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英媒称,三年前随父母从中国大陆移民美国的Coco说,“政治”这个词已经不只是课本里的一个名词,而早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政治让我感觉在美国有了一席之地,”她说。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31日报道,在南加州的橙县见到BBC中文网记者时,15岁的Coco正准备为共和党议员大卫·哈德利(David Hadley)的竞选扫街拜票。Coco为了这次扫街还放弃了一张前往迪士尼的门票。
▲“橙子俱乐部”成员为共和党议员大卫·哈德利的竞选扫街拜票。(BBC)
在很多国家,华人常被认为埋头赚钱,对政治不闻不问,直到年初华人团体为纽约警官梁彼得声援、法国华人大游行,以及近期《纽约时报》编辑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反华人歧视运动等事件,华人新移民话题才得到媒体的更多关注。
在拥有全美第三大亚裔人口的橙县,类似Coco这样从中国大陆刚来美国才不久就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中的人数正日益增多。乐观人士说,这标志着“华人政治意识的觉醒”。
“新一代来自大陆的移民与八、九十年代的这批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加州研究华裔移民史的Ivy Li说,“他们没有政治包袱,且父母都比较富有,经济上有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懂得参与政治的重要性。”
▲“橙子俱乐部”希望更多的华人出门投票。(BBC)
从中直接受益的,当然是华人所支持的政治人物。正在谋求连任的哈德利对BBC中文网记者说,2014年他参选时虽然仅以706票的优势击败了民主党的对手,但在他看来,橙县华人功不可没。
从哈德利的观察来看,2014年是加州华人政治参与的转折点。当年,加州民主党参议员赫尔南徳兹(Ed Hernandez)提出一项提案,引发了许多重视教育的华人家长不满。他们认为,这一提案让成绩优异的华人子女无法通过实力升学,成了加州政治的牺牲品。
“这完全触犯了华人家长的底线,”59岁的魏广平对BBC中文网说,这件事情对许多当地华人的触动非常大。他说,华人此前都对政治不闻不问。但这一在他看来涉嫌明显“歧视”的提案让他觉得华人不能再置身事外,只有发出声音,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除了在美多年的华人外,参与扫街拜票的还有未成年人。她们在拜票前接受培训。(BBC)
同一年,正在经营一家软件公司的魏广平加入当地一个名为“橙子俱乐部”的华人社团,并参与为该社团支持的政治人物捐款和拉票活动。今年的哈德利就是其中一位,两年前的韩裔美国人金映玉又是另一位。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微信在华人圈子里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他对BBC中文网说,我们通过建立微信群,向当地华人传播信息,让他们对州和联邦的立法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影响有更深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动员工具,”他说。
与魏广平志同道合的还并不少。来美近30年的电影制作人唐玲就是其中一位。她对BBC中文网说,在美国住得越久,就越能体会到这个国家是通过民意在运转的,若华人自己既不参与也不捐款,华人群体很难找到代表自己的声音。
▲电影制作人唐玲 (BBC)
“以前华人总是觉得政治这玩意儿很肮脏,不敢碰,但在美国住久了,有了切身体会。有一天被人动了奶酪,就知道为什么要参与其中了。”为了拜票活动,唐玲还特地搁置了手头正在筹办的电影节工作。
此时,Coco和另一位同样来自大陆的高中生为拜票做准备。她们老练地向记者演示自己会如何说服选民,在11月8日将票投给共和党的哈德利议员。“这些孩子长大了,真的会和我们很不一样,”唐玲说。
2017年度《参考消息》订阅启动,微信订报立减20元>>
积极发声,提高参与度,才能争取更多权利。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