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冷战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打了多场所谓的“代理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越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皆入此类。美苏两超级大国争相扶持相对弱小国家的亲己势力,排除对方势力,从而逐步实现自己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其实美苏争霸与二战胜利前的西欧列强局面相近,英法德三国在历史的轮回中轮番登场,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称霸过欧洲大陆,最终又都在别国的联合打击下从霸主的宝座上跌落。
英法德三国在长期的争斗中相互消耗直至今日,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不落,法国不再是拿破仑的第一帝国,德国也远非当年横扫欧陆的第三帝国。如今的三国国力均等,以综合国力计算均已沦为二流国家,只能在中、美、苏/俄等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偷偷为自己争取一份利益。
美苏亦是如此,穷兵黩武的外交政策同时消耗着两个超级大国多年的积蓄。虽然两国军队从未在各自发动的代理人战争中直接对抗,但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各自挑起的战争中并直接参与。美苏两国都曾具有绝佳的历史机遇好好发展经济实力,从综合国力上彻底甩开对方,可惜两国都未能好好把握这样的机遇。美国虽然赢得冷战的胜利,但日旷持久的朝战与越战着实令美国大伤元气,冷战思维又促使美国继苏联之后重新树立与中俄的对立关系,并以巨额军事开支保持绝对优势的威慑力量,致使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苏联则早早地土崩瓦解。当年的华约成员国以及苏联在亚洲的代理人国家后来日子都不好过。作为苏联在亚洲的最忠实代理人—越南,在与中国长达十多年的对抗中充分领略了血与泪的教训。
莫斯科红场
中越对抗,越南“大国梦”破灭记
炮火洗礼中的越南
纵观越南历史,这个国家诚可谓多灾多难。封建时代长期遭受北方中原王朝的侵略和统治,近代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自1858年6月27日,法国西班牙联军3000人乘战舰14艘炮轰越南土伦港起,其后约30年间,法军先后三次挑起战争,最终在1884年,成功镇压了越南境内主要抵抗基点,并于9月签订《顺化条约》,将越南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尽管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但越南各界的抵抗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只是当时,这些抵抗难以对法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实质性威胁。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法国几乎集全国之力抵御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无暇也无力东顾,对越南的统治力严重削弱。
越南街头
1940年5月,纳粹德军以144个师,共335万人,在5638架飞机,2445辆各型坦克的掩护下由陆军元帅冯·布劳希奇、名将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等指挥,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法兰西战役。由法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荷兰、捷克等国组成的330万人同盟军在不到两月的时间内被打得溃不成军,前后共36万人伤亡,“陆地最强”的法军部队180万人被俘。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法德于22日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兰西战役以法国政府的屈辱投降告终。
行进在巴黎街道上的德军士兵
同样在1940年,日本开始了对越南的入侵计划。9月,日本政府胁迫法国签订军事协定,迫使法国贝当政府同意日军进入红河以北地区,只是在名义上,仍保留法国在其余大部分地区的殖民机构。当时法国本土已然沦陷,精锐军事力量丧失殆尽,对于东边咄咄逼人的日军也只能忍气吞声。
越南随后在以胡志明为首的印支那共产党的带领下,成立北山游击队,展开反日抗法斗争。1945年,日本投向前夕,印支那共产党联合其它政党,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废除与法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名义上终结了法国长达87年的殖民统治。但这也为战后法国为恢复对越统治而发动的大规模军事反扑埋下伏笔。
胡志明(左三站立者)与美国战略情报局成员合影
日军在西贡向英军缴械,1945年
1946年,法国在美英的支持下向越南派遣远征军,胡志明号召全民抵抗,越南抗法战争(西方媒体称之为第一次印支那战争)全面爆发。法越战争一直持续到1954年7月,这场长达近9年的战争让双方损失惨重。越南军队保守估计有17.5万人丧生或失踪,法军及傀儡军约13.4万人战死或失踪;约40万平民死于战火,经济损失由于缺乏资料无法估算。
1954年,法越战争形势图。紫色地区为法军占领区,黄色地区为越共占领区
据法国著名战地记者Bernard B.Fall在其著作《没有欢笑的街道》中记载,法越战争在头几年,仅仅是由一些小规模的越南农村地区武装反抗构成。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抵达越南北部边境之后,法越战争就转变为美苏两大集团之间的军事较量,全美式装备的法军对阵中苏支援的越军。
法越战争的最终结果几乎是朝鲜战争的翻版。越南未能完全击败法军,但于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促进了日内瓦和谈的进行,最终越南依北纬17度线南北分治,为日后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越南战争埋下隐患。就在一年前,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金门地区向韩国军队发动进攻,并取得胜利,促成了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
