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找到你:疼吗?疼!为什么不放手?放不下!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10-07 13:5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303




那些伟大的人是探索令人们获得快乐之道的人。他们想要找到解决令人们产生痛苦问题的“道”,有的通过对现实问题具体分析,一步步解决问题,从而让人们获得快乐,有的通过避免让人们直面问题,给人们创造安全的领地,让人们保持快乐。但似乎,从来就没有人真正成功过。





01.


午间去电影院看了吕乐先生导演的电影 《找到你》



看海报以为又是一部赚人眼泪表现女性光辉的电影。看完之后,自觉确实如此,但不尽如此。 不知怎的,走在路上,心情十分沉重。边走边看着周遭的一切——路边的餐馆里服务生娴熟的服务着,客人说笑着饕餮着;马路上的车一辆一辆排着队走着,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规矩的停下来等着;我顶着光头,穿着僧衣,扎着绑腿,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僧那般缓慢的走着。这一切看起来那么的自然而祥和,稳定而美好。

是啊,看起来。



02.


电影中值得注意的三位女性,一个是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孙芳(马伊琍饰),一位为了孩子选择做全职太太的朱敏(陶昕然饰),一位为了家庭而拼命工作的律师李捷(姚晨饰)。从表面看,她们三人之间存在着倾轧和伤害,作为律师的李捷在法庭上用法来压制情,用她娴熟的法律知识对朱敏进行着“伤害”,作为保姆的孙芳把孩子“ 偷走 ”来伤害李捷,而孙芳结了婚被丈夫打骂,在医院交不起孩子的医药费被赶出去,当保姆被呼来唤去,她受的伤害更多。她们都是受害者,害他们的是谁?遗憾又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谁。她们因为“孩子”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这是社会关于“孩子”的一个侧影。


她们都是痛苦的,保姆孙芳没钱给孩子看病,导致孩子死亡,朱敏嫁入有钱人家里,但丈夫出轨,李捷与丈夫离婚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而忽略了孩子。孙芳有小混混爱她,但是他们没有钱,朱敏的丈夫有钱但是丈夫已经出轨,她最终一无所有,李捷之所以没有时间是因为她既没有爱,也没有钱,只能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来换取在社会上最不可或缺的东西——钱,然后她才能看起来有选择的权利。至于爱?再说吧。

钱似乎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也许吧。钱在这里是一种符号,可以把它看成一切有形的物质。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不可被共享的,比如一块面包,你吃了他就没得吃。物质又是有限的,而人想要的却是无限的,比如每个人都想在城市里有房,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环的房子总数就那多,并且有的人有了80平米的,还想要100平米的,有了100平米还想要150平米的……这是一个不可正面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当信息的流通越来越方便,大家所认识到所拥有的物质之间的差距被越发得清晰。


人们越来越能看到“真相”,但人们却因此变得越来越痛苦。 每个人都陷在痛苦里,那些拥有一定物质的人,看到了比自己拥有更多物质的人,他们感到不平衡继而苦恼,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看到那些拥有物质的人,他们更感到不平衡继而苦恼。这种不平衡一直存在,而这种现实的存在越来越被放在我们眼前,不想看都不行,可劲儿的往你眼里钻。



03.


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也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家同样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自己周遭的世界与别人周遭世界的差别。大家都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大家一声高呼:MD!凭什么?M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呼的声音那么响亮,但是还没等撸起袖子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自己居然连走出那口“井”的机会都没有,只是趴在井沿看了一眼,然后永久的掉进井里。但是掉下去却永远也回不到当初那口井里了,因为看到了井外面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未曾涉足的美好的世界。 在井里疼吗?疼!辗转反侧的疼!为什么还不停的想?还不放手?舍不得!放不下啊! 这个脑袋,这个眼睛害了人啊。

哪怕有一天井里的人千辛万苦终于上来了,他们自然要重新分配那些有形的资源。可最终的结果仍然是有一批人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有形资源,那是一种不平衡吗?比如回到丛林里,你让老虎不再吃羚羊,可能吗?不可能,因为它饿,它就得吃肉,你不让老虎吃肉就是不想让它活了。你说杀了老虎不就没有这些事儿了吗?是,但这对老虎不是残忍的杀戮吗?那也是生命啊,这对老虎不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吗?



04.


我们无法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物质,我们也难能把所有人的想要降低到某一个所谓的合理范围之内。从来没有人能真正达到这样的目标,理学家讲存天理去人欲,康德讲要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智立法。大多数的宗教也都创造出了一个可以被共享的精神家园,比如天国、比如极乐……这些好啊,太好了,放眼周围,放眼世界,绝大部分的人仍然生活在不快乐中,绝大部分的问题仍然没有丝毫的解决,大概唯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别人的路途再怎么光明也与自己无关。据说佛陀曾讲过:你当自皈依!


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束缚与压迫,令人更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极度聪明”的大脑,用着这些先哲们提出的好的方法在满足着自己的私欲,压迫着他者,这个“他者”有时候代表着一个人,有时候代表着一个团体,有时候代表着一个国家…… 当那些先哲们知道他们的美好设想会被这样运用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在当初的时候选择闭嘴?他们会不会用刀砍下自己的脑袋、砍掉自己的手? 我一直相信,很少有人会没有任何理由的想要去压迫一个人。压迫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人的自主意识,实则,人也是在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规律的调控下做着自认为自主的动作而已。



05.


我们没有办法既获得身体的自由又获得心灵的自由,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两难的问题。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的,老子讲: “吾所以有大患者 , 为吾有身” ,只要生而为人,本来就是如此。


比如作为一位出家人,在别人看来我是自由的,我没有家庭的拖累,我吃饭穿衣不用愁,我看起来很洒脱自在,但我也需要遵守各种规矩,我很多事情不能做,我也有自己特别的责任,这算是某种方式的交换吧。当一个人内心十分认同这种交换,他可以过得很安心很快乐,但是当一天他不再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或者当他不再满足由交换而获得的一切,他就开始不满足了,就开始想着,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想着想着就开始不安,就开始想要获得那种想象中的状态。


所以我就常常羡慕那些来寺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看他们念佛诵经,打扫卫生,多么的开心啊。那些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反倒真的痛苦起来。




06.


我们是否可以先试着不认为人是极高贵的东西,人与其他生命也没什么不同?假如我们先试着不去用那些所谓的道德去评判一件事,不用所谓的文明去衡量一件事情的价值。一个人被欺负了就仅仅是被欺负了,一个人被车撞了就仅仅是被车撞了,一个人中彩票了就仅仅是中彩票了,一个人高潮的时候大喊一声就仅仅是大喊一声。那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会不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谁也改变不了什么。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的时候,才能真正给自己,给周围,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 所有的一切都最终化为尘埃,包括那些寒冷,那些温暖,那些美好,那些丑恶,那些一切的一切,你喜欢的,你不喜欢的。

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经又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找到你,找到了么?

本来一无所有!也将一无所获。

收拾收拾,走吧……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给您一套量身订做的成佛手册

佛经中实力打脸小案例

佛陀的沉默

明知虚妄还要装模作样

人间不值得,人间清凉地值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