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23 日,上海,5 时 53 分日出。
NPR: Prince Albert II of Monaco has become the first reigning monarch or head of state to test positive for the coronavirus.
[机]微 信: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成为首位检测出冠状病毒呈阳性的在位君主或国家元首。
[人]冯世豪: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冠状病毒测试呈阳性,他成为首位感染此病的在任君王(国家元首)。
[人]倪弄潮:摩纳哥阿尔贝亲王二世新冠状病毒测试呈阳性,是目前首位在位感染的君主(国家领导者)。
孙寒潮:冯译“阿尔贝二世亲王”和倪译“阿尔贝亲王二世”的区别在于对 Prince Albert II 结构的理解。冯译将 Albert II 看作整体,倪译将 Prince Albert 看作整体,根据实际情况应为前者。Albert II 父亲并不是 Albert I,而是 Rainier III。prince 来源于拉丁语 princeps,是 primus(“第一”)和 capere(“夺取”)的结合。古罗马元老院的领袖称为 princeps senatus(“首席元老”)。屋大维执政后改为终身制,形成 principate(“元首制”)。虽然 prince 本有“元首”义,但欧洲各国历史纷繁复杂,以至于 prince 如今最常见的含义是 the son of a monarch(“君主之子”)。然而在许多国家中 prince 依然沿用“君主”义,这些国家往往实际上、名义上或原本隶属于某一国王或皇帝,而 prince 作为“王爵”得以保留。本句中的摩纳哥官方英文名称为 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汉语译为“摩纳哥公国”。而“公国”对应英文 duchy 或 dukedom。这是早期翻译受到 prince 影响所造成的混用现象。因此摩纳哥宜作“亲王国”,以区分“公国”。与摩纳哥情况类似的还有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它们都是 principalities,但都译作“公国”,而元首为“亲王”。目前仍沿用大公国国号的只有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卢森堡大公国”),元首为 grand duke(“大公”)。
王暖流:Prince Albert II of Monaco 宜作“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区分 monarch 、king 、emperor :king/queen 是 kingdom 的国家元首,emperor/empress 是 empire 的国家元首,monarch 是统称。另外,“太上皇”可用 Emperor/Empress Emeritus 表示。
朱绩崧:“亲王”的译法,其实有很浓重的华夏中心主义色彩,盖我国自秦以后,“皇帝”之下,“王”成为最高级的爵位。到了西晋,封建体制里,分封的大国之王称亲王,小国之王称郡王。亲王的封号,一般是单字加“王”,如唐代李世民的秦王、明代朱棣的燕王。郡王的封号,一般是多字加“王”,如唐代郭子仪的汾阳王。清代还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两级爵位。对附属国,也是大者封亲王,如唐朝对日本,小者封郡王,如明朝对朝鲜(建文帝特准其君主用亲王冠服)、琉球。发展到今天,对外国君主尊号的翻译,一律都是“亲王”而没有“郡王”了,哪怕其国面积远远小于朝鲜半岛。又,原句 reigning monarch or head of state 的 or ,我建议翻译成“暨”,而不是“或”,比用“()”也强很多。
BBC: Over a billion people in India were asked to observe a 14-hour long curfew to combat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机]微 信:印度有超过10亿人被要求遵守长达14小时的宵禁,以抗击冠状病毒的流行。
[人]冯世豪: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为了抗击疫情,印度政府要求十多亿国民遵守一次长达 14 小时的宵禁。
[人]倪弄潮:为抗击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印度实施一场长达 14 小时的宵禁,要求超 10 亿人民配合。
[人]金 怡: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印度对逾 10 亿人口实施 14 小时的宵禁。
[人]高承天:新冠大流行,印度要求十亿余民众宵禁十四小时。
孙寒潮:许多媒体已在报道中将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升级为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可见疫情波及范围极广。冯译“十多亿”不准确,大于 10 亿而小于 11 亿属于 over a billion,但不是“十多亿”。curfew 来源于古法语,由 cuvrir(“覆盖”)与 feu(“火”)组成,curfew 的本义是“灭火”。中世纪欧洲的“宵禁令”规定在晚上指定时间熄火。《说文解字》:宵,夜也。《
周礼·秋官司寇·司隶/庭氏
》中列“司寤氏”一职:“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宵禁”一词即源于此。
王暖流:combat 这里是动词,重音在后。were asked to observe a 14-hour long curfew 不如 were under a 14-hour long curfew 简洁。curfew 既可以指“宵禁令”,也可以表示“宵禁的时间段”。香港殖民时代初期,也有过针对华人的“宵禁”政策:当时华人必须携带“夜行纸”、手持灯笼才能在夜间出门,这种规定被称作 the Night Pass System。
朱绩崧:
印度号称法治国家,ask 一词就体现出政府对人民的基本尊重。从原句看来,这次宵禁虽长,但是一次性的。从时间上看,14 小时已经超出夜晚。“宵,夜也”是浑言互明,析言分别的话,“宵”表示夜间昏暗,特指天将黑,郑康成谓“宵,定昏也”,就是这个意思,详见《说文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