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3 天前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一组照片致敬植物科学领域的的硕博及导师们,他们的五一是这样的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5-02 19:24

正文

为致敬植物科学人,2022年我们公众号“ 植物科学最前沿 ”发起植物科学最酷“苦”科研人评选活动,今天整理出 部分照片及背后故事,与大家分享~

1. 草业人的艰辛
野外踏查过程中,车陷泥坑里,双手挖石子,血肉模糊。开车上山下坡,霸道开的破破烂烂,还要雨天收鼠夹,水煮老鼠头,但过程确实会遇到很多美丽的风景

2.泥坑中的小黑
生物量收取过程中的冲根环节,为确保实验准确性把冲入模拟地下水埋深试验池的淤泥全部挖出
投稿人:任佳宝

3. 蜜柚根系探秘者
开展蜜柚整株根系调研途中下了大雨,师弟浑身被泥水打湿,我俩双腿陷在黄泥里,拔了半天才脱身,好在最后顺利完成了取样工作;
投稿人:黄晓曼。

4. 重庆高温炙烤下的野外工作者
川渝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高温天气,顶着四十多度的气温,需要测植物光合特性、做植被调查、采集土壤、植物、气体样本,从师弟黝黑的脖颈就能知晓这太阳有多毒辣。晒最毒的太阳,挖最硬的土,这就是生态人的生活。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在高温下坚持了几个月,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投稿人:石文俊

5 寒冬腊月的科研工作者
2021年12月,在洞庭湖流域的湖滨湿地采集水生植物样品。此时虽然在枯水期,但水深依旧没过大腿,水温4℃。
投稿人:严智伟(武汉大学)

6. 烈日下玉米地科研工作者
玉米实验地里,玉米冠层光谱测定进行时。
投稿人:范元芳

7. 耐盐碱水稻研究者田间打药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耐盐碱基地,同学在水稻分蘖期时打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投稿人:陶维旭

8. 下班
终于取完样准备下班啦!
投稿人:何文丽

9. 无限种苗
为了不耽误做实验,师姐连夜种了几百盆苗子,脸上身上全是土,种到最后,手都在颤抖。
投稿人:加佳

10. 艰难前进的小李
去田里采样途中,突遇大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艰难前进后的小李。
投稿人:笈小龙

11. 超级杂交水稻科研工作者
正值水稻插秧时节,师弟打着赤脚,粘着泥土,弯下腰一株一株地栽插“东方魔稻”,回头发现正在拍摄的镜头,脸上洋溢出了笑容。
投稿人:冀俊超

12. 春节留守的小麦人
2022年春节,我因为田间试验需要,留守在学校过年。大年初一,南京突降大雪,我因担心积雪压塌大棚,毁坏试验所用的盆栽小麦,与舍友踏上了去牌楼除雪的路……
图为我与舍友在牌楼实验基地内冒雪前行的一张留影。
投稿人:孙传蛟

13. 红壤生态果园抗旱&丰收的喜悦
高温少雨持续,为保证井冈蜜柚生态果园中的新栽柚树正常生长,我正在进行抗旱工作,并在工作完成后记录下严重失水的手部。新垦红壤旱坡地养分贫瘠,土壤条件恶劣,在第一年种的绿肥收获季,即使高温让人汗如雨下,衣襟尽湿,即使赣豆干瘪枝干瘦弱,同事依然心满意足,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相信这块土地在科学治理下会越来越肥沃。
作者:张红霞

14. 一失足成泥雕塑
4月的三亚,白天已经很热。吃了晚饭后,海风吹来,天气就变凉快了。趁着太阳落山,夜幕还未降临,我便去地里查看我的水稻材料生长情况。材料长的很好,我心里难免有些得意,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回走。可能是步伐过于轻快,以至于我不小心一失足,整个人直接掉到水田里去了。此时,夜幕快要降临,在茫茫的实验田边,我要思考一下我要怎样回实验室才能显得这件事不那么好笑。

