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建自我课堂
精致阅读、优雅生活——在这里,生活可以很有趣,格调可以很丰富,理想可以很肆意,阅读可以很小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重建自我课堂

渴望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到这篇文章

重建自我课堂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14 20:07

正文

  • 来源:《西宁晚报》

  • 作者:孟莎美


我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 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电子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早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都无法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

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信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 中国人年均读书 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一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现在又加上了手机微信。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看书也少了。这确实让人担忧。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 64本。

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