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栈修仙之路
专注分享 TS、Vue3、前端架构和源码解析等技术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什邡市场监管  ·  开学了,这些食品学校食堂禁用、慎用! ·  15 小时前  
中国药闻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增长74.1% ·  昨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悦读 | 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  2 天前  
市监学习驿站  ·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有哪些要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栈修仙之路

《WebRTC 探索:前端视角下的实时通信解析》(中)

全栈修仙之路  · 公众号  ·  · 2024-09-09 08:00

正文

前言

《WebRTC 探索:前端视角下的实时技术解析(上)》 一文之后,我们已经对 WebRTC 的基础概念和 API 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 WebRTC 的核心技术,探索其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潜力。随着实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WebRTC 已经成为现代网络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WebRTC 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细节。

1、WebRTC 连接:核心概念与实现

在 WebRTC 中, PeerConnection 是实现点对点(P2P)视频通话的核心 。要全面理解 PeerConnection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概念和连接方式。以下是这些核心术语的解释,以及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建立 WebRTC 连接的方式。

1.1 核心概念

理解 PeerConnection 的运作需要了解以下关键术语:

术语 描述
信令(Signaling) 在WebRTC中,信令是建立连接前交换控制信息的过程,包括SDP的交换。
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会话描述协议,用于在通信双方之间交换多媒体会话的参数。
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网络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或防火墙之后的用户之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P2P)连接。ICE的主要目标是简化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的连接建立过程。
Candidate 指的是一种网络候选描述,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网络路径,用于尝试在两个PeerConnection之间建立连接。每个WebRTC PeerConnection都会生成多个Candidate,这些Candidate包含了不同的网络接口信息,比如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可能用于连接的其他网络参数。
Offer 和 Answer 在SDP交换过程中,发起方创建一个"offer"描述其媒体能力,接收方根据offer创建一个"answer"

总结

  • SDP 是信令过程中交换的会话描述数据格式,用于确定多媒体会话的参数。
  • 信令 是WebRTC连接建立前的控制信息交换机制,涉及SDP的创建和交换。
  • ICE 协议通过收集和测试网络 Candidate 来实现NAT穿透,以建立点对点连接。
  • Offer Answer 是SDP交换的一部分,分别由发起方和接收方创建,以协商会话的媒体参数。

1.2 PeerConnection 的核心方法和事件

PeerConnection 是 WebRTC 中用于建立和维护点对点连接的关键 API。以下是其核心方法和事件:

核心方法:

方法 / 事件名称 描述
addIceCandidate() 添加 ICE 候选信息,即双方协商信息,持续整个建立通信过程,直至无更多候选信息。
addTrack() 添加音频或视频轨道。
createAnswer() 创建应答信令。
createDataChannel() 创建数据通道,建立 WebRTC 通信后,可直接 p2p 发送文本消息,无需中转服务器。
createOffer() 创建初始信令。
setRemoteDescription() 设置远端描述信息。
setLocalDescription() 设置本地描述信息。

核心事件:

事件监听函数 描述
ondatachannel 监听数据通道的创建及数据传输事件。
ontrack 监听远程媒体轨道,即远端音视频流。
onicecandidate 监听 ICE 候选信息的生成和传输。

通过这些方法和事件,PeerConnection 可以高效地建立和管理 P2P 连接,实现媒体流的传输以及数据通道的管理。通过 信令 机制,客户端 A 和客户端 B 交换 SDP ICE 候选信息 ,完成连接的建立和维护。

1.3 WebRTC 的连接方式

在建立 WebRTC 连接之前,客户端 A 和客户端 B 通常需要通过信令服务器交换必要的连接信息。信令服务器负责在客户端之间传递连接所需的信息,包括 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候选信息。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WebRTC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来建立和维护点对点连接。

1.3.1 通过本地网络直接连接

当两个设备位于同一个局域网内(例如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时,它们可以直接通过对等连接进行通信,而无需经过中间服务器。这种连接方式充分利用了本地网络的低延迟和高速特性,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

