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公司治理分析,关注同一实际控制人名下关联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债务安全程度并予以及时披露
股权结构和内控风险水平构成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或强势管理层对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旦出现股权转让、涉案、辞职、失踪、协助调查、健康状况恶化等突发事件,以及出现贷款违约、重大合同纠纷等不确定性事项,一般都说明企业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或存在未来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非经营关联交易信用风险可能涉及非正常关联交易,往往被用于粉饰财务报表,企业的价值和抗风险能力被高估,以及关联方互保增大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关联企业的治理与债券的违约情况是否会引发进一步的金融和社会稳定问题,都可能是关联方考虑的救助条件。因此,要重点关注关联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债务安全程度并予以及时披露,避免风险再度扩大。
2.加强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分析,了解偿债环境的变化
对外贸易受制因素较多,例如汇率、政治稳定性、两国战略发展协议内容、税收政策差异等,X企业发生对外贸易经营风险也是受到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抵御反倾销加高税收壁垒所致。因此,对于对外贸易较多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国外该行业的经营环境,渠道的畅通程度,加强经营管理分析,多重层次分散经营风险以及国外经营环境突变带来的重创。
3.加强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查验,增加资金匹配程度的披露
企业盲目投资与过度投资都会给经营带来过度的负担,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尤为重要,基于此考虑,信用评定过程当中如能增加对投资与筹资之间的匹配程度和周期的考察,或可降低企业过度投资,大幅举债导致资金流缺口骤增甚至资金流断裂的风险。
4.加强受限资产的披露,增强债务偿还与新增债务交替周期的测算模型的研究
对于综合资质偏弱、外部融资受限的企业、以及内部现金流偏紧的企业而言,短期流动性指标不好、过于依赖外部融资周转的问题需要特别引起
评级机构的重视,因为该类企业的外部融资也往往更加脆弱,在出现负面信息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由于案例中相当多数量的企业存在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和信息披露存在瑕疵,如遇到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应弱化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结果的作用。
5.警惕企业融资渠道收缩对资金链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当企业直接或间接融资渠道收缩,再融资难度加大,造成筹资能力下降时,应重点关注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其他应收款、民间借贷、信托贷款等。因此对于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企业的信用风险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和揭示,尤其对于某些企业故意隐瞒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股权关系,需要评级机构在现场访谈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挖掘。应重点关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对外担保和信托贷款等财务数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
6.谨慎考虑外部支持的可能性及显效程度产业政策支持是在企业自身偿债
能力尚可、行业运行在正常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对企业经营起引导作用的因素,并不能在企业自身无偿债能力或风险较大,亦或是在经营超低谷期决定企业的经营状况或完全改善自身的盈利能力。在当前国家市场化改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此类外部支持在主体信用风险的增进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弱化,因此未来信用风险甄别过程中,对于工商企业外部支持的依赖度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施行适度弱化。同时,不同企业获取外部支持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分化。从股东支持方面看,Y企业就是一个典型外部支持显效甚微的案例,该案例提示我们对于在集团中地位较低、经营困难的子公司,应谨慎考虑其获得股东支持的可能;外部流动性支持方面,未来需继续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企和民企的流动性支持差异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
文 / 弓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