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联社AI daily  ·  《哪吒2》,10000000000! ·  8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哪吒2》,10000000000! ·  8 小时前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艾锋降级  ·  紧急发布!iOS 18.3.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人人网卖身|熟人社交难出头?看看坚挺的陌生人社交又有哪些新玩法吧~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1-15 17:55

正文

11月14日,人人公司正式宣布将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 60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多牛传媒。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落寞,仿佛印证了当市场上已有绝对势力时,想从熟人社交分一杯羹已极其困难。



相对的,陌生人社交却好像越来越获得资本和用户的青睐。商业社交平台脉脉8月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新贵APP SOUL、ZEPTO都势破如竹地出现在APP Store的排行榜里。陌生人社交是当今社会的缩影,是人们不可替代的需求,能产生的收益也巨大到超乎想象。



陌生人社交能一直长盛不衰吗?当今社会陌生人社交的格局和玩法又有哪些?今天的文章就来谈谈这些话题。


社交是自社会形成时就亘古存在的需求,它比温饱更高级。人类开始以族群聚居时,社交便是一种生产力,它是个体间产生合力并形成族群的纽带。在生产力缺乏的阶段,依托群体力量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生产力不再需要依靠社交纽带形成团体时,即在脱离了生存需求后,社交变成了高级需求,是吃饱穿暖后谋求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愉悦。吃什么不重要,跟什么人吃才重要。从下面这张不一样的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图,可以看到社交需求(归属与爱)其实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没满足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一、为什么是陌生人社交?


在通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更热衷于熟人社交。而自从社交网络被第一代的聊天室、BBS社区带起,微信、陌陌等软件工具进行更大覆盖面的推广后,陌生人社交似乎变得更具有吸引力,逐渐变成了各种产品的助推剂。


> > > >

1.1 陌生人社交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期待


人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期待,因为它可以被人们的欲望随意支配。无论主动发起还是被动接受,都说明与陌生人社交的行为是被自身意识所认可的,满足了当前的欲望,因此大脑会对这个人与自己的欲望一一进行匹配,并期望在未来某一刻能够变成现实。而熟人信息对自己而言公开透明,即便熟人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认知不匹配,由于已经被潜意识认定,所以也不会产生什么期待。你不会期待长期素颜的太太,突然哪一天盛装打扮在你面前能让你大惊失色。而一个非本人头像的陌陌好友约你见面,你就会期待她是你要的那种“婀娜多姿”。

> > > >

1.2 陌生人社交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我


人与人之间的墙,陌生人之间有,熟人之间也有,但熟人之间的墙更加固若金汤。墙是人基于自我保护而建立起来的,我们可能会因为跟某些人很熟而将很多事情隐瞒,或羞于表达某些事。但在陌生人网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你会看到平时斯斯文文的男生,在陌陌上各种交友,或者转身变成微博上那些喷子、键盘侠。有时候陌生社交网络更像是一种保护伞。


> > > >

1.3 陌生人社交成本不高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陌生人的获得成本太低。你随便拨打一个像是电话号码的号码,都可以与一个陌生人建立关系。出于最基本的自我保护,通常陌生人之间不会涉及重要隐私或财产,因此“谈崩”也无所谓。大多陌生人社交是在线上,沟通起来也很方便,且同时可以与多个人往来。

> > > >

1.4 陌生人社交具有主动性


同一个组织下的人可能不存在主动不主动,迟早都会认识。但两个陌生人,如果没有一方的主动是很难建立社交关系的。大多陌生人社交关系的建立都是一方或双方主动发起。当然什么兴趣爱好等垂直社交都只是陌生人社交的一种媒介,有时候并不是只有私聊叫主动,你在深夜发一条状态说“哎,好寂寞”,也是一种一对多的主动。


二、陌生人社交怎么玩?


大家都在玩陌生人社交,不仅在社交软件上玩,在游戏、电商、直播上都在玩,甚至像支付宝这样的工具型产品都曾尝试玩。有玩得溜的,也有玩砸的。现在的陌生人社交环境,已经和当年的天涯、猫扑截然不同。让这个市场疯狂的不再是单纯的陌生人社交,更多是多巴胺和“渣渣辉”们无处不在的暗示和广告,甚至是有偿服务,吸引大量探险的人。


“流水的App,铁打的荷尔蒙”,经历一次次洗牌后,现在的陌生人社交玩法已经不能再通过简单的“交友”来形成爆款,屡交不到也让用户失去了信心。那么,现在还有什么可以玩的呢?下文尝试用一张图来展示陌生人社交都是怎么玩的。实际的一般流程:角色塑造-发现目标-开始破冰-关系运营-关系确认。


> > > >

2.1 角色塑造


用户或者说人是社交平台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这是吸引用户的根本。很多社交平台之所以死,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平台的“内容”质量没有达到预期。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可用的账号系统,让用户去“养”这个虚拟的自己。账号系统越完善,找人的效率就会越高。最基础的需要建立标签满足用户主动搜索,或根据条件筛选,比如性别、身高、年龄、城市等。


内容质量决定了用户对平台的最直观印象——“好多美女/帅哥”or“全都有点low”。初期,平台就要告诉用户——我们这里都是什么样的人,利用KOL、外团支持等,用以引导用户,传达平台的内容倾向。后期主要靠用户的自我运营,此时平台应该提供相应的能力,帮助用户塑造自己在平台的形象,例如上传视频照片、录音、动态展示、个人信息展示、成就展示等。全方位的形象展示,就像商品详情的介绍,特点突出,展示细节,有利于帮助用户做出决策。


