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刀老湿  ·  足球皇帝&FIF15三叉戟描述添加!小帮手版 ... ·  2 天前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长沙晚报  ·  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等,集体发声 ·  3 天前  
长沙晚报  ·  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等,集体发声 ·  3 天前  
中工网  ·  刘国梁建言WTT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血管时间

孙宁玲教授|基于中国高血压患者为特点的血压管理及治疗模式

心血管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24 20:00

正文


导语

高血压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无论发病还是死亡的影响均排名第一 [1] 。而且,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年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12~2015 年中国高血压调查(CHS)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 451,755 名成人的调查结果显示,18~24 岁、25~34 岁、35~44 岁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4.0%、6.1% 和 15.0% [2-3] ;此外,多个中老年人群的研究显示,≥ 45 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 34.38%,≥ 60 岁以上老年人群为 54.92%,≥ 80 岁高龄老年人群为 56.5% [2-3]


这再次警示临床医师及患者,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之一,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我们特邀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 来分享他对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经验和观点。


专家简历

孙宁玲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导)

中国医促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 主任委员

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委员

高血压达标中心 主任委员

欧洲心脏病杂志,中文版高血压专刊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

欧洲心脏病学会 Fellows(FESC),国际高血压学会 Fellows(FISH)


01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机制


血压升高的机制包括 RAS 激活、盐负荷、交感神经激活以及血管收缩等方面。 我国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比例较高。 2014 年,我国 21 个城市 115,229 例高血压患者横断面调查显示, 38.2% 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 ≥ 80 次/min,提示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比例更高;而且年龄越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比例越高 [4]


此外, 我国作为高钠盐饮食国家,盐敏感性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 GenSalt 研究对我国 6 省 1,906 名农村受试者进行慢性盐负荷试验,发现有高达 39% 的受试者为盐敏感者 [5]


而且,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常常也合并交感神经兴奋 [5] ,该类患者血压应激反应性增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会诱发血管收缩,临床特点包括高盐摄入后血压明显升高、血压变异性大、血压应激反应增强、高血压控制难度大、靶器官损害出现早等 [5]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


02


针对我国高血压患者特点的治疗方案


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明确指出,常用降压药物包括 CCB、ACEI、ARB、利尿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 五大类 ,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 固定配比复方制剂(SPC) ,并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但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疾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2]


其中,由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细胞内钠、钙、镁的代谢异常,应用 CCB 有助于对抗盐介导的细胞内离子改变和升压反应。而且,CCB 还能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管阻力,产生排钠、利尿等作用。因此, CCB 特别适用于高盐摄入和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控制,禁忌症少、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5]


此外,针对中国高血压人群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病理生理机制,联合治疗方案需考虑包括阻断交感神经的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尤其适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或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衰及高动力状态的的高血压患者 [4] 。然而,目前我国 β 受体阻滞剂仍存在应用不足的情况,临床上需要加以重视 [6]


综上来看,CCB + β 受体阻滞剂是一种特别适合中国高血患者特点的联合治疗方案 [6] 。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相互抵消或减轻(β 受体阻滞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 CCB 治疗因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心率增快,而 CCB 能减轻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能出现的外周血管收缩效应) [4] ,符合 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提出的两药联合应用原则。


03


B+C SPC 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优势


目前,国内外最新高血压指南均建议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进行初始联合治疗,优先使用 SPC。其中,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目前我国唯一进入临床应用的长效 B+C 的 SPC;此外也有短效 B+C SPC 问世,如阿替洛尔尼群地平片。


疗效方面: 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7] 表明,对使用比索洛尔 5 mg/日或氨氯地平 5 mg/日单药治疗 4 周以上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在换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5 mg/5 mg)后,6 周血压达标率为 83.2% (图 1)。另一项观察性研究 [8] 也发现,与单用比索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 不仅能显著降低诊室血压,还能有效降低中心动脉压。


图 1 使用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后患者血压达标率


依从性方面: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 [9] 发现,曾接受自由联合的比索洛尔加氨氯地平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患者收缩压未能达标,分析可能与依从性差有关。确实,当这些患者换用 SPC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治疗后, 85.6% 的患者依从性极好 (药片服用率 > 90%)(表 1)。与自由联合治疗相比,SPC 治疗使平均收缩压从 147.3 mmHg 降至 130.9 mmHg,平均舒张压从 87.9 mmHg 降至 79.1 mmHg(表 2)。


表 1 治疗 6 个月后患者依从性情况


表 2 治疗开始与 6 个月后患者的血压情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