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财富会减少么
#F2290
一)考题
今天心血来潮,给大家出一道“经济学”考题。
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揭晓答案:
正确答案是:增加
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里面的逻辑,整理实在不容易。
因此外行看经济学,常常说我们是“诡辩大师”。
二)配置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在真正的经济学,而不是诸位目前学的“野鸡”经济学中:
价格,是毫无财富意义的。
价格是什么,价格并不代表财富。
价格的本质,是一个“交换的比价。
鲁滨逊一个人漂流在荒岛,则价格对他毫无意义。
只有鲁滨逊遇见了星期五,用自己做的木材,交换星期五的香蕉,这时候“价格”才有意义。
价格就是木棍:香蕉的比值。
很多人守着手里的股票,或者有价证券,或者房子艺术品其他金融资产。
每天神经紧张盯着K线图。
这样的心态,对于“微观”经济学,个人理财,是有价值的。
对于“宏观”经济学,却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你抛了股票,拿了1000元。兴高采烈去按摩。
好了,那你就是以“一股五粮液”,交换技师三小时的劳动。
假如五粮液股票涨了,现在可以换四个小时了。
你欢欣鼓舞,生活更丰富多彩了。
可是从技师的角度,也可以说人民劳动贬值了。
原本她工作三小时,可以换你一小股股票。现在要工作四小时,才能换一股。
技师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买卖”是双向的。有买就有卖。
当“价格”升高,对于卖家,当然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对于买家,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不用偏袒任何一方,不要调控价格。
类似的原理,我们在《
正本清源话通缩
》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那么,在经济学的世界,怎样的操作,才能算“好”“富”“发展”呢。
圣人不仁,达则兼济天下。
在经济学眼中,技师和基金经理一样重要。人品一样高贵。
在真正的经济学眼中,“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
而是“刚刚好”。
一瓶茅台,可以换技师几个小时的劳动?
既不是100小时,也不是0.1小时,而是某一个中间数字。例如2
~
3小时。
三)掠夺
那么,什么才是“公允,公正,合理”的价格呢?谁决定。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dT>0
公平,自由地交易。
每一人既可以在市场上卖,也可以在市场上买。
“供求平衡”那一个位置
,就是最合理的价格。
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笔交易,都可以做到双方自愿。一切“交易”最大化。dT=0
从数学上可以证明,这个时候,全社会的财富也最大化。国力最强。
通常我们把这个点,称为“帕累托最优”。
在某些情况下,
若有暴力介入
,暴力介入后,交易就无法达到“双方满意”。
这时候,就不能达到最优。社会生产力会遭到损失。
举个例子,假设股票明显泡沫,股价明显偏高。
金融赚钱容易,就是“资本运作”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玩钱的收益太高,劳动储蓄被贬得一文不值。
而如果证府采取“托市”,买入股票的方法。
实质上是从每一个人手中,抢夺了一部分养老金。来喂养股市大鳄。
如果政府采取“限售”,规定某一部分人才拥有抛售资格,抛售数量的话。
则意味着这部分“特权人士”,在抢劫其他被限制住的人群。
长此以往,也打击劳动积极性。
四)财富
好了,经过了许多铺垫,回到我们“股市下跌,财富是多了还是少了”的问题。
答案:毫无疑问是多了。
因为价格是无财富意义的。一个人的售价,就是一个人的买价。
一个人的涨价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涨价痛苦。
因此股价无意义。
在“宏观经济学”的层面,
真正有意义的是“配置”。
我们全社会的资源,是否以最合理的比例分配着,配置是否能产生最大产出。
从“配置”的角度,今天无疑比昨天更富了。
市场的信息,不断在积累。每一个大脑,都在拼命地思索。
虽然我们不知道“帕累托最优”,最合理的股价应该是多少。
但今天的股价,一定比昨天更合理。
有时候,当金融市场大幅度下跌时,证府往往喜欢介入。
报纸媒体,也常常把“牛市”当作是政绩,熊市当作是败绩。
市井小民,更是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一看见涨就欣喜。
其实“暴力”的介入,只会降低整体社会的富裕程度。打乱配置。
-
股价下跌,全社会财富是增加的。
-
不让下跌,全社会财富才是减少的。
五)凯恩斯的谬误
凯恩斯主义,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凯恩斯是用“人民币元”计价的。
如果你大学里学的是凯恩斯,生活中学的是凯恩斯。则你可能毫不犹豫地说出“股价下跌,财富一定减少了”。
显然,所有的“基金净值”都是用RMB¥计价的。
所有的股票,债券,基金,投资回报都是用RMB¥计价的。
当价格下跌时,“身家”注定缩水。
凯恩斯的谬误在于,他偷换了一个概念。
此时的一元,已经不是昨天的一元。
钱的购买力下降了
当“暴力”介入时,你很容易修改资产价格。使得账面上,名义财富增加。
但是“暴力”之后,全社会生产减少,物资减少。
每一元货币对应的购买力,低于自由交易。
只不过这个效应很难观察。
所以凯恩斯才可以偷鸡摸狗。
打个比方,“救市”干预之后,股市总市值从45万亿,涨到50万亿,
全社会金融财富,从300万亿,涨到305万亿。
但这个时候,“一元”只有0.9购买力。
所以你的实际财富,只有305*90%=274.5万亿。
凯恩斯总是号称自己拉动了多少就业,创造了多少GDP,推高了多少金融资产价格。
但凯恩斯没有说的是,使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会导致国尽民穷。最终超市货架空空如也,买不到东西。
账面上的“资产”,又有什么意义呢。
六)1930大萧条
突然想到写这个话题,因为上周我在上海场财富智享会。席上有一位观众,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的话题。
西港项目,请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