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即将过去,得到公布了一组数字:1300 万用户、近 200 位得到老师、32 个专栏、累计更新 1425 万字,用户的学习总时长加起来超过 2.1 亿小时,相当于 20 所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总时长,记录学习笔记最多的一位用户,一年写了 1082 条。
得到的总结报告是以“我们有幸与 1330 万位用户一起学习”结束的。得到的出品方罗辑思维团队将得到用户定位为“终身学习者”。在过去这一年里,“学习”被各类知识付费的平台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知识付费”这个词听起来有一种荒谬感,因为为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教育行业千百年来均是如此。
在最近的一年半时间里,习惯了使用免费互联网服务的中国用户,愿意为订阅课程付费了。
他们愿意花上数十元乃至数百元不等的价格,订阅一份定时更新的音频课程,每节课的市场都不太长,因为这都是为了填补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而设计的,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北大经济学课到古人的冬季游乐,授课者们则被各个平台打造成“知识网红”。
因为几分钟的排队时间是用来刷刷朋友圈还是听一节诗歌课,在时时刻刻对着手机的现代人这里,大多数人选择前者几乎已经是肌肉记忆,后者如何能够成为一门生意?
知乎创始人周源 12 月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超越传统精英观念的知识的共享,是推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