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年11月5日 19:30-21:00
地点:
深圳前檐书店
嘉宾:
拉维▪提德哈、伊恩▪麦克唐纳、罗金海、王诺诺(主持人)
王诺诺:
今天特别荣幸能够由我来做这一场活动的串场主持,也非常开心在这里看到大家那么热烈、那么有热情地聚在这里。想先问问拉维和伊恩,
中国科幻的氛围
,或者是科幻迷的热情,有什么特别令你们印象深刻的吗?
拉维▪提德哈:
我20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和中国的科幻作家们聚在茶馆喝茶,当时中国的科幻小说还不是发展得特别快。几天前我在北京参加科幻大会,看到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已经取得
非常长足的进步
,大会有几千人参加,现场非常的隆重,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伊恩▪麦克唐纳:
看到在场的观众非常的年轻,我比大家年长很多。来到深圳非常高兴,非常年轻的城市,很多
年轻
的科幻粉丝,这是
非常强大的力量
可以
推动科幻的发展
。作为老年人来说,我是有点害怕的,看到这么多年轻的后进者。
王诺诺: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景象和情节跟拉维先生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联,
我最喜欢的场景就是一个犹太家庭在做割礼,在他的故事里面,施刀的人是机器人,《中央星站》里有大量的神职人员是机器人扮演的,是非常有趣的设定。
我相信在座几位都读过这本书了,我也想听一下大家阅读这本书的感受。
罗金海:
第一感觉是有一点
科幻和玄幻交叉
,因为我看到很多血逐族、黑魔法的概念在里面。第二,书里面谈到神在燃烧的时候,就像冰化成水一样,在我想起来的时候,它像一个大的节点,再变成小的节点,在我看来是和区块链相关的,
从中心化的节点再演变成去中心化的节点
。
拉维▪提德哈:
刚刚提到的
血族应该是吸数据
的,它不是吸血鬼。有一些人会说为什么会在科幻小说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们看到很多的科幻大片或者是科幻小说都是讲一些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一些男孩子怎么成长起来,最后变成英雄,一个英雄之旅的故事。我之前很多的作品都是情节非常连贯,动作感非常强,但是,
这一本书我更多关注的是一个大家庭的各种事情,我写的是科幻背景下的家庭情感,更多探讨共情和共性。
书中没有谈到太空入侵、外星人等等,市面上
《中央星站》
这种类型的书比较少,视角不一样。
我在写这个科幻小说的时候,更是希望它是新的尝试,比如说我看着互联网成长起来,见证了它的发展历史,所以,我在想它的下一步会不会我书中提到的节点,通过节点来对话,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情节或者是设想,我写完之后,硅谷的一家公司就在跟我联系,说他们也确实有这种想法,希望通过人类的数据节点去创造对话的联系。当然,我不想它能够成功,这样的科技公司挺可怕的。
王诺诺:
我们知道
赛博朋克
的主题是
High Tech Low Life
,也就是非常高的科技,但是人的生活是非常贫瘠的,这种科幻题材让我们去反思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是好是坏。在座几位都有科幻创作的经验,你们觉得科技的发展会不会真的给我们带来赛博朋克小说里面描写的那种生活呢?你们倾向于
在作品中怎么写科学发展
?是
乐观
还是
警觉
?
拉维▪提德哈:
在我的书中会谈到让生命变得更加
长寿
的科技,我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这些科技。我在尝试把科幻小说变得让人更加憧憬未来的生活,因为它依然是有
情感
的。
罗金海:
我觉得应该更加警惕的是
人性
,而不是科技。为什么人性那么容易被科技捆绑,那么容易被腐蚀掉,我们自己沉迷在抖音、头条的碎片化新闻客户端里面,所以,我们自己要警惕这方面的东西。你说警惕科技,这也没有用,因为它一定是往前发展。在科幻的领域中,我想是分
两个方向
来说。《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等等,是更偏
内心世界
;《三体》这种是
向外拓展
,让我们想象放大。我自己也在从事科幻小说创作,希望把这
两者融合
起来,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
王诺诺:
我觉得
科技
也是
中立
的,没有好和坏,但是,我自己隐隐感觉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人的意义不大了,
人群
的意义变大了。就是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主观想法去做一些事情
,我觉得这个感觉是确实越来越难了,大家变得越来越整体,但是,
整体是不是意味着个体的意义消失呢?
