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皖新闻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昨天  
大皖新闻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昨天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不熬夜、不排队,20蛇钞+100蛇券套组,低 ... ·  3 天前  
国资小新  ·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 ·  3 天前  
国资小新  ·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 ·  3 天前  
掌上平度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4 天前  
掌上平度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肿瘤科

2021版《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哪些硬核要知道?

医脉通肿瘤科  · 公众号  ·  · 2021-04-23 18:20

正文


重磅发布:近日,《临床肿瘤学杂志》发布了2021版《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该《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发起,在临床、病理等多个领域20余名专家指导,以及行业内10余家头部诊断企业的参与支持下,结合结直肠癌实际诊疗需求,分别从结直肠癌二代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检测的临床角度和实验室流程质控角度出发提供指导意见,历经一年反复讨论,正式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年3月第26卷第3期。


2021版《共识》的推出,基于什么背景?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又有哪些精彩看点?

2021版《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26(3):253-264

NGS赛道火热,质控流程亟需规范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为56万例,而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达29万例 [1] 。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此外,30 %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降至11.7% [2]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跨越了五年生存期,实现了更长的生存获益。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RAS基因野生型的患者能够通过特定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如抗EGFR单抗)实现生存获益,预后良好。

分子标志物检测是筛选靶向治疗获益人群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NGS由于能够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快速生成非常大的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数据集,无疑为精准诊断提供了更大可能性。NGS检测在通量、成本及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中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发展,院内NGS平台明显增长,能做NGS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数量繁多,NGS仪器及试剂组合多样化,各平台采用不同的性能参数,对检测质量管理要求带来诸多挑战。NGS检测技术流程复杂,对实验室环境条件、人员能力及质量管理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决策 [3]

为保证临床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由临床医师结合结直肠癌实际诊疗需求发起,病理及检验专家指导,业内头部诊断企业参与,分别从结直肠癌NGS检测的临床角度及实验室流程质控角度共同起草了中国专家共识,用以指导NGS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

从临床和实验室,立足于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共识》六大精彩亮点抢先看


为了解决目前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对结直肠癌分子检测NGS的了解及应用,2021版《共识》的发布,首次提出临床规范和实验室规范,从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到样本处理及转运、报告解读及标准模板、NGS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等方面,以期指导 NGS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体现在:1)临床医生规范取样和更精准的报告解读;2)NGS行业更好地规范,保证检测流程及报告的准确性,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更加标准的参考依据。

《共识》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 亮点1:从结直肠癌NGS检测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流程质控出发,由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专家共同起草规范及标准;

  • 亮点2:明确了“必要的”和“可选开展的”结直肠癌诊疗相关生物标志物;


  • 亮点3:收集了目前市场上部分NGS公司提供的TMB试剂盒信息;


  • 亮点4:对不同疾病阶段的分子检测内容作了明确推荐;


  • 亮点5:提供了NGS检测报告模板;

  • 亮点6:明确了NGS实验室建设的参考文件。


NGS快速发展,加强行业监管成国际共识


随着NGS技术快速发展,行业规范不断变化也给实践应用带来各种挑战,全球各国监管机构都在积极制定规范,推进基因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美国,临床实验室受到若干理事机构的监督。如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为临床实验室制定最佳实践指南。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ACMG)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P)等组织也进入该领域。2015年,ACMG和AMP发布了关于临床诊断基因检测解释的联合指南。这些指南强烈建议临床分子遗传学检测在认证实验室进行,并具体到包括谁可以解释结果的具体内容。

在我国,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肿瘤临床精准诊治的前提,但关于NGS应用形成的共识有限。2017年,我国正式出版了《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中文版,并已获得ACMG的官方授权。此后,NGS技术在结直肠癌、血液肿瘤、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共识陆续出台。如今,2021版《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已发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基因检测行业标准规范日趋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和NGS技术的规范应用。


写在最后


NGS有明显的通量优势及发现未知基因变异的优势,但是在使用中也存在包括检测技术、数据管理、分析与报告、解读与临床咨询等方面的各种挑战。2021版《共识》正式发布必将在推动NGS规范化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生和行业检测者提供了规范和有价值的指导意见,除了助力临床医生的精准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实验室的检测与质量控制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

2021年4月21日,《共识》也通过相关媒体进行线上直播发布,多位专家分别寄语: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


徐瑞华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所长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

结直肠癌精准诊疗飞速发展,如今已进入到分子病理时代,在这一趋势下以NGS技术为代表的精准检测逐渐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所获得的信息,对治疗及预后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次《共识》的落地,使得结直肠癌精准检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希望通过各个医院、临床单位、以及精准诊断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基因检测和报告的规范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将基因检测早日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的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