个置顶会话——而标星会话本身其实比置顶更有效。



至于大家公认的语音自动转文字就不多谈了,毕竟我们也发布过一篇《 工作发语音消息是大忌吗?是。 》。 「子弹短信」没有强迫用户输入文字,因为这降低了双方沟通付出的总时间成本,它选择智能语音转文字,这样就同时提高了双方的沟通效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