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均沿着世界四大流域兴起,我们的祖先沿着河流去逐步地扩大自己的认知和传播自己的智慧。自古以来,流动的水源就是生命的根基,也是城市文明的根基。
但是,随着人口的扩张和城市的建立,如何保证城市每天排泄的污水不会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这个问题几乎难倒了当时所有的聪明人。
其实大家无需解释也能轻而易举地明白,那时候的人们操心的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谁当选总统,而是每天都需要去拜访的马桶。如果哪天早上醒来发现马桶堵塞,里面的脏水漫溢到地板上,即使阳光和爱人都在,那也谈不上幸福。
来自美国的霍丁·卡特,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叫《马桶的历史》。他研究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欧洲,也研究了近代的伦敦和印度,去揭示历史上的人类在「干净」与「肮脏」之间的纠结。《马桶的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地下」一面:无数的学者、工程师、建筑工和掏粪工们都曾为我们的「肛」性需求而奔波劳碌、伤透脑筋。
每当你从马桶上起身,按下冲水开关时,是否和我一样好奇过 「屎都去哪儿了」?不要克制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故事才刚刚开始。
原始时代,随地大小便,是天性,也是迫不得已,更有可能是与野兽的一场殊死搏斗。甚至,他们会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涂上狼粪,希望这样可以避免狼群的袭击。
当人类有了衣服遮羞时,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人们还是会经常在没人的地方放松一下自己。那时并没有自来水和下水道,人们晚上睡一觉起来,早晨都偷偷摸摸地提着桶、端着盆往河里倒东西,然后再在河里打水来洗衣做饭,日复一日。
后来,人们利用聪明智慧让自己的变得更「懒」了。如果附近有河流的话,直接在河岸上建一个滑坡就可以了,如何附近没有河流,就直接在地下挖个坑,或者放个木桶,然后再在地平面上放两块用来踩脚的木板,这就成了当时的公共卫生间。
在《辛德勒的名单》里,就出现过用两块木板和一个木桶组成的卫生间。这样的公共卫生间,也曾庇佑过一些年轻的生命,即使是埋身于粪坑里。
16世纪,英国一位被流放的教士——约翰·哈林顿,在自己被流放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马桶。
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令」,规定:凡新建房屋、住宅,必须辟有厕所、安装抽水马桶和存放垃圾的地方。
19世纪后期,在欧洲的城镇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的排污系统后,大多数人才用上了抽水马桶。银行家安迪也因此才得以从监狱的排污管道里爬出来,走完《肖申克的救赎》的最后一步。
当然,这些都是平民百姓的日常,并不适用于我们的三皇五帝。比如,汉高祖刘邦在与众臣开会的大堂之上,曾「以儒生之冠当溺器」。受此启发,人们为皇帝发明了专用的玉制夜壶——「虎子」,由专门的太监伺候,仔细地观察皇帝的饮食起居,端着它随着皇帝巡视天下。
不久,官员与百姓也纷纷效仿,用起了各种不同材质的「虎子」。
到了唐朝,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为了不犯皇家忌讳,便将「虎子」改为「兽子」或「马子」。
清朝的时候,仕途坎坷的和珅为了讨好慈禧太后,从民间找到了更为舒适和方便的新式溺器,这便是不会抽水的「低配版马桶」。
再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也从国外传入了中国,中国的农村也逐渐丢掉了一种名为「连茅圈」的方便神器,使抽水马桶走进日常的生活。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当今世界,抽水马桶已被公认为是「卫生水准的量尺」。如果说历史上发明和普及抽水马桶是英国人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之一,那么如今执着于定义和研究「好盖」的松下,便是立志使马桶盖更完美的杰出贡献者之一。
既然「好马要配好鞍」,那么「好桶也要配好盖」。 「好盖」的定义与实现,靠的不仅仅是松下悠久的研发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更是企业 37 年如一日对品质好盖的坚守与追求,以及对智能马桶盖的潜心研发。
现在我们每天使用马桶的时间至少为 15 分钟,因此人一生大约会有两年的时间是在马桶上度过的。所以,以后的马桶盖需要的不仅是更环保,更舒适,也需要更高效,更智能,让我们每天的 15 分钟都成为一个美好的开始。
2017 年 1 月 9 日,吴晓波频道联合同样追求品质的电商平台京东,将举办首届马桶盖节。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松下洁乐智能「好盖」,将为您每天的 15 分钟提供更好的享受与更多的精彩。
编辑|潘聪峰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niuniu-fengma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