1.3.2 通过公共 IP 地址 Internet 直接连接

当两个设备不在同一局域网内时,它们需要通过公共 IP 地址进行互相访问。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依赖于公共 IP 地址,但设备通常不知道它们在互联网上的公共 IP 地址。因此,需要使用 STUN 服务器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来帮助设备发现自己的公共 IP 地址,从而建立连接。

STUN 服务器 的主要作用是:

  • 发现公共 IP 地址并协助 NAT 穿透 :STUN 服务器帮助设备识别它们在互联网中的公共 IP 地址,尤其是在 NAT 环境下。这一过程有助于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从而实现网络通信。
公共 IP 直接连接

然而,即使有 STUN 服务器的帮助,这种连接方式仍可能受到 NAT 防火墙 的限制:

  • NAT(网络地址转换) :NAT 可能会对设备的公共 IP 地址进行修改,从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 防火墙 :防火墙可能阻止某些类型的网络流量,影响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1.3.3 通过 TURN 服务器路由连接媒体

在某些情况下,P2P 连接可能会失败,尤其是当 NAT 和防火墙设备不允许直接流量时。此时, TURN 服务器 (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可以作为中间服务器来转发数据。

TURN 服务器路由连接

TURN 服务器 的作用是:

  • 中继数据 :在 P2P 连接不可用时,TURN 服务器接收和转发媒体流,从而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虽然 TURN 需要额外的带宽成本,但它确保了在 P2P 连接不可用时,音视频数据仍能通过服务器转发,从而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1.4 信令服务器与 STUN/TURN 服务器的协作

在 WebRTC 会话中,信令服务器负责交换建立连接所需的信息,包括 SDP 和 ICE 候选信息。STUN 服务器帮助发现公共 IP 地址,TURN 服务器在 P2P 连接失败时提供备选路径。通过理解这些连接方式和信令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挑战,优化 WebRTC 的实时通信体验。

2、WebRTC p2p会话连接流程

在深入探索了 PeerConnection 的概念之后,我们现在转向WebRTC技术的核心——会话的建立过程。WebRTC的P2P架构允许在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通信,无需经过中心服务器。以下是对WebRTC呼叫流程的详细描述,它将揭示如何从初始设置到成功建立连接的每一个步骤:

WebRTC 呼叫流程:

  1. 连接信令服务器
  • Peer A(呼叫端) Peer B(被呼叫端) 首先分别与信令服务器建立连接。信令服务器充当通信的桥梁,负责转发信令消息。
  • 创建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
    • Peer A 启动通话过程,创建一个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这个对象是WebRTC中的核心,负责管理通话。
  • 创建并发送 SDP Offer
    • Peer A 调用 createOffer 方法生成一个会话描述(SDP Offer),描述了它希望如何进行通信,例如使用的编解码器、带宽等。
    • 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方法设置本地会话描述。
    • 通过信令服务器将 SDP Offer 发送给 Peer B
  • Peer B 处理 SDP Offer
    • Peer B 接收到 SDP Offer 后,通过 setRemoteDescription 方法设置远程会话描述。
    • 接着, Peer B 创建自己的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并创建 SDP Answer 响应 Peer A 的Offer。
    • 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设置本地会话描述。
    • 通过信令服务器将 SDP Answer 发送回 Peer A
  • Peer A 处理 SDP Answer
    • Peer A 接收到 SDP Answer 后,通过 setRemoteDescription 方法设置远程会话描述,完成会话的建立。
  • 交换 ICE 候选信息
    • Peer A Peer B 各自开始收集ICE候选信息,这些信息描述了可能用于建立连接的网络路径。
    • 收集完毕后,双方通过信令服务器交换ICE候选信息。
    • 接收到ICE候选后,使用 addIceCandidate 方法将其添加到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中。
  • 建立 P2P 连接
    • 完成ICE候选交换后, Peer A Peer B 尝试使用这些候选建立P2P连接。
    • 如果成功,将建立起用于媒体流传输的P2P通道。

    WebRTC呼叫流程是一个涉及信令交换、SDP协商、ICE候选收集和交换的复杂过程。通过这个流程,WebRTC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建立起安全的点对点媒体流传输,实现高质量的实时通信。

    请注意,实际的WebRTC应用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细节,例如信令的具体格式、ICE候选的类型和优先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各种网络条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