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写一些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文章,却由于没经验或积累不够而无从下手。这篇学术论文指导,让我们写论文不再杂乱无章!
学术论文是记录、展示研究成果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可以是最新的科学实验结果记录、创新性见解、知识的科学记录,也可以是某种已知原理于实际应用上取得新进展的经验与成果。它需要研究者针对某一学术现象,在大量的资料搜集基础上,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考察、论证和系统性的思考,通过综合—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对所涉及的事件事实进行深度认识和逻辑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现象进行新的阐释、提出新见解。
学术论文一般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等。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首要特点。它针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与规律,运用专业的概念、术语等理论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并充分运用材料对此逐层论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目标。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材料,从论点到结论,从对象到方法,学术论文都力求创新,或者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探索新领域,发现新材料,使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是学术论文创新的通俗说法。但学术研究有传承性,更多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包括对前期研究的修正;或者只在某一具体问题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同专业的论文所针对的分析研究对象往往是不同领域内的问题或现象,因此具体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各个学科分析研究方法、论证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规范性,一是指学术态度要严谨,认识到学术写作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成果,不剽窃、不重复前人研究,参考与引用他人成果要注明。尊重学术研究程序,如动笔之前,要收集资料、选定论题、拟订论文提纲;进入写作阶段后,要基本遵照绪论—本论—结论的结构顺序行文;最后还要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列出参考文献;在定稿时熟练运用基本论文格式等。二是指写作须遵循学术论文的文体规范。
在篇幅较短的时候,有的论文甚至只包括题目、作者信息和正文部分,也有的论文只包括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但是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仍然有其固定的格式,学位论文尤其如此,学术期刊对于所接受的投稿论文也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一是与自己专业与兴趣相结合。学术论文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跨学科虽然是学术研究的新方向、增长点,但对大学生来说,围绕本专业选题既是训练,也容易出成果。学术研究也是枯燥的工作,但兴趣可以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能力,选题范围应大小适中。范围过小难以施展,范围过大则超出能力范围,也容易使论文空泛。比如,一个研究者对“中国古典文化”这个领域感兴趣,那么他就要对中国文化有直观的认识,并把这个领域分成几个层次,例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文艺学、服饰文化、茶文化、先秦士人文化、独特的风水文化等。但如此,选题仍旧过大,还可以继续切分、具体化,比如“中国独特的风水文化”。说到风水,我们必然要研究《周易》,而《周易》中的内容不仅包含了风水文化这一方面,更包含了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研究者对于“风水文化”的兴趣,以《周易》为载体,进行一项名为“《周易》中的风水文化”的研究。这个题目从较小的角度切入中国古典文化这个极大的领域,这个题目的可行性就大大提高了。
三是要有问题意识,要么针对实践存在的问题,要么针对现有的学术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是盲目的。如果针对的问题已经解决,形成定论、共识,这样的论文也不会出新。
学术论文选题的通俗说法是“开口小”“挖掘深”“牵连广”,意思是选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具体、可控,研究要深入、透彻;视野开阔,具有较普遍价值。
搜集资料是一个繁复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对多方面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甄别、分类、整理,摒弃没有价值的资料,保留有价值的资料。资料搜集越全面,就越能给自己的研究以支持、启发,同时也避免重蹈前人之路,做重复工作。但搜集资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资料要丰富,形成证据链,尽量不要出现孤证式的资料;二是要全面,不能只搜集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资料,同时也要搜集与自己观点相反、不支持自己的材料。相反的材料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观点的客观性、正确性,如果相反的观点足够多,以致可以推翻自己的论点,那就证明自己的论点本身就有问题。但发现自己的问题无价值,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因为学术论文写作是严谨的科研工作,它的材料搜集、构思以及写作均需要高度理性,因此撰写论文写作大纲以及依据大纲进行论文撰写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工作。
论文大纲体现论文的脉络走向和内部逻辑的初步框架,反映出各部分之间的因果或互为因果、并列、递进等关系以及最终结论。大纲内容涵盖了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简洁的段落文字。如果大纲拟定得较早,在资料的整理阶段,研究者就可以按大纲将搜集来的资料归类,或者有目的地进一步搜集资料。
大纲拟定后,可以按照大纲的顺序依次写作,也可以按照大纲提示把论文分成若干小部分,各个击破,分别完成写作,形成论文初稿,具体写作方式则因人而异。
