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再认知
再认知,让自己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官宣离婚,她好敢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人有贵气的8大特征! ·  6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有这七种行为的人,大多面善心坏,不必深交!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再认知

3步让你高效保存自己的知识,不做囤积信息的仓鼠

再认知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2-12 18:56

正文

这是 浩子62 篇原创,全文共 2694

只用 10 分钟,开始做知识管理

我们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百度云盘里面囤满各种电视剧、电影、软件和教程;
在微信里收藏满满的鸡汤、表情和语录;
云笔记里面塞满各种从互联网旮旯看到的“以备不时之需”的文章。
……

保存知识是知识管理五个环节(学习,保存,分享,使用,创新)里面的第二个环节,每天我们都会在手机或者电脑上面浏览大量的内容信息,其中很多有意思、有道理的内容,自己都会随手收藏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每当我们看到快要爆满的云盘和包罗万象的云笔记时,不禁沾沾自喜,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学富五车人前显贵的模样,然而讽刺的是,那些所谓“有趣”、“醍醐灌顶”、“以备不需之需”的内容,绝大多数在收藏后就再也没有仔细阅读过第二眼,这些内容即使有真正的知识也已经与自己无关。

这样的事情我们以前就没少干,曾经的剪报和读书的摘抄本已经布满尘埃,而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在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形式比以前变的更加容易,只需要轻轻动一下手指就可以保存一篇文章。

囤积是一种恶习

这种无限制的保存行为就是一种恶习,如此收藏的文章仅仅只是信息,没有经过大脑的理解消化吸收,永远都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这种行为与仓鼠无限制地囤积食物并无本质区别,不仅浪费时间和注意力,还会给自己造成一种自己很有知识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爱囤积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而进化出来的优势,以前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囤积一些粮草,可以帮助人畜顺利度过诸如严冬等困难时期,但是这种习惯一直伴随着我们进入21世纪。

如今,信息的规模与日俱增,知识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那种原始粗暴的囤积行为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规模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与原始囤积之间的矛盾愈益明显,此时的明白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该如何高效的保存自己需要知识?

哪些知识值得保存?

人类的知识总量是无限的,那些与自己目前和将来发展相匹配的知识才值得保存,聚焦学习保存一两个自己赖以生存领域的内容,其他与自己发展无关的,即使再好也并不值得保存,要做到沧海一粟,只取一瓢,不在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

有什么很好的保存工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知识保存工具必须以下四个特征:

1. 云存储。个人资料本地存储需要面临的终极风险是电脑硬盘出现故障,而云存储则可以将数据丢失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这也是实现随身知识管理的基础条件;

2. 多终端。我们每天都会频繁在各种智能设备之间来回切换:PC、MAC、手机、平板等等,这些设备之间无缝对接的体验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知识的随身化管理。多终端处理允许我们在不同地方都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保存处理信息,挤出更多创作的时间,无论是在下班的路上,还是在家里笔记本上,都可以毫无阻碍的继续没有写完的文章。

3. 易分享。个人价值的高低是看自己给别人以及给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怀才不遇最根本原因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而分享是知识管理的第三个环节,能够随时随地分享到微信、QQ等等社交软件上既告诉了其他人我知道这些知识,同时也是在打造个人品牌;

4. 易检索。那种在厚厚的故纸堆里面逐条翻阅的感觉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如今能够被检索是数字信息与纸质信息最大的区别,我们想要从自己已经积累到的知识库里面找到某条信息时,有一个能够检索内部数据的工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在互联网上,能够满足以上四点的工具比比皆是,譬如: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等,众多工具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

有道云笔记界面

如何在云笔记上高效保存自己的知识?

一、 给自己的知识进行分类

按照自己的个人发展的行业将自己杂乱无章的知识统一分类,创建一个自己的知识目录,然后在云笔记里根据各种分类创建相应文件夹,专门存放对应内容,相对于一股脑儿将所有的内容存放在一个文件夹,进行分类方便管理以及将来查找使用,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一半分类目录不要超过三层,当目录超过三层以上打开的概率就呈下降趋势。

分类目录示例

关于文件目录的一些小技巧:

1. 区分长期目录和短期目录。长期目录是长时间固定不变的目录,主要是自己的行业目录和个人目录,短期目录主要是从互联网上面收藏内容的临时目录,图示中“个人”、“机械”、“美术”、“生活”都是长期目录,“临时”是属于短期目录,任何我们收藏的内容,在经过自己处理吸收之前只能够存放在临时目录里,这些信息只有经过自己的加工后才能够存放在对应的长期目录里。

2. 在每个文件夹名称前面添加序号。各种工具里面文件夹默认是按照名称排序,这种粗暴的排序方式并不能够体现文件的先后重要次序,这时在目录前面添加序号,就可以达到自定义排序。

3. 经常整理手机临时目录。每天我们都会用手机保存很多相关内容,云笔记会创建一个默认目录来存储这些内容,这个目录就是一个临时短期目录,里面的内容需要经常分类整理,整理时对于一些没有价值的内容毫不犹豫的删除,有价值的内容经过处理后移到长期目录里,否则有一天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多到自己都不想看一眼。

二、 给每一篇文章分配标签。

类似于论文中的关键词,给每个文章添加标签,可以建立一个更复杂的文件目录,一篇文章有几个标签,就会出现在那几个标签目录下,适当有规律的添加一些标签可以更精准的给信息分类,但是如果一旦标签设置的过于复杂,再好的标签功能都会变成鸡肋。

关于标签使用的几个小技巧:

1. 标签词语要简洁精练,尽量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汇,直击主题,让其他人一看标签就知道文章具体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2. 标签数量不要超过三个,三个标签足以表明文章的主题;

3. 标签尽量使用单独的关键词词汇,不要符号和长句子,这样会增加标签系统的复杂度,也不便于日后通过标签检索。

三、 给每一篇保存的信息写一段话

给自己保存这篇内容一个能够写出来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说的很有道理,而是方便以后查找使用时,只要看前面自己写的内容就可以判断这篇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写这段话能够让自己更深刻的理解消化全文内容,把别人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显性知识。

这段话既可以像论文摘要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想和共鸣,甚至可以提出几个对文章内容的质疑,最简单的甚至可以罗列出文中自己觉得很有道理的论点或者论据,标记出来,作为以后行文素材,李翔在《李翔商业内参》里面对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会提示“此处可入PPT”、“这个可以在开会的时候讲一下”。

知识管理五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知识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智能时代,利用一些网络工具,可以很方便地为自己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知识管理方法,但是不要做仓鼠。

- End -

再认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