15. 夕阳下的身影
十月初的内蒙古是寒冷的,是尘土飞扬的,而我们和工人阿姨就在这种环境里的这抹夕阳下进行试验地最后的测产工作
投稿人:汪沂

16. 守望稻田
为控制水稻生长,需要栽种于花盆中。在岸上把土拌好、装填、搬运至田里、调整盆间距盆高度,675盆整齐码好,像在田间一笔一划篆刻希望,以期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投稿人:曾安
17. 西北锤王
荒漠草原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由于之前取土打坏了太多土钻,我们改用粗细相似的钢管,师兄正在用大锤将钢管打到土深60公分。
投稿人:小月

18. 作物育种工作者田间采样
田间采样遭遇阵雨“袭击”,便穿上提前准备好的雨衣继续采样,最后课题组四人全部变身小泥人儿
投稿人:PP
19. 雨季玉米地取材的科研工作者
玉米田虽然是旱作,但是在雨季的那段时期,田里基本也是一片泥浆,尤其是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块,一脚下去就快到大腿(图D)。作为遗传育种专业的农学研究生,为了取某些关键生育期节点的实验材料,或者为了给玉米一些宝贵的材料杂交授粉,时期到了,风雨无阻,毕竟材料的生长和花期都不等人,错过一季等一年(最主要还是怕耽误实验造成延毕),所以每年雨季下地的保留节目就是要开沟(图A,B)和排水(图E),另外如果光脚下地的话,地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尖锐的石头甚至玻璃片,比如我就中过一次奖(图C),不过穿拖鞋也经常要会把拖鞋陷到泥里面,只能拿铁锹挖出来(图F),所以每年这个季节的田间工作,几乎成为了我们科研生涯中的恶梦。
投稿人:卡洛特
20. 武装色“霸气”
华南地区的六月是一个尽情燃烧的季节,烈日当空,赤脚艰难地走在如淤泥般的水稻土中,一上午的“烤”验,露在外面的双拳早已附上一层“武装色霸气”,这份“霸气”是我们乘风破浪的历练,在这趟科研之海我们无畏前行!
投稿人:李思聪

22. 那一缕光下的“小麦人”
田间小麦苗情调查时,长时间深蹲导致脚踝受损,因此带一个小马扎继续奋战,同事随手拍了这张照片,那一缕光洒在身上,感觉自己是研究小麦的“天选之子”,哈哈哈哈。
投稿人:刘鑫

23.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田间播种
昨天还是39℃的武汉,今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到了16℃,为了试验作物能按照正常的周期健康地生长发育,课题组的同学们顶着气温突然交替的不适以及飞扬的尘土进行繁杂有序的精确播种,努力践行一位当代“农学生”应有的责任,为 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目标的实现默默奉献。
投稿人:赵大伟

24. 开荒进行时
简介:  简易温室大棚,从遍地垃圾与石子时,开始清理,到翻土,施肥,起垄,种棉花小苗,我们课题组成员不辞辛苦,身体力行。
投稿人:万如意
25. 一脚不慎,满身皆湿
植物科考是一个痛并着快乐的过程,每一次出行目的地都是未知,前方可能是倾盆大雨,可能是迷雾重重。也很难预测脚下会有什么,可能是一池深潭,可能是百丈深渊,但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前行。
投稿人: 魏雪莹

26. 种豆香山下,骤雨沾我衣。
骤雨突至,放下饭碗,赶去试验田,为刚播种完大豆育种材料盖上塑料膜。完毕,如利刃归鞘,甜蜜的微笑,爱你。
作者:菽蜀黍

27. 稻田里的采气人
炎炎夏日,正值晌午,田间辛苦采气的农学人。
投稿人:邢俊阳

28. 太白山资源普查的科研工作者们
为了摸清太白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体能难关,在太白山的每一寸土地上细细观察。
作者:张瑜

29. 育种科研工作者的四季
育种工作者春季播种、田间管理,夏季冒着酷暑风雨套袋授粉,秋季调查、收获、考种,冬季南繁育种,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投稿人:姚永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