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山谷里的铃兰来了,今年还有粉色和重瓣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早春第一香花,正在释放甜蜜 ·  昨天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我们即将以有史以来最近的距离观察木星的大红斑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7-07-12 22:41

正文


木星的真实色彩,以2000年12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的窄角相机拍摄的照片为基础加工而成。当时卡西尼号距离这颗巨大行星的距离达到了极近点,只有大约1000万公里。图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太空科学研究所

2016年7月5日,当“朱诺号”(Juno)抵达木星时,它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环绕太阳系最大行星运行的探测器。在环绕的过程中,它发掘出了一些关于木星的有趣信息,包括它的大气、气候现象、引力以及强大的磁场。

太平洋夏令时7月10日下午7:06,就在“朱诺号”环绕木星一周年纪念日的后几天,该探测器直接飞越了木星最为著名的特征——大红斑。几百年来,这个巨大的反气旋风暴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朱诺号”则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该风暴的探测器。

木星的大红斑最早于17世纪期由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或乔凡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观测发现。到1830年,天文学家们开始监测这个反气旋风暴,并且记录了该风暴的周期性扩张和缩小。如今,该风暴直径1.6万公里,外围风速达到每秒120米(每小时432千米)

“朱诺号”并不是第一个造访木星的探测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伽利略号”就去到过那里。“旅行者1号”也在任务途中拍摄过一张不错的木星云层照片。图自:NASA

太平洋夏令时6:55,在第六次飞掠木星云层上空时,“朱诺号”更加靠近木星的中心(即近木点)。11分钟之后,探测器飞越了大红斑。途中,“朱诺号”距离这片反气旋风暴只有9000公里,比任何探测器都更接近。

在飞跃途中,“朱诺号”将全部8个科学仪器(包括朱诺相机)对准了大红斑。将这么多设备都聚焦于此,NASA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在过去至少350年里,这一风暴的能量从何而来。正如美国西南研究所(SwRI)的“朱诺号”首席研究者——斯科特·博尔顿(Scott Bolton)在飞跃前的NASA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

“木星神秘的大红斑可能是该行星最广为人知的特征了。这个标志性的风暴,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上已经肆虐了数百年。如今,‘朱诺号’将带着它那些能穿透云层的科学设备潜入进去,探究该风暴究竟有多深,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巨大风暴的运转机制和特别之处。”

就在靠近近木点和飞跃大红斑的几日前,即太平洋夏令时的7月4日下午7:30,“朱诺号”正好环绕木星整整一年。截止到那时,“朱诺号”已经环绕木星运行了11450万千米。

这张艺术家插图展示了正在深入观察木星云层的“朱诺号”微波辐射计。这张图片展示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分为6个微波辐射计频道,并以波长排列而成。图自:NASA/SwRI/JPL

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朱诺号”在上次飞跃时所收集的信息,已经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木星内部及其形成过程。天文学家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太阳系本身的形成过程。在环绕木星时,“朱诺号”还吸收了来自木星强大磁场的辐射。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朱诺号”项目负责人瑞克·尼巴肯(Rick Nybakken)说道:

“木星科学探测的成功,证明了NASA朱诺号团队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每一次换轨都让我们更接近木星的辐射带,而到目前为止,“朱诺号”成功抵抗力了木星周围的电磁风暴,其表现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出色。”

再环绕6圈之后,“朱诺号”的任务便将于明年2月结束。如果没有其他进一步的任务,“朱诺号”会脱离轨道,在木星的外部大气层燃烧殆尽。与“伽利略号”相似,这是为了避免对木星的卫星造成影响,引发污染。


来源: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

责编:钟狼将


朱诺号拍摄的火星表面细节。如同敦煌壁画一样绚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