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说真的,忽略这 1 ... ·  3 天前  
丁香妈妈  ·  孩子咳嗽咳不停,试试线上问医生 ·  2 天前  
丁香妈妈  ·  营养补剂别乱补,3 岁内补剂一次说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女童被亲妈虐待离世前仍要“抱抱”:再怎么凶孩子他都爱你,请善待他!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11-10 21:26

正文

最伤人的不是拳头,而是做吧。

作者 | 娇娇妈(ID:jiaojiaoma8)


1


前有一则新闻很火,2岁半女童遭受亲妈虐待致死。

记得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令我至今难忘的一个细节是:

警方赶至现场施救时,女童已奄奄一息,而此时她仍伸出手,嘴里念着:妈妈抱,妈妈抱。




每次想起这个细节,我就会想到:有多少父母,在无论怎么吼、怎么凶孩子,孩子都爱你的年纪里,对孩子肆无忌惮,学不会善待?


前几日看到了一个视频,让我再次对此感触至深。


视频来源:@嘚吧嘚自媒体平台


视频中,孩子们模仿父母在辅导作业时对他们的凶狠和羞辱:

「你动点脑子行不行?」

「跟你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不懂?」

「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我是生了一头猪儿子吗?」


孩子们很委屈,也很伤心。

一个孩子说:「就算这道题不会做也不能这样骂我呀!」


片来源:《孩子眼中的妈妈什么样?》


看到孩子们对此愤愤不平,采访者让他们给这样的父母打分。

本以为他们会打出低分,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犹豫地给出了高分,甚至是满分。

「他们管我骂我也是为了我好。」

「严是爱,松是害。」

「觉得她们很伟大,很感谢爸爸妈妈。」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面孔和稚嫩真诚的话语,很是心酸。

哪怕父母吼他们、骂他们、打他们,让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双重伤害,孩子仍然愿意单纯地相信「爸妈是为我好」并爱我们如初。


看到这里,不知那些曾因心情不好或过于焦躁,而把火气撒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是否和我一样,顿时泪流满面,心里对孩子满是羞愧?


图片来源:《黑镜》


2


吼骂教育是一种愚蠢的教育,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正因如此,我们在对孩子发火之后常常陷入愧疚之中,甚至躲起来哭一场。

可悲的是,我们愧疚之后,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依然控制不住去吼骂甚至动手打他们。


为什么会这样?

根据众多案例以及亲身经历,总结起来,我想大概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打骂教育模式的循环。

有些父母受原生家庭打骂教育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教育有效果,潜移默化地将其用在孩子身上。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二是没有意识到。

一些家长难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打骂教育会对孩子的性格、格局和行为模式等造成深远伤害。


三是情绪管理能力差。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打骂孩子,可是却因为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无法正确地表达情绪而再次伤害孩子。


基于以上几大因素,我们一边吼骂孩子一边悔恨不已,陷入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四百击》


3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善待孩子——既对孩子不吼不骂,又能教育到孩子呢?


当然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四大做法:


第一,多自省,善总结。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要为人父母懂自省、善总结。自省和总结的能力越强,改变的能量就越足。



比如写作业这件事,当父母有了自省和总结的能力,就会明白,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个错误重犯好几次,并不是不认真听讲,也不是故意气父母。


而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有些孩子就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还没达到。


而面对悟性低的孩子,发脾气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加剧他对学习的恐惧和自卑。


父母需要做的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唯有不断自省总结,才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认知,得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二,多尊重,改变沟通方式。


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孩子虽然是孩子,却也拥有独立的人格,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倘若忘记这一点,那么,很多时候与孩子的沟通便是无效沟通。


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拖拉,很多情况下,父母总会心急如火地威胁道:「还不赶紧写?欠打了是不?」


当你怒吼孩子、威胁孩子时,他内心的情绪是恐惧和反感的,此时他很难集中精神去听你要表达什么,更多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你想要要求孩子集中精神,快速完成作业时,可以将反问威胁改为假设引导:

「如果你在9点前完成作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还有半个小时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哦!」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孩子当即感受到了自主权和被尊重。他会更愿意去接受这件事,而不是站到父母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合理地协调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图片来源:《天才少女》


第三,少包办,培养自主能力。


孩子自主的前提是,父母不包办,「狠心」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


比如赖床、写作业磨蹭等,不需要无数次的催促和提醒。

如果孩子赖床不起,就让他迟到一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写作业磨蹭,就让他写不完作业后受到老师的惩罚。

在他受到批评、惩罚后,他才能知道不自律会带来什么后果。


如果他抱怨,那就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父母。

唯有如此,他才会对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等上心并负责。


第四,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


靠吼只能震慑一时,靠讲道理只会让孩子厌烦,而规则教育,则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更能让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尊自律。


因此,要学会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


如规定一次只做一件事:

当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后,他就会做作业的时候做作业,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慢慢形成了专注的意识和能力。

当他出现偏差时,父母好心提醒,他也不会反感,因为他潜意识里有这种规则,知道是自己错了。


再如规定去超市一次只能买一样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规定会让孩子面对喜欢的东西更遵从内心抉择,不会因贪心而赖着不走,甚至哭闹不止。因为他会明白,不符合规则的要求,父母不会满足。


图片来源:《Remove》


不过,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心理学上说,没有爱,就没有合作。

能让孩子遵守规矩的前提,是你和他之间有亲密的关系。这是赢得合作的基础。


所以,在此希望,父母们能懂得,教育孩子前,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他知道、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