> > > >

2.2 发现目标


发现目标的方式通常分为主动和被动,就像现在的资讯一样,有些我们主动看,有些被动看。



主动发现是指用户的出发点是人而进行的探索行为。


• 完全随机,即一切都看缘分。 初期可能没有人工干预,但这种随机机制可能导致目标匹配度低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哪个交互方式创新上入手,例如微信摇一摇;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人工干预,此时已经不是完全的随机玩法,例如有些交友软件就可以设定随机匹配目标的距离阈值,保证交友成功率。


• 条件筛选,即指哪儿打哪儿。 现在的人们大多急躁,以前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早已荡然无存。大家都讲求高效率,能否匹配到自己想社交的目标,决定用户是否在此平台留存。


• 精准搜索,是最基础但却不常用的方式。 由于陌生人社交本身的属性,在建立联系前,精准搜索根本不成立。但ID搜索却是社交网络最基础的能力,它保证了“茫茫人海”中,只要知道一个人的ID就能找到TA,这是现实社交的升级,也是促使陌生人社交发展的基础推动力。


被动发现是指用户的出发点是其他信息但最终结果导向到与人发生联系。


• 兴趣推荐,即根据用户兴趣推荐相关内容,并以此使用户找到相关人 。根据兴趣内容推荐相关用户,首先要解决的是“如果不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怎么办?因此冷启动事关第一波攻击的成效。很多社交软件、新闻客户端都喜欢在用户注册时收集用户的喜好,并以此为依据向用户推荐相关内容。而像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网站则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来推荐商品,这种方式更精准,因为行为反映的需求往往比用户自己说的更真实。


• 动态,即用户主动分享的信息流。 它在社交软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不是直接以找人为目的,但却是用户通过富媒体展示自己的关键途径,图文、视频、链接等形式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信息流曝光在社交网络中。动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公共互动的场景,很多社交关系建立的第一步都来自于动态。


• 中心化,即通过人为手段将撮合可能性高的用户放在一起,提高匹配率。 在豆瓣时代,大家都聚集在某个小组下,围绕着某个人物或事件为中心进行社交活动。微博话题、大V微博也将相似关注点的人集合在某个#话题#下进行讨论。一些分发游戏的社交平台也会将用户按照某个游戏拉群,大家在群组中进行社交活动。

> > > >

2.3 建立社交安全感


陌生人社交网络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未知,而这种未知也会产生安全顾虑。相比于熟人社交的条条框框,陌生人社交为人们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因此更受欢迎。用户充分获得安全感后会更愿意投入到社交活动中。


• 保护用户隐私,匿名是最常见的手段。 在陌生人社交网络中,姓名、相貌等关键识别因素,甚至性别都会被隐藏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发声。但100%的隐藏自己,相当于关上了和别人互动的大门,因此需要隐私分级。例如,屏蔽手机通讯录、公开地理位置、访问限制、评论限制、会话限制等。



• 保护用户的社交权利。 匿名环境下,往往会出现很多破坏社交生态甚至威胁产品安全的发言。一方面开发者需要做敏感词处理,另一方面也需要用户协助管理,例如提供举报、拉黑入口等。平时我们可能很少用这些功能,但是如果缺少这个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 提高容错性。 陌生人网络一切看起来都是不安全的,发错一张图,说错一句话都可能是危险的。很多年前,在社交圈有一种潮流——阅后即焚。有时候你发了一张不能公开的图给一个陌生网友看,阅后即焚让你不需要担心有朝一日你们翻脸了,对方拿照片搞事情。而现在大部分社交软件都已经标配“撤回”功能,比“阅后即焚”更具主动性。


> > > >

2.4 帮助用户破冰


万事开头难,一次互动无法开始往往受制于不知如何破冰。目前大家都在破冰上下足了功夫,这是新进转变为留存的第一步。


• 降低互动门槛。 传统的社交软件需要互加好友才可以聊天,但很多陌生人社交不仅不需要加好友,甚至还会帮助用户建立临时会话。



• 给用户信心。 用户缺乏走出第一步的信心,是因为担心对方不理睬或得到冷漠的答复。但如果对方通过某种方式向用户暗示“我非常乐于被联系”,此时用户的角度就是给予者,从发起聊天变成了回应对方。



• 为用户创造破冰道具,创造一切条件让用户走出第一步。 除了通过话题破冰之外,衍生的破冰方式也已经非常丰富。点赞、评论是社交应用的一般方法,随着直播的推广,赠送付费道具也被引入到社交应用中,你向对方赠送付费道具,对方很难无动于衷。除了这种土豪破冰方式,soul、如故等社交应用也在尝试帮助用户找到话题,根据匹配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破冰既不尴尬、也不无聊。还有一种不需要说话的联系方式——一起玩游戏。快手小游戏从一开始的游戏平台,逐渐转变为社交平台,游戏就是用户破冰的道具,自然而得体。甚至,诸如王者、QQ飞车等游戏,也在成为一种破冰道具。


> > > >

2.5 关系运营,活跃那些事


按理说,社交需求本身就自带粘性,但开发者依然非常热衷于加强社交粘性,推动用户不断产生联系,没事刷动态、点赞、评论,也要圈住用户,因为拉长停留在自身平台的时间,就是缩短他们在对手平台的时间。


游戏用户的活跃度非常高,成长体系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玩家为刷等级、刷战力、刷段位前赴后继,所以大家也开始做用户关系的成长体系了。从QQ等级到现在的亲密度,不仅要有成长体系,还要有仪式感,比如情侣空间、情侣头像、关系标签等。



三、聊完了还能做什么?


聊完就跑?如果用户进入熟人状态后,都跑去QQ、微信了怎么办?答案是:想太多。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