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哥和八姐
瞎说什么保险大实话,欠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哥和八姐

他们说,保险公司都是骗子……

保哥和八姐  · 公众号  ·  · 2019-01-20 17:18

正文


图片来源:pexels


春节前的周末,你们是不是都等着放假了?


今天轻松一点,不讲重疾险,也不讨论家庭责任。随便聊聊保险公司内部的一些事。


这几年,保险业务员的形象挺尴尬的。

有个段子:

如果一个很久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联系你,只有两种可能。

一、他快结婚了;

二、他开始卖保险了……


不过 说到保险公司内勤,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据说这是一群西装革履、下班就走、年终奖还能发十几个月的神奇物种。


  • 内勤是跟营销员里应外合的骗子吗?

  • 保险产品究竟是怎么定价的?

  • 为什么类似的产品,有的公司卖3000,有的公司卖6000?


开包瓜子,八一八 保险公司那些“内幕”。



一款保险产品,从无到有,要经历五道工序。


第一步
产品形态设计

想做一款新产品,产品市场部会先出去溜达一圈: 看看同行们都在卖啥, 问问 客户想要啥。 回来就开始量体裁衣,设计产品形态了。


比如一款重疾险, 保障期限多久?保多少种疾病?赔付几次?都是在这个阶段定下来的。



第二步
产品定价

负责产品定价的是精算部门。


定价是个技术活。 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可能会亏损。


很多人问: 为什么差不多的保障内容,小公司比大公司便 宜很多?


因为定价策略不一样。

小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会牺牲利润,追求薄利多销。 而大公司,为了保证公司盈利和股东收益,要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利益留存。


举个例子:

同样交1000块保费,小公司只花20块钱支付人力成本。而大公司,可能要花200块,请大牌明星来代言、年底给股东分红。保费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品牌和性价比,自古难两全,就看个人取舍了。



第三步
产品销售报备


保险是个强监管的行业。

每一款上线销售的保险产品,无论大小,都要总精算师签字后,上报银保监会备案审批。


所有通过报备的产品,都可以在银保监会官网查到。判断一款产品有没有官方认证 ,官网一验便知。



第四步
产品上线销售


报备通过后,核保部设计核保规则,IT部开发后台系统,产品部、市场部、培训部进行包装宣传和内部培训。 一款保险产品就会通过各个渠道销售到被保人手里。


常见的销售渠道包括:

个险代理人、互联网渠道、银行渠道、经代渠道、电销渠道。


注意,保险也不是谁都能买。

投保时会有核保人员审核。 核保员主要审核两方面: 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

比如:

买重疾险,健康异常,要提交体检和诊断证明;

买高保额寿险时,需要资产证明。



第五步
售后跟踪和理赔服务


保单售出后,保险公司就开始了漫长的保单后续服务:


  • 提醒客户缴纳续期保费,

  • 为客户进行住址、电话、受益人等保单信息变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