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对方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如果对方说:
“你猜呢?
”。
对于“猜猜我是谁?
”这样的电话,哈尔滨市的王敏用亲身经历告诉您:
不要猜,直接挂掉。
8月18日,一个周末,哈尔滨市某单位的职工王敏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我就说您哪位?然后他说我的声音你听不出来了,我说不好意思我听不出来,他说我是你领导。我说你是哪位领导啊?他说我的声音怎么还听不出来了呢?完了他说我是你领导的顶头上司。
虽然不确定对方是谁,但电话里的男领导告诉王敏,周一上午九点去他办公室一趟,有工作商量。王敏觉得电话中的声音,的确很像某位领导,就相信了。王敏的办公室和那位领导不在一处,第二天一早,王敏就直接去了领导办公的地点。
八点钟的时候他给我来个电话,到没到呢?我说我还没到,我说咱们约的是九点嘛!他说行,你别着急,我这儿正好有领导来。
工夫不大,领导又打来电话,确定王敏还没到,
忽然安排了一个意外的任务。
然后他说老领导需要点资金,你那儿有没有?我说可以,告诉我打四万块钱。
对方提供了一个名字为陈某东的银行卡号,
王敏就近找了一家银行,很快就汇过去四万块。
说领导收到了这钱,他说不太高兴,就说嫌打的钱少了,我说那还要多少,他又告诉我说再打六万吧。
第二次汇款对方换了一个叫韦某某的银行卡,
王敏又打了六万块钱,
汇款过程中,对方一直用电话催促,钱打没打呢?汇到了吗?等等……这让王敏不免怀疑。
我当时是在车上,他说的这钱还是不行啊,领导还不满意,我说你要打多少,他说的你那儿有没有,再打15万吧。
王敏在电话里没有拒绝,但是心生疑问的她马上来到领导的办公室,证实根本没有汇钱这码事。可是
从
王敏汇钱到发现问题再报警,整个过程已经两个多小时,错过了最佳的止付时限。
嫌疑人洗钱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账之后基本上不到20分钟,就已经把钱洗没了。
警方将这起案件定性为“猜猜我是谁”的非接触类电信诈骗案,从信息、资金等几个方向着手调查,可是屡屡碰壁。
一是号码来源,因为他们拨打的号码都是本地的,哈尔滨本地的号码,对咱哈尔滨本地的被害人实施诈骗,我们通过号码掌握了这伙人,它这个开卡都是实名开卡,但是不是实人使用。
摆在侦查员面前的,都是困难,最佳止付时间已过、那些钱已无法追踪,破案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是侦查员坚信,只要有一丝希望,也要追查到底。这时,配合调查的网安部门传来一条好消息。
我们重点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应该是从湖南打出多个诈骗电话。
8月22日当晚,分局网安大队长白重山和一名同事连夜飞往湖南长沙,做摸底调查,快速确定那个诈骗电话还收发过快递。
他是买了四部老年机,大概几十块钱、九十九块钱一部。
买淘汰手机的细节让侦查员认为这伙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人,23日上午,网警找到了两名快递员,他们证实,曾和那个号码的取件人有过接触,而且印象深刻。
收快递一般都是固定的电话、特定的位置,然而这伙人每次快递一到,快递员给收件人挂电话的时候每次必然是关机,之后不一定在什么时间对方就会把电话挂过来,而且电话号不是快递员挂出的号,对方就会问哪个哪个号,是不是发个快递,他说这样好,我再跟你约时间。
快递员还提供一个细节是:那些人都不是当地人,快递员每天接触大量客户,虽然有印象,但人脸识别模糊。
正好有一件快递没取,我们放到指定位置,看谁来取快递。
快递员按要求将邮件放到指定储藏箱里,并在旁边一直暗中观察,果然有个黑衣男子取走了邮包。取货人居住在不远的一个小区里,接下来的两天,民警不间断地暗中观察,那名男子身边大约有两到三人,他们分分合合、不断改变居住地点、改变联系方式。
从临汾到西安到重庆,到遵义到长沙,所以我们确定这五个人,基本上就是一个流窜作案的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