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们的小可爱 TYZ 来坐班扒一扒啦。
简单粗暴的打完招呼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
“
老湿老湿,
迪卡侬的东西怎么样啊?
它为什么比其他牌子便宜那么多啊?
”
咳,说到迪卡侬,它还确实跟Nike、Adidas、UA这类的妖艳贱货非常不同。
它不仅品类多到吓人,而且店面贼大,不请代言不打广告。
最重要的是,迪卡侬里面的东西都
惊人的便宜
。
这个便宜还跟淘宝上的那种山寨货不同,迪卡侬的便宜是能让你用低价买到一件产品之后,回去用一用还能觉得这个质量过得去的那一种,
堪称是运动界的优衣库
▼
迪卡侬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法国的牌子。但在扩张了之后,产品的质检标准依旧是
遵循着欧盟的标准来执行
。
欧洲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这给了人一种强大的
安全感
,也是许多入门爱好者偏爱迪卡侬的原因:
在这个价钱范围下,你知道它不会好到哪儿去,但你同时也清楚它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有了相对过关的质量把控之后,重点就在于怎么压价格了。
迪卡侬的产品利润可以说是非常之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呢?它们公认性价比最高的货品,几乎是没有利润的。
高度垂直的供应链和
大量自有品牌的开发
,保证了它可以将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到最合理的范围
。也就是我在全球采购原材料之后,自己设计自己加工自己卖,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
再一点就是,迪卡侬的大部分产品是没有外包装的。
许多人对这点表示难以忍受,但你只要回忆一下曾经的天价月饼就不难发现:
包装是什么?都是钱呐 :)
不仅如此,迪卡侬几乎是从来不打广告的。
你看Nike等体育品牌就会请很多知名的体育明星代言,或者赞助赞助比赛打打广告啊什么的来提升品牌曝光度。
而宣传活动需要大量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还是从消费者身上汲取。
而迪卡侬不打广告的行为,通过削减宣传费用的手段,最终达到了降低售价的目的。
那有人要问了:
他们不打广告,别人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呀?
很简单!他们店大呀!
随随便便一个店就有4000多个平方,市中心小一点的卖场也有1500个平方。基本上都是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商圈或者有许多居民的市郊。
你想象一下,地铁站出来揉的一下看到那么大一家店竖在你面前,谁能忍住不进去逛一下呢?
再来说说他们的商业模式。
迪卡侬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
口碑式营销
,另一个是
深度体验式营销
。
口碑式营销很好理解。就是你买了一件产品之后不由得感叹「
啊!这个东西真好!我要推荐给我姑妈!
」
你看,这样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口碑式营销。并且说真的,
从认识的人口中听到的信息,往往比电视广告更能打动说服你
▼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最理想也最痴心妄想的一个状态就是:我的好口碑能从你这里传给你姑妈、再传给你七大姑、再一直传传传传向全人类。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
所以迪卡侬还有一套深度体验式的营销策略来俘获你的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我就把所有的产品开放在那里,买不买无所谓,随便你体验。
如果在双休日的时候去迪卡侬里面逛一圈,你会惊讶的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人在店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跑跑步机啊,打打球啊,还有家长带着小孩在里面骑骑小车踢踢小球。
室内的小型足球场什么的还不够,许多迪卡侬的商场还配有免费的室外篮球场和轮滑场地
▼
它最厉害能做到什么程度呢?我有一次在江湾体育场那边的迪卡侬看到它们弄了一匹真的马来展示马术装备
……那个氛围恍惚间有种春节看舞龙舞狮的感觉。
这种深度体验的店铺氛围,也是许多新闻稿直接称呼迪卡侬为运动界的宜家的原因。
那么这样的模式好在哪里呢?
一来这能让顾客更直观的感受、接触到产品本身;二来,这类直接的接触很容易激发你对某项运动的奇妙兴趣;再者,你说我带着个小孩天天在里面骑霸王自行车,我不买点东西好意思吗?
而且你想,小孩子体验完,还不得哭着闹着要买嘛 ;)
但是迪卡侬也并非完美无缺。
我们每次提到迪卡侬的时候,虽然说他的性价比非常高,但总觉得有一点
不高级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衣服
丑
。
而且这个丑,已经到了一种不要脸的「我价格低我质量好我就丑怎么了」的地步。
结合店铺仓库式的装修,灰蒙蒙的色调,有时真的很难想象自己居然是在购物的顾客而不是一个发货小哥
▼
再一点就是它的版型问题。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迪卡侬原本是法国的牌子。因此,
它在引入亚洲之后,在产品的版型尺寸上就会出现各种差异,基于他的定价导致他又没什么闲钱去改版。
比如说它们的网球鞋的鞋型对亚洲人来说是偏大的。
同理,运动服的尺寸也是,手脚伸进去就像伸进了一个无底洞一样几乎找不到出口
▼
那么话说回来了,迪卡侬的哪些产品是最值得买的呢?
首推的当然就是它们旗下所有被摆在最显眼位置的
蓝色货品
。
基本上都是在满足基本运动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了最低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