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春节前的周末,你们是不是都等着放假了?
今天轻松一点,不讲重疾险,也不讨论家庭责任。随便聊聊保险公司内部的一些事。
这几年,保险业务员的形象挺尴尬的。
有个段子:
如果一个很久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联系你,只有两种可能。
一、他快结婚了;
二、他开始卖保险了……
不过
说到保险公司内勤,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据说这是一群西装革履、下班就走、年终奖还能发十几个月的神奇物种。
开包瓜子,八一八
保险公司那些“内幕”。
一款保险产品,从无到有,要经历五道工序。
想做一款新产品,产品市场部会先出去溜达一圈:
看看同行们都在卖啥,
问问
客户想要啥。
回来就开始量体裁衣,设计产品形态了。
比如一款重疾险,
保障期限多久?保多少种疾病?赔付几次?都是在这个阶段定下来的。
负责产品定价的是精算部门。
定价是个技术活。
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可能会亏损。
很多人问:
为什么差不多的保障内容,小公司比大公司便
宜很多?
因为定价策略不一样。
小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会牺牲利润,追求薄利多销。
而大公司,为了保证公司盈利和股东收益,要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利益留存。
举个例子:
同样交1000块保费,小公司只花20块钱支付人力成本。而大公司,可能要花200块,请大牌明星来代言、年底给股东分红。保费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品牌和性价比,自古难两全,就看个人取舍了。
保险是个强监管的行业。
每一款上线销售的保险产品,无论大小,都要总精算师签字后,上报银保监会备案审批。
所有通过报备的产品,都可以在银保监会官网查到。判断一款产品有没有官方认证
,官网一验便知。
报备通过后,核保部设计核保规则,IT部开发后台系统,产品部、市场部、培训部进行包装宣传和内部培训。
一款保险产品就会通过各个渠道销售到被保人手里。
常见的销售渠道包括:
个险代理人、互联网渠道、银行渠道、经代渠道、电销渠道。
注意,保险也不是谁都能买。
投保时会有核保人员审核。
核保员主要审核两方面:
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
。
比如:
买重疾险,健康异常,要提交体检和诊断证明;
买高保额寿险时,需要资产证明。
保单售出后,保险公司就开始了漫长的保单后续服务:
-
提醒客户缴纳续期保费,
-
为客户进行住址、电话、受益人等保单信息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