这是很值得科幻作家探讨的问题。
拉维▪提德哈:
讲到这个问题,我看到现代人的生活是非常孤立的,每个人回到家把门关起来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中国很多科幻小说讲的是人们在
大城市孤独的生活
,包括日本的科幻小说也是谈到这些故事。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因为它把世界联系起来,把它变成统一的社会和社群,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跟别人沟通。还有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很多媒体都在谈未来的社交媒体会如何发展和变化。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社交媒体的核心还是沟通,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罗金海:
这是在中国现阶段下特别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会感觉到,这个
社会的情绪化
越来越严重,
理性思考的人
越来越少。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这个种族就从个体人脑向一个“众脑”过度,这个事情我是比较悲观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文明角度来看,假设是火星文明,可能会发现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现地球是很奇怪的文明:
每个个体都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按道理来说,个体这么大的思考力会带来互相杀戮、互相仇恨,这样的种群早就灭亡了,但我们还是能活到现在,在整个宇宙来说,我们这种文明是特别奇葩的文明。
王诺诺: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深圳是一座非常有科幻感的城市
,特别是这些年在深圳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研究机构,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有关于科幻的专门课程,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也在培养
年轻的科幻写作者
。我想问在座三位,
有没有一座城市,或者是城市里面的故事,启发了你们的科幻创作?
拉维▪提德哈:
深圳就是非常棒的城市,我这两天到深圳,它太棒了,未来感太强了,今天还到华强北买了无人机,我非常喜欢。还有义乌,非常神奇。
义乌
到伦敦有一班列车,停靠30个站,每到一个站就会换轮子。
我认为这是
“新丝绸之路”
,于是写了一篇跟义乌有关的小说,书中会谈到义乌发展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它未来怎么样,因为是科幻,所以如果预测得不对也是在所难免。
王诺诺:
非常期待您关于义乌的小说,不知道小说里面的东西还是不是那么便宜。
拉维▪提德哈:
这本书可以在网上看到,书名就叫《义乌》,是一本爱情科幻小说。
书中没有谈到东西多便宜,而是主人翁在义乌成长的故事,他的爱情和经历。
伊恩▪麦克唐纳:
我要想说的是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让我非常想给它写一本小说。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古希腊时期至今,城市也非常有活力,人口已经增长到1800万。
不过我最近在写的小说是关于另一个小城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只有35万人。
冰岛因为文化一直跟外面隔绝,所以有非常深的文化根基,有自己的芭蕾舞团和乐团,这是很有意思的城市。
罗金海:
我个人是特别欣赏
特拉维夫
这样的城市。
以色列这么小的国家,却这么坚强,犹太民族为世界的文明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但我们很少有人去以色列看一下,是我们自己的遗憾。
王诺诺:
今天能来到这里,参加这场活动,聚合到这么多人,和有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
南方科技大学的吴岩教授
,让我们有请他上台来做总结。
吴岩: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来参加活动,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本书。因为
《中央星站》是唯一一本广泛受到欢迎的以色列科幻小说
,在此之前,没有一本有影响力的以色列科幻小说。就像刘慈欣的小说之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科幻小说,实际上我们科幻小说一百年前已经开始了,但是现在才开始被人知道的。最近三年时间里面,对这本书的好评非常多,能够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是如何面对未来的。
《中央星站》
是个什么故事呢?在特拉维夫有一个太空站,那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这些芸芸众生,投射出以色列的社会和生活。这本书和美国人那种独闯世界、战胜一切的超级英雄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作品。他和刘慈欣的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提供了另外一种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
拉维跟我们有二十年的交情,二十年前他想要来中国,就在网上找各种资料,最后找到一个电邮,就是我的。来了以后我们就见了,他满头都是辫子,非常年轻和颓废,我们就聊起来他喜欢的作家,我喜欢的作家,很谈得来。我正好要到
四川《科幻世界》杂志
参加会议,我说你要不要去?他说去。我们一块儿参加了这个会议,那次正好是刘慈欣第一次得奖。拉维刚刚说到二十年前就和中国的科幻作家在一起喝茶,
《中央星站》
里有很多
中国元素
在里面,主人公的名字就是中国名字,他把他对中国的观察也纳入了作品。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本书。
为回馈广大粉丝朋友对量子学派的支持,量子学派会在每期推文中随机在一篇文章的文末推荐书籍给大家,
热心读者参与下方抽奖即可免费获得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