论证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工作。论证可以是直线的推论式,也可以是并列的分论式。前者的特点在于论述问题时层层深入,后者的优点在于论述问题时可以多方面展开,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用来阐明复杂的问题。论证要求论点鲜明,材料真实且能够支持自己的论点,论证符合逻辑规则,一般的要求是能够“自圆其说”。
论文有“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一般对应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引论”是论题的延伸和说明,一般包括论文研究的范畴、前期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内容,便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需要阐明论题、说明具体的指导原理、运用论证方法对论题进行论证,以便接下来推出论文的结论。“结论”是论文结论的表述部分。这一部分里,结论需要全面归纳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指导理论和研究成果。甚至还可以阐述自己在论文的行文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这种逻辑形式大致可以列成如下关系:
引论说明(定义)
本论分析←→综合
结论归纳
学术论文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要求它在写作上有特别的学术规范。它包括使用术语、理论时要求专业,语言避免歧义、模糊;使用论据时尊重事实,引用、参考等要诚实交代;进行论证时严格遵循逻辑。同时,在写作时要求作者尽量保持“中立”的立场。在陈述事实时,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尽量避免使用主观色彩或者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可以使用如:“作者认为……”“这一结果表明……”“笔者发现……”等,而不使用“我发现……”“我们认为……”等。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行文者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包括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引文、注释与注述等几个部分,其中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目录属于论文的前置部分,如作发表、会议宣读等学术交流使用,前置部分要求翻译。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也属于论文的前置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在一般论文中都不标出,而是由学术杂志社的编辑完成。
(1)论文的题目一般是论文的主要内容或者结论,要求语句凝练、准确、无歧义。
(2)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籍贯、职称、所在单位、研究方向、当前地址、邮编。如果作者为多人且不属于同一个单位,还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序号以示区别。
(3)摘要是论文的简洁陈述,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实验结果和结论等核心主要信息,一般单篇学术论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学位论文则不限。
(4)关键词是指从一篇学术论文中选取的对表达主题有着关键作用、具有检索意义的词汇,一般来说,论文围绕它们展开。关键词一般为3~5个。
(5)目录,是论文正文前所载的目次。篇目较长的学术论文(如学位论文)中会在引言前撰写目录。目录反映了论文的主要结构,可视为导读工具。
(6)引言又称前言、导论,是一些铺垫性的文字,其作用在于引入论文,一般包括研究动机、研究价值、研究范围等内容。
(7)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需要围绕论题,运用多种论证技巧,恰当地使用材料有条理地展开论述,并通过多种分析、论证方法去证明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8)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是问题的结论、对策的提出以及全文的收束。
(9)致谢是作者对于在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组织或者个人表达谢意的部分,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但它并非一篇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只存在于学位论文中。
(10)参考文献是作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引用、参考的书刊及其他资料的陈列。它不仅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程度,也反映了作者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尊重。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者材料,都应该在正文或者致谢的后面列出参考文献。
(11)附录包括了论文写作中所涉及的一些资料的具体信息,如年谱、年鉴、数据表格等。有时候,由于论文篇幅所限,在论文中简略带过的部分,如果需要解释的话也可以在附录中写出来。
(12)引文。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们需要引用一些文字材料,把别人的观点、理论或者论述放进自己的文章里,从而为自己的观点佐证、为自己的文章增色,这个过程就是引文。引文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文(又称“节录”),二是间接引文(又称“转述”)。
直接引文,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对文字材料的直接的引用。所引的内容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个别字词。这样的引文一般都要加上引号以示与正文区别。如果是引用大段的文字,也可以不加引号而直接将引文首行内缩两个字并独立成段,同时改变引文的字体以示区别。间接引文,即转述,就是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对引文内容进行复述,转引的文字则不需要加引号。使用转述这种引文形式时,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转述的内容要忠于原作、忠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之意,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二是要注意转述和议论相结合,避免只有转述而没有议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