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师是佛,在修观音、莲师、金刚萨埵等法门时,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观想上师的面目,而要那么费劲地观想莲师、金刚萨埵等佛菩萨的模样?毕竟佛菩萨的穿着那么复杂,而上师的装束就简单多了。
有人问:上师的形象需要观想为凡夫的样子吗?
法王如意宝对此回答说:
“对此问题,有些人也未免太过分,声称形象也必须观为上师,接着又说在观修的时候也必须观成一位满面皱纹、白发苍苍、年迈体衰的人。尽管有这种说法,但上师在我们面前现为有血有肉有漏的形象,完全是由于自己的业感不清净才显现的,怎么可以把上师观成不清净的形象呢?
续中明明说“金刚蕴分支,共称五正觉”,这其中只是说需要将不清净的蕴、界、处所包括的一切法观修成清净身智的游舞。……
但是不管怎样,
万
万不可将上师看作是有血有肉的有漏形象,而必须观成相好圆满的体性。
”
法王在这里讲,我们看到上师示现生老病死,是由于我们不清净的原因。
上师原原本本就具足佛的相好,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但
由于烦恼障蔽,我们不能看到清净相
。续部里说五蕴对应五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清净的,是佛陀三身四智的游舞。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观想上师为有血有肉的有漏形象,一定要观成相好圆满的本性。
那应该如何观修呢?
以
《开显解脱道》“皈依”的修法来说
,唯一观想莲花生大士,所以根本上师的形象就要观为莲师的形象。其余的皈依境圣众也都是莲师的化现。
有的人又问:既然上师是佛,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观想上师的面目,而要那么费劲地观想上师是莲师的模样?莲师的穿着这么复杂,有锦缎大氅、上衣、密衣、帽子,还有钵盂、金刚杵等等,而上师的装束就简单多了,这样不是更好观想吗?
从理论上说,
金刚乘主要目的是教导我们如何将不清净的显现转化为
清净相
。
平时我们都习惯以不清净的视角来检视自己的上师,这正是我们必须要尽力转化的地方。
当我们有清净观时,一切外境都会转变为净土,比如墙壁、天花板、地板等身边的一切看起来都会不一样,但大多数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还是和原来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尽快转变自己对上师的任何不清净的显现。
当上师生病、睡觉或者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时
,我们应立即提醒自己
,
你所看到的只是自心对上师的诠释,并不是真正的上师
。
上师示现各种形象,都是度化众生的显现,他本身来讲没有不清净的。
有的人说:“上师还要生病、还要睡觉,不是不需要的吗?”
其实佛也是这样示现的,但是佛睡觉也在度化众生啊!
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里也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懂得上师的意行,随便把他看成凡夫的行径,那就很难获得殊胜的加持,所以说一定要把我们的
不净观转为
清净观
。
如果以普通人的形象去观想上师,只会让相续中对上师不净显相的习气永远存在,或者你最多只能把上师看成一位学佛的老师、友伴而已,难以建立“上师是无与伦比的佛陀”这一观点。
这样便难以转化内心强烈的净与不净的分别执著,所以,我们应该观想上师以莲师的形象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虚空中。
文 | 整理自次第花开网站
>
在线学习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22课 皈依境前发心01
做不到视师为佛,不是因为我们没把上师想象得足够好,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没看到自己的烦恼有多大,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不清净,不肯沉下心来积资净障
。
“视师为佛”的训练要做的,不是在上师身上做加法,是在自己身上做减法。
——希阿荣博堪布
(《开显解脱道》
金刚萨埵修法
中
)应将金刚萨埵的本体观想为自己的金刚上师,
因为金刚上师在现世给我们灌顶和传法,具有很殊胜的法缘,若能将体相观想为根本上师,就很容易获得成就。
不仅是金刚萨埵的修法,一切本尊的修法都应该这样来观修。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观想本体为自己的上师很殊胜,为什么不直接观想上师本人,还要观想金刚萨埵的形象呢?”
要知道,在此如果直接将上师金刚萨埵观想为一个平常人的形象是有风险的,这样你在忏悔的时候,就可能会有所隐瞒
。
毕竟,在有些人的心中,还没办法直接生起上师是佛的定解,很容易把上师当作一个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