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
正儿八经地扯犊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91运营网  ·  小红书引流手册.pd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

乡村住宅炫富指南1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  · 公众号  ·  · 2018-04-16 04:39

正文

1927 年,在南洋印尼挣到了钱的潘焕云四兄弟决定回故乡梅县南口搞个大新闻,他们要建一栋史无前例的大宅子。

20 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打拼,一开始活不下去被迫到南洋打工谋生的梅县客家人总算混出了一点名堂,登上“南洋福布斯富豪榜”的客家人此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老家翻修祖宅,光宗耀祖告慰先人。


梅县客家人的传统住宅,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栋围龙屋里面。


当房子不够用的时候,就往周围的空地扩建。


梅县南口的老祖屋最多的时候住了几百号人,这种大宅子也被称为“村屋”。


挣到钱的华侨回家按照老祖屋的样式盖一栋新屋,但是只住自己的小家庭。


客家人家族观念根深蒂固,里外分地很清楚,再加上谁都不服输,所以回老家盖房子就成了一场竞赛,比谁盖得大,比谁盖得气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比试之中,潘祥初最终以“一百一十八间房”之称、耗时18年的南华又庐暂时取得了竞赛第一名。


南口首富潘祥初盖的南华又庐,规模宏大,装修精美,雄冠全村。

南华又庐用潮州最好的工匠修建,耗时18年。


客家人以前还没脱贫奔小康的时候,都是一栋围龙屋里住很多同姓小家庭,现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他们盖的新宅子就只住自己一家人了,规模巨大的南华又庐就是潘祥初的私宅,但是他和他的 9 个老婆还有 11 个儿子其实常年居住在南洋,这栋修建在农田里的大宅子,就是为了在老家的乡亲面前显示:我真的有钱。

当盖房子成为一种炫耀手段,同姓之间紧密的家族关系也出现了松动。首富的房子上设计有枪眼,还配置了自己的保安队,原先彼此交融的生活场景开始转向防御和隔离。南华又庐的名字,来源于潘祥初同时建造的另外一栋大宅子南华庐,南华庐盖好了之后,潘祥初把房子分给自家人,同父异母的第弟潘育初表示拒绝,说自己有四个儿子,他们总有一个能有出息,将来自己造新屋。这四个兄弟就是潘焕云四兄弟。

摆在潘焕云四兄弟面前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如何超越大伯的南华又庐。

包括南华又庐在内,前辈们回老家盖房子,都是按照老祖屋的样子在修,除了一些装饰的细节,其他的都大同小异,隔远了看傻傻分不清。四兄弟合计着咱们这房子得玩点新花样。



这个时候,四兄弟想起了之前一起浪过的一个新加坡大舞厅,对那个华丽开敞的大厅印象都很深刻,于是四兄弟一拍即合,就这么比着舞厅来做。他们买下了南华又庐左前方的一块地,计划修一个70米长的花园,跟南华又庐一决高下。


南华又庐内院


焕云楼一层大厅


焕云楼二层大厅


把正中的祠堂拿掉换成舞厅是一次彻底的革新,宅子的样式也完全变了模样,如果大伯的南华又庐是穿了一身高级布料做的长衫,那焕云楼穿的就是一身定制版的西装,这身西装扎在乡野的稻田上,相当洋气。源于舞厅的焕云楼一改过去围龙屋的狭窄逼仄,室内变得宽阔通畅,二楼还设计了一个舒适的光厅,这样全新的空间体验得以实现,有赖于潘焕云四兄弟的第二个动作,就是改变了造房子的结构体系:过去造房子是用夯土砌墙,然后加上木头梁架和瓦屋顶,这栋楼是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这种技术在 08 年大地震之后,内地才在农村强行普及。


焕云楼的混凝土现浇梁柱体系

但是这两个动作有个致命的缺点:花钱但是一眼看不出来。对于一心要超越大伯的焕云四兄弟,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在装饰上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除了使用成套进口的混凝土预制门窗外,梁架上的所有花鸟鱼虫林木异兽,全部跟结构一起一次性浇筑完成。

焕云楼的“巴洛克”风格与传统的围龙屋迥然不同


焕云楼的进口预制门窗


焕云楼的现浇“浮雕”图案


在那个时代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类似主题的装饰,要么用木雕、要么用石膏,用混凝土去浇筑雕刻,对技术要求极高:他不仅要求事先准备精确制作的图案阴模,同时要求使用的混凝土颗粒极细,才能保证浇筑完成后图案表面的光洁生动。这两项共同的优点,就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个极其花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