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雨生云计算
雨生的专注于出海云科技领域,致力于推动整合营销变革,他提出了\x26quot;AI+BI+CI\x26quot;的智能营销理念,通过云智能重新定义出海营销的范式,突破地域和资源限制,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球化出海战略。同时雨生是FinOps布道师,服务出海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雨生云计算

客户视角:云计算采购的战略思维——不要和外资云战略合作,聚焦实际价值

雨生云计算  · 公众号  ·  · 2025-03-25 06: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对雨生的文章感兴趣吗?

可以入群

扫码验证身份(需备注地区-姓名-公司)

注:每满200人关闭入口






雨生云计算 | 撰稿


客户视角:云计算采购的战略思维——不要和外资云战略合作,聚焦实际价值


在云计算采购过程中,许多企业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试图与外资云厂商建立所谓的"战略合作"关系。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损害企业利益。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避免这种做法,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云计算采购。


一、Why 文化适应性:为什么不要与外资云谈"战略合作"


1. 决策权限受限

外资云厂商的本地团队通常只是执行总部策略,行政级别是中层,缺乏真正的战略决策权。与其讨论战略,不如聚焦于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商务条款。


2. 利益不一致

外资云厂商的全球战略可能与本地客户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过度依赖所谓的"战略合作"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不利的长期合同。而且由于 天然存在的 信息差 进而导致 不对等地位。


3. 技术路线不确定性

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外资厂商的技术路线可能随时调整,以最近2年的GenAI 为例可以明显看出来。过早绑定可能导致企业错失更好的技术选择。


4. 一球两制 的数据主权风险

与外资云厂商深度绑定可能带来数据主权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此处不展开,可约单约 雨生 咨询。



二、What应该关注什么


1. 具体技术需求

- 明确企业当前和未来3-5年的技术需求

- 评估云服务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 成本优化

- 详细分析总体拥有成本(TCO),而算清TCO是很难得。

- 考虑灵活的定价模型,如按需付费、预留实例,节省计划,竞价实例。

- 注意隐藏成本,如数据传输费、API调用费等


3. 合规和数据安全 是否言行一致

- 到底合的是谁的规? 为什么需要这个合规?

- 确保符合行业特定的监管要求

- 评估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能力


4. 本地化支持

- 评估本地技术支持团队的规模和能力

- 考察业务所属区域数据中心的覆盖、容量和性能,以新加坡区域为例,其满足率超过99%,就不应该选择为东南亚的首选数据中心,而应该考虑 马来西亚或者印尼


5. 多云生态系统和工具链

- 评估与现有IT环境的集成能力

- 考察可用的第三方工具和服务


三、有效的采购策略


1. 多云策略

-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厂商

- 根据不同业务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云服务


2. 短期合同 + 定期评估

- 优先考虑1-2年的短期合同

- 定期评估云使用情况和市场变化


3. 保持技术灵活性

- 采用云原生技术,降低厂商锁定风险

- 考虑使用多云管理平台


4. 重视退出策略

- 在合同中明确数据迁出条款

- 保持数据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5. 关注实际价值而非承诺

- 要求提供具体的性能指标和SLA

- 关注实际交付能力而非未来承诺


四、案例分析


某金融科技公司原计划与一家知名外资云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然而在深入分析后,他们改变了策略,采取了以下方法:


1. 需求细分:

将业务需求分为核心交易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和开发测试环境三部分。


2. 多云部署:

- 核心交易系统:选择本地私有云,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性。

- 数据分析平台:使用外资云的高性能计算服务。

- 开发测试环境:采用另一家云厂商的弹性服务。


3. 灵活合同:

与每家云厂商签订1-2年的短期合同,保留调整空间,并且错开决策周期,不要都堆在一个时间窗口,建议3-6个月错期。


4. 技术选型:

采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提高应用可移植性。


5. 成本控制:

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如使用预留实例、自动关闭闲置资源等。


结果:该公司不仅避免了与单一外资云厂商的深度绑定,还实现了更好的成本效益和技术灵活性。


五、雨生点评


在云计算采购中,"战略合作"这个词常被滥用,尤其是在与外资云厂商打交道时。然而,真正的战略思维应该体现在如何灵活、高效地利用云资源来支持业务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与某个厂商绑定。


客户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带来实际价值的领域:


想清楚自己到底是 1信息化、2数字化 3、智能化,到底是在战略执行,还是战略制定


1. 技术适配性:确保云服务能够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的技术需求。


2. 成本优化:通过精细化的商务谈判和灵活的采购策略,实现最优的成本效益比。


3. 风险管理:关注数据安全、服务可靠性和供应商锁定等潜在风险。


4. 敏捷性: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


5. 合规性:确保云服务满足行业特定的监管要求和数据合规标准。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承诺:不要轻易签订长期大额合同,保持灵活性。


2. 重视数据主权:在选择云服务时,要考虑数据存储位置和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问题。


3. 培养内部能力:不要过度依赖云厂商,要培养自己的云管理和优化能力。


4. 持续评估:定期评估云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5. 关注新兴技术:如边缘计算、serverless等,评估其对业务的潜在影响。


结语


在云计算采购中,避开与外资云厂商谈"战略合作"的陷阱,转而聚焦于实际价值和具体需求,是明智之选。通过关注技术适配性、成本优化、风险管理、敏捷性和合规性等关键因素,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真正的业务价值。记住,真正的战略思维体现在如何灵活、高效地利用云资源来支持业务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与某个厂商绑定。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技术和商业环境中,保持技术中立、供应商多元化,并始终聚焦于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和长期发展目标,才是 云计算 采购的正确战略思维。


雨生云计算 | 用洞察创造价值


雨生云计算

微信号: FinOpsCF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