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地产内参
致力打造文旅地产、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民宿酒店第一平台,提供最优质系统解决方案!(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么多肥肉,摆拍啊-20250212134452 ·  12 小时前  
财宝宝  ·  我不太适合做短视频。@来去之间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地产内参

一个比房地产更可怕的泡沫将席卷全国,一触即破!(震惊!)

文旅地产内参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1-03 18:25

正文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令所有百姓长舒了口气,“房住,不炒”成为了未来若干年民生方向的一个“导航塔”,让沸沸扬扬的全国炒房运动画上了一个暂停符号。除了这个,同时面对“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之时,我想是该让大家看清楚一下在中国,一个比那些还要“过剩”的到底是什么?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个很大的泡沫。但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比这大得多的超级大泡泡———那就是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请看看下面的事实吧:


一、惊:几万个工业园区

全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0906个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你们仔细查查找找看这十几年有几个地方没有热火朝天的搞“经济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一般几万亩、大的几十上百万亩、小的也有好几千亩。全国加起来那是啥子概念啊!?



二、荒:工业园区大多空置

但你走遍全国实地考察后,定会是痛心疾首:到处是蒿草丛生、到处是鸦飞不过的鬼业园区,真实的闲置率、空置率远远超过了你们的预期。


三、超:所谓的“高瞻远属”

很多企业是老的厂房生产都还没有饱和,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高瞻远属到开发区或工业区圈上一大片地建产能是以前5-10倍规模的新厂区。


四、结果:耗着

生意远远不是开初预期的那样理想,要不一直闲着,要不就干脆空置着连围墙都懒得建,就那样跟政府和银行耗着。


五、因:工业园区利益链


那他们为何要那样做呢:


1、地方政府要政绩GDP;


2、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好吃回扣;


3、企业资金困难、好借此机会向银行贷款;


4、银行相关管理者为了吃回扣和冲业绩。


六、苦:进驻企业苦不堪言


现实状况呢:


1、企业业绩远不如预期,盈利不升反降;


2、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保护、同时被回扣、佣金、各种费用和税收压得喘不过气;


3、企业只好以难为难,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清算将各种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脱身或者干脆将资金挪用去炒房或见效快的娱乐行业。



七、虚:欺瞒虚报成主流


实地考察例证:

1、成都郊县一个大镇大概总计有8-9万人,该镇此前已经有了一个工业园区大概3万亩,借力2008年地震后的东风又开始搞了一个10万亩的开发区。快6年了,对外宣称有17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产值60个亿。



而我实地了解的真实状况却是:修了围墙挂了牌牌的企业也就96家,真正里面在生产有员工(超过30人的)才17家,而实际的产值呢不太准确,但可以肯定就按他们自己报的也绝对不会超过5个亿。



整个园区是10万亩地啊,空荡荡的连鬼都害怕!好多企业只是领导来检查或银行来考察时偶尔象征性的生产热闹一会。


你们说这样大的代价、这样大的维持成本何时是个头啊。企业老板的心态就是把假账做到位、尽量多贷款,大不了破产打包还给银行和政府。


2、资阳的一个县也是在2009年搞了个15万亩的工业园区,去年上报园区产值30多个亿而实际有的说3个亿、有的说8000万,反正就是加起来也没有4个亿。


我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到处是杂草和空地、好点的修了围墙、优秀的建了厂房(但从窗户看里面没有打水泥地坪)、若哪家有工人在生产那可就是“国宝熊猫”了。


至于贷款呢,早就拿去买房、其它或土豪掉了。归还贷款想都没有想过,给点利息就是上帝了。用一位老板的话说,银行想咋就咋吧!反正我们是没有办法了,大不了找政府把我关起来但还是没钱。


八、假:假公济私放卫星


这样的状况太多太多了,这就是全国几万个开发区、工业区大多数生存状况的缩影。


企业、银行、地方政府相互绑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拖、赖、混,熬一天是一天。只要不在我的任期出问题就好。 这是很恐怖的造假:一般浮夸都是10-20倍啊!你说我们统计局的数据水分会有多高。


九、圈:包装上市或转商业用地?


比如有个我熟知的企业,拿地约200亩实际花了2000万、各种关系费用花费400万,银行贷款8000多万、后来又高息借了近2000万。每年利息支付大概就要1200万、关系打点及其它支出保守算也要300多万,可这个企业进园区都4年多了年营业额还没有突破4000万毛利还不到400万。你说他咋办?老板的出路就是等待和耍赖,反正他也没有办法了。他还有一个幻想就是:包装上市圈钱或等待转化为商业用地(推到盖房子卖)。你说可能吗?!


十、反思:工业园区路在何方?


全国几万个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我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你们说这样巨大的闲置、这样的鬼业园区、这样的巨额贷款、这样的产能过剩、这样的相互绑架。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伴随而来的却是欧美制造业回暖、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竞争优势逐步丧失。


中国经济的希望在哪里?看到的只是比房地产大得多的泡泡!



中国未来30年,农村将成为奢侈品!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


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食”,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


“住”,目前建房,住所是彻底依人们的要求为原则,三十年后,开始从内心世界关注土壤,开始把土壤与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物质。


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是50年后的事了。那时的“住”,追求的不仅是室内的舒适度,而是开始强调室内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住房与自然间的和谐,由“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三十年之后,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城市或将会成为问题与破坏的代名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简称《"三权分置"意见》)


“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权分置”这一制度安排,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实施“三权分置”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的制度安排,可以更好地促进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

现在竟有种强烈的冲动回农村去!



告别机车轰鸣的喧嚣,

告别车水马龙的拥挤,

告别难以企及的房价,

告别真伪难辨的食品和雾霾常在的空气,

回到小山村,

承包一大片地,

当一个现代化农民。



闲暇时,我喜欢坐在农田里,

看着金黄色的水稻,

呼吸着田里面的空气,

感觉心情都很舒畅。



现在的城市人,

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出来玩一次,

生活在农村,

我们每天都在农家乐,多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种田,栽菜,养鸡,养鸭 ,

自给自足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活动推荐: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年度学习●12期●国内、国外】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系统研修班—年度学习卡

2018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运营高端总裁峰会

活动推介

“2018第五届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深度考察交流总裁班”

活动时间:2018年1月13-14日

●无锡-拈花湾禅意度假小镇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模式深度探访之旅

【游学 时间 2018 1 月13-14 ( 2天)

峰会地点 中国●无锡

参会资格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开发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及核心高管

【抢票热线 186 182 82051 段老师

【主办单位 北京华城汇科技有限公司

【游学规模 限额30-40人,额满为止

游学亮点:

地方政府: 如何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如何做好产业规划、如何有效组织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如何更好的项目落地、借势发展。

开发商: 开发商如何转型参与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商如何与政府合作建设小城镇和田园综合体。

运营商: 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生产生态生活的融合、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运营思路与实操打造。

特色业态: 民宿、餐饮、孵化器、亲子......各类业态、如何与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发展结合,抓住历史机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