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发布教育相关新闻资讯,定期推送家长及学生关注的优质内容。合作请联系 (8610)82628888-601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沙家长说  ·  长沙部分初中实行分层走班!会是未来趋势吗? ·  13 小时前  
湘微教育  ·  寒假余额不足!湖南各市州新学期开学时间→ ·  20 小时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  3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教育

新浪 & 微博2024教育盛典举行 见证教育的“新”力量

新浪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2-18 22:56

主要观点总结

新浪 & 微博2024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聚焦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盛典探索教育行业新趋势,共话数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近千人参加,包括专家、学者、高校代表等。会上分享了关于教育领域的新变革与热点,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AI教育等。会议还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形成有机联动机制。微博积极关注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并发布《2024国际教育选择与需求洞察报告》。展望2025年,微博教育将进一步深耕素质教育、国际教育等关键领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浪 & 微博2024教育盛典聚焦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盛典探索教育行业新趋势,会议主题以“教育的力量”为核心。

关键观点2: 会议分享教育领域的新变革与热点。

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AI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等话题。

关键观点3: 会议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与会专家讨论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4: 微博关注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深入影响。

发布《2024国际教育选择与需求洞察报告》,为择校家庭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观点5: 展望2025年微博教育的发展方向。

将深耕素质教育、国际教育等关键领域,为合作伙伴和内容创作者提供强劲动力。


正文

经历了2023年教育行业的韧性重启,教育行业迎来充满变革与机遇的2024。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本次盛典以“教育的力量”为主题,探索教育行业的新趋势,聚焦新时期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共话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等专家、学者、高校代表、重点中小学校长、教育行业领军人物、教育从业者、主流媒体代表近千人到场,共议数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质量教育的更多可能。






年度分享

新教育孕育新未来


2024年,教育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变革与热点,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到新质生产力,从AI教育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持续增长到与6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每一个变化都预示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着教育新基建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教授曾多次参与新浪&微博教育盛典。顾明远教授带来了开场演讲、年度分享《新教育 新未来》。他指出,基础教育应为教育强国建设打好三方面的基础: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新教育的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数字化;新教学的特征就是主体性、全球性、综合性、研究性。对此,教育深入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个性化,重能力、重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重过程,重形成。此外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普遍创新人才中脱颖而出。





年度教育大咖说

聚焦未来教育变革新趋势


新浪&微博2024教育盛典《教育大咖说》环节,四位教育领域的大咖带来了自己2024年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教育思考,诠释他们眼中不同的“教育的力量”。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分享了《面向2035的未来学校》。他指出,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不再完全依赖前人或者现有的知识体系,而是可以自己做出判断、做出创造,这对以知识的生产为己任或者为中心的学校,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挑战。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学校应该有“五化”特征:个性化、终身化、智能化、人本化、多样化;未来学校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责任和情感能力;未来学校建设要以角色转变为支点,重塑学校与外部的关系、重塑学校与师生的关系。他建议,未来学校要以人工智能为抓手,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设施的建设、推进未来教师建设,并实现学校的顶层设计创新、引领校园文化的创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以《学生数字素养框架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建议》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刘宝存院长对比分析了国外学生数字素养的共性指标和个性特点。他建议,根据国际上存在的主要数字素养框架以及相关的政策,建构学生的数字素养框架,包括八个一级维度和三十二个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公民、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数字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造、数字问题解决、数字安全、数字学习与发展”八个方面,每个级别都由若干二级维度组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长期关注教育数字化研究,带来了《迈向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主题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发布的人工智能教育文件中提到倡导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在此背景下,技术赋能将会打破班级、年级、学科的界限,教学组织将会变得灵活、弹性。他认为,教育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赋能以后,算法的偏见、信息的茧房,所以教育的数字化还是要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也要办有温度的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有了温度也就有了力量。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北京中学常务副校长刘乃忠以《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主题,探讨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引导孩子驾驭科技之力,挖掘并释放自身无限的创造潜能。他认为,经验生长有连续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对此,教育需要关心孩子经验的生长。他以北京中学开展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为例,展现了经验生长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拥抱使用,智能高效,不要排斥也不要恐惧;在实践体验中复古式创新;在新时代要做扬长成人的教育。






年度家庭教育论坛

共筑青少年心理新防线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年度家庭教育论坛》这个环节,新浪教育育儿主编,微博母婴/青少教育负责人雷蕾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知名主持人、教育人王芳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央视《超级育儿师》特约专家兰海,共同探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崔永华指出,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基于目前的研究,包括抑郁症在内,所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因都还不清楚,但多数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他认为,抑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科学规范地治疗,才能真正让孩子的社会功能得到彻底的恢复,真正回归到生命应有的样子。


王芳以一位母亲的身份现身说法,鼓励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目标,给孩子一个目标、一个爱好、一件可以一生从事的事情,让孩子有事想做,有目标想实现。


兰海认为,当前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当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前期是情绪问题,积累到了最后形成心理问题,大部分就是和评价体系有关。家庭和徐诶笑傲必须树立多元的评价标准,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和价值。


詹大年认为,学校要重视制度设计、课程设计、文化设计,要让孩子觉得上学“好玩”,丑小鸭中学的课堂是学习共同体课堂,让孩子在学校的任何场合感觉到自己是主体,有参与感,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身心健康的学习场域。


陈祉妍曾连续多年进行青少年调研,睡眠不足、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减少、同伴关系疏远、家庭陪伴减少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她呼吁社会各界形成有机联动机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全面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