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三板智库
新三板智库——新三板第一投研平台。新三板智库以专业研究能力为基础,深度发掘企业投资价值;以一流大学学术指导为支持,极致发挥投研潜能;以助新三板企业成长为目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断代领先与科技平权,是水火不容的商业模式 ·  昨天  
二姐财局  ·  涨疯了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谁在榨干“小老板”的最后一滴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三板智库

三板见闻| 做市3年,天胡开局,血崩离场,这锅谁背?

新三板智库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8-06 18:10

正文

《投研无寒冬》活动预告

行情有冷暖,投研无寒冬。

钻最有前景的行业,挖最有潜力的标的。


第一期主题: 月子中心,母婴市场孕育新机遇


研值分析师: 邱弘毅,新三板智库高级研究员

直播分享时间: 8月8日 20:00

报名方式: 新三板智库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研无寒冬”获取直播收看方式

【前言 】:


曾几何时,(低)折价入股、专属投资份额(一些优质标的额度只面向做市商开放)、二级市场定价权,独享制度红利的做市商风光无限,其间有过质疑、有过声讨,但愈演愈烈的三类股东却成为做市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可能造成做市商血崩离场。


三类股东成做市阿喀琉斯之踵


如果说2016年,还有人质疑IPO发行提速的持续性,那么进入2017年,IPO发行常态化在创投圈基本达成一致共识,围绕新三板进行投资布局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经过2年的摸索后终于找准了基金的定位——Pre-ipo投资,随之受益的不仅有大量中小企业,还有做市商群体。


IPO发行常态化背景下,股权投资的退出路径逐渐清晰,长期低迷的做市板块终于在16年底迎来了一波行情,绩优白马股的估值修复行情来势汹汹,让提前布局的做市商赚了不少,也吸引了增量做市资金入场,国泰君安、第一创业、东北证券等频频出手,围绕着做市板块的一亩三分地深耕细作,本是皆大欢喜的事,却迎来了重大转折点:受“三类股东”困扰的海容冷链(830822)IPO排队止步不前且频频被后来者超越,三类股东成为IPO实质性障碍,而三类股东的源头直指做市交易,自此三类股东问题成为做市阿喀琉斯之踵,圈内戏称的“上赶着送钱都没人要”的尴尬成为现象级问题。


天胡开局,血崩离场


强子是国内TOP10财经院校研究生,2014年阴差阳错进入某券商做市商部实习,开始接触新三板业务,当时大部分券商的做市部门还处于筹建阶段,做市人才极度短缺,强子虽然是实习生,但是因为综合素质比较强,很快就成为部门主力之一,毕业后也顺理成章顺的留了下来,算是完整见证并参与新三板做市起伏的“做市老人”。说到过去2年的做市从业经历,他眼中闪耀着光芒,言谈举止间透入着对这行的热爱,最让他骄傲自豪的不是业绩排名前列,而是看着自己投资的公司从几百万净利润增长到几千万净利润。他经手的很多项目,做市商群体都是企业引进的第一批外部机构股东,他们经过认真研判和尽调后,给了企业第一笔做大做强的资金,间接为企业做了背书,并在企业业绩快速释放的阶段,帮助企业不断引进新的外部资金,在强子的眼里,他是这些企业的基石投资人,他很享受这种投资的快感。当然,做市商除了投资之外,还承担着交易报价的职责,另外一件让他很自豪的事情是,对于低估的优质标的他敢于增持,好几家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都是他买上去的,从最初的持仓10万股到进入前十大股东,也因此跟企业老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谈到最近2个月的业务进展,他显然低沉了很多,这2个月他到没闲着,连轴转着到处看项目,但愿意选择做市转让方式交易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也很简单,不是企业不缺钱,而是未来有IPO计划,担心做市后引进三类股东影响IPO进程。在一次次试错后,强子决定放弃年内有IPO计划的头部企业,转而把重心放到利润规模更小,需要在新三板培育2~3年才有可能IPO的企业身上,筛企业-约调研-走访企业-提供做市方案,这一次强子依然败兴而归,最让强子郁闷的是,有几家在市场上转了大半年还没募到钱的企业(估值比较合理,企业也比较有前途),当强子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企业,企业并不排斥他做市商身份愿意接触的时候,他放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谈判一切顺利,基本面、估值、投资金额都敲定了,正当强子准备走流程的时候,企业老板来信息了,“我们咨询了下身边的朋友,决定不做市了”,至于企业为什么跟钱过不去,不愿意做市,强子至今也没搞明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