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才宝宝育儿
专业儿童心理专家坐阵,帮助爸妈解决育儿难题。孩子的早期教育、性格培养、智力启蒙、营养健康等知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还有原创好听的夏天姐姐讲故事,和你一起养育出健康、快乐、阳光的聪明宝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冬天最好看的15个包包!小众绝美还平价,谁背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才宝宝育儿

这2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气也别动手!

天才宝宝育儿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1-14 09:00

正文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商场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想买就说“不买!家里玩具那么多你都不玩!”听到家长的训斥,孩子往往不会“乖乖就范”,而是撒泼打滚,赖在地上不走,接下来免不了家长要对孩子一顿打骂···


孩子不听话,给他讲道理,结果还是不听,打了之后父母又后悔...这样反反复复,很多父母却说打孩子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没忍住”。那么,家长打孩子有用吗?


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父母粗鲁暴躁的行为是导致孩子人格畸形化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本来就比较叛逆,父母若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形成抵触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终形成孤僻或分裂等心理疾病。



嘭”的一声响,隔壁家传来妈妈的咒骂声和孩子的啼哭声,不用出门看就知道,肯定是隔壁的家长又在“教育”孩子了。门口传来隔壁邻居劝架的声音,年轻的妈妈见到人就开始抱怨:“我家孩子太烦人啦,一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跑到人家床上乱蹦。每次我都尝试和他讲道理,可一点用也没有回头还是会再犯,一气之下我只好揍他了,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


她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也知道这种管教方式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记得汪涵曾说过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仍会有很多父母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进而常常陷入“孩子惹你生气——你就打骂孩子——事后后悔不已”的恶性循环中。



打骂孩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不过小编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有意伤害孩子,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


3、恐惧感: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父母想管教孩子,一定要动用武力吗?


1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复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自我反思。

2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比如,牛奶打翻了,孩子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不准看动画片。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

情绪冲动的时候,不要打孩子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被父母讨厌的孩子。


如果出现了很极端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再想出一个有效的惩罚方法。

5

重点提醒:不要打2岁以内和6岁以上的孩子

2岁以内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即使挨了打也不会起到警示作用。


最重要的是,2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孩子的头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发生脑部损伤,影响大脑的发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和规则制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天才宝宝为您精选的育儿心

如果您想更好的防治儿童疾病,请回复关键字:生病

如果您想做个会做辅食的妈妈,请回复关键字:辅食

如果您正因为关系情感而烦恼,请回复关键字:关系

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想少走弯路,请回复关键字:教育

如果这样护理宝宝会更加健康,请回复关键字:护理

如果您想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请回复关键字:娱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品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