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钩关系评估
CO
2
排放达峰特征对于理解全球碳排放规律以及制定有效的气候治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析了1990-2020年全球
CO
2
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其主要排放源,运用曼-肯德尔检验法(Mann-Kendall test)与脱钩指数(Decoupling Index)识别各国的排放达峰特征,并采用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来量化不同因子对
CO
2
排放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全球
CO
2
排放量持续增长,电力行业对
CO
2
排放的贡献度最高(34.54%-38.62%)。根据
CO
2
排放达峰状态将国家划分为未达峰型(99个)、平台型(48个)、被动减排型(20个)和主动达峰型(26个)四类,其中65.4%的主动达峰型国家为发达国家,而65%的被动减排型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经分析发现,全球
CO
2
排放量同碳强度、人均GDP、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同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从达峰和脱钩视角揭示了全球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为决策者设计高效、差异化的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
图文摘要
-
基于
CO
2
排放达峰状态构建了四类国家群体分类体系。
-
主动达峰型国家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而被动减排型国家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
-
图1 1990至2020年各国
CO
2
排放
总
量(a)、
CO
2
排放强度
(b)以及人均
CO
2
排放量(c)的时空变化
图2 全球和排放量前十的国家的
CO
2
排放贡献结构(A)以及五种排放源的贡献分布(B)
图3 各国CO₂的排放现状,直方图显示了各类别中的国家数量
球
CO₂
排放量(a)以及七种驱动因素的地理时空加权回归系数(b-h),
地图描绘了空间分布,直方图展示了随时间变化的年度平均值
-
全球
CO
2
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显著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08.18Mt增至2020年的171.24Mt。
-
电力行业对全球
CO
2
排放的贡献率最高(34.54%-38.62%),其次为其它工业燃烧源(20.31%-23.42%)与交通运输部门(17.55%-19.67%)。
-
本研究共有46个国家
CO
2
排放量显著下降(主动达峰型26个、被动减排型20个),但仍有147个国家未实现显著减排。
-
主动达峰型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比65.4%,而被动减排型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65%。
-
碳强度、人均GDP与第二产业对
CO
2
排放具有正向驱动效应,而人口密度及第一、第三产业则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身份先后在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
、E
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方面研究。累计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担任《生态学杂志》、《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Eco-Environment & Health》首届青年编委。
赞助基金项目:
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度开放课题(24CICETS-YB013)
文章链接:
http://doi.org/10.1007/s44246-025-00195-8
改性生物炭:合成及其去除环境中重金属的机制
Modified biochar: synthesis and mechanism for removal of environmental heavy metals
更好地理解土壤中铁循环对碳的稳定及降解的作用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Fe cycling in soil for carbon stabilization and degra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