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破52亿!哪吒为啥走路总插“兜”?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征集丨那些与北大国际法的“独家记忆”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9-04-08 07:26

正文

征集

“独家记忆”

那些与北大国际法的


自国际法输入中国时起,中国国际法学的每步推进都与北大国际法人发生着贯穿始终的紧密关联。从同文馆总教习 丁韪良 以《万国公法》正式开启西方国际法在中国的传输;到民国期间以 燕树棠、周鲠生 先生为代表的留洋学人对西方国际法学成果的引介和对中国问题之阐发;到抗战爆发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法律系艰难延续着国际法课程;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建立国际法教研室,全方位移植苏联国际法;终到改革开放后 王铁崖、赵理海、魏敏、邵津、程鹏、程道德、梁西 等先生恢复国际法研究和教学、建设中国国际法学会,北大国际法学科与我国近现代国际法学和法学教育同命运,浮沉起伏,历经百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里群星荟萃,著述络绎不绝,各种学派碰撞交流,延续着“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优良传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大国际法研究所首任所长王铁崖


赵理海先生1996年10月在德国汉堡国际海洋法法庭就职仪式上宣誓就职

照片提供:陈玲宝(赵理海老师夫人)



西南联大博物馆藏品:崔书琴《国际法》

照片提供:陈璟


国际法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照片提供:余民才老师


2017年5月,抱着缅怀国际法专业的心情,数位北大国际法毕业生启动了“北大国际法学史”项目,并已在北大法学院正式立项。 “北大国际法学史”项目拟挖掘并记录北大国际法学者的动人故事,以期一方面展现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及其令人崇敬的学术思想和品格,另一方面全面系统的讲述北大国际法学科的百年历程,展现北大国际法学科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特征、历史地位和精神风貌。 成果将以书籍形式发布,最终以编年体呈现,兼具可读性、真实性、思想性。受众希望不限于国际法学人,而包括各类对历史/北大/学者/国际法感兴趣的人。

“北大国际法学史”项目筹备小组由十多位北大国际法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经过两年的筹备,我们采访了40多位学者和律师,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论文著作,核对了年份和人物纪事,如今正在分工撰写。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完成一个前人从未做过的、跨越一个世纪的命题,资料远远不足。首先,某些老师生平低调、去世较早,几乎将平生所学倾注于教学,甚少发表。其次,由于年份久远,不少资料散佚难寻,尤其是民国时期和六七十年代的课程设置,虽有若干记载与回忆,但大多所述简略。



(组图)小组成员采访学者们



征集丨那些与北大国际法的“独家记忆”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 2019年12月31日

征集对象

不限于北大国际法专业的毕业生(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包括曾经与北大国际法学者来往、或者对北大国际法学科有所贡献的人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