日内瓦会议,1954年
来自中国“兄弟”的援助
越南(尤其是越共方面)之所以能先后成功抵御法国和美国的军事进攻,与中国方面的援助是分不开的。法越战争期间,中国西南地区领土实际成为越南游击队的大后方。越军广泛采取打完就跑的游击战术,待袭击法军成功后,在对方恢复秩序、采取有效反击手段之前便迅速逃往中国境内,一旦越过中国边境,法军就不可再追击。
越南游击队可以在中国境内养护伤员,对零散部队实施整编,接受解放军军官的训练。中国为越南抵抗力量提供了成千上万吨粮食、武器弹药、大量医务人员还有大批从国民党军手里缴获的各种物资。中国和苏联共同派往越南担任军事顾问的军事人员超过2000人。
越战爆发后,中国方面对越南更是倾力相助,尤其在美国派遣地面部队直接参战之后。据统计,越战期间,中国平均每年用以支援北越的武器价值高达1.8亿美元,军事和经济援助总共约200亿美元。另外,中国还额外捐赠500万吨粮食,这等同于北越政权当时一整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北越20世纪70年代粮食供应总量的10-15%!(看到这,你就不难理解为何后来中国政府对于越南的反目恨之入骨了)
越战期间,中国援越武器装备汇总
除经济和物资上的援助外,中国还秘密派出了17万人支援部队赶赴越南参战,其中包括不少经验丰富的炮兵部队以及工程兵部队。据我方统计,美军在越战期间的空中损失约有38%都是解放军援越炮兵造成的。除开庞大的人员和物资支持外,美军及其仆从国部队无法攻破北越政权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方向美国提出过警告。经历朝鲜战争后,中美都尽力避免彼此之间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所以中方提出警告,也是为避免直接冲突作出努力。
1964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参战底线,即:如果美国冒险打到北越,中国军队(地面部队)就应该开过去。1965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警告,“美国对北越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置之不理。”由于中国主要以工程兵、防控炮兵等支援部队的形势介入战争,且仅仅部署在北越领土参与防卫,因此,尽管美国清楚中国正大规模援助北越,却也不点破。但美军也为自己划了一条红线,绝不让地面部队踏足北越领土!仅仅派飞机轰炸北越军事及民用设施。(所谓警告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的传闻并不准确)
北纬17度线
中国的努力使得十几年的地面战火从未烧到北越境内,这是北越政权能够赢得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因素。美国空军的轰炸在中苏防空部队的支援下没能对北越工业潜力及经济部门造成根本性破坏,而北越实则以战养战,最终在美军撤离之后,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拿下南越。可以说,越南战争于越共政权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即让它保存了军工业实力,又完成了国家统一,战争结束后越南可谓国力大增!
“兄弟”反目,血溅南疆
关于中越反目以致拔刀相见的具体原因,与中苏交恶一样,众说纷坛。西方媒体和学者习惯给出的解释是越南武装侵占柬埔寨打击红色高棉,而红色高棉政权一直是中国维护的盟友,为逼迫越南从柬撤军,是以对越南实施军事打击。这只是非常浅显的解释,何况中国发兵打击越南,其导火索也不完全是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
攻入柬埔寨金边的越南人民军
越南战争期间,中苏越三方势力共同抗美的目标是一致的。越南忙于民族战争也无暇估计中苏矛盾。待战争结束后,中苏矛盾再度上升为区域主要矛盾,越南必须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文革的破坏,可谓一穷二白;而苏联正值对美战略转守为攻,国力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再加上越战期间苏联对越南的援助多于中国。多番权衡之后,越南决定倒向苏联,甘愿成为苏联制衡中国的马前卒。
我之前说过,苏联的战略核心始终在于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陆上交通线,进而威慑中东产油区,并对西欧国家实施战略包围,达到称霸目的。要实现如此战略,必先稳定大后方,而苏联认为他们大后方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中国。所以,指使越南不断在周边国家制造事端吸引中国的注意也是苏联早就布好的局。除了入侵柬埔寨之外,越南当时相继与中国和泰国发生边境争端。越南若能对柬埔寨和泰国实现完全军事占领,拖垮中国,便能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实际领导者。这也是它最终倒向苏联的核心动力。
由此可见,中越战争确实是另一场由苏联谋划的代理人战争。逻辑上讲,这是一个不错的制衡战略;但很可惜,这个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严重低谷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越南当局的错误在于两个关键的误判:
1、 迫于北方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中国不敢大规模对越用兵;
2、 一旦中国用兵,苏联会出兵相助。
越南人所期望发生的两件事都没有发生,结果是中国出兵了,苏联没相助。1979年2月17日,火炮齐鸣,2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对越南实施大规模进攻,拉开了越共政权最倒霉十年的大幕。
解放军进攻越南路线图
草木皆兵空耗力,富国强兵终成梦
1954年,越南施行南北分治以后,北方施行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而南方则跟随欧美实施资本主义。北越于1961-1965年期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与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但随后,发展重心有向农业和轻工业转移的趋势。
越战爆发后,所有发展计划几乎停滞,尽管在中国的威慑下,美国地面部队从未染指北越领土,没有根本性摧毁北越的工业潜力,但美国空军的全面轰炸还是给北越造成了灾难性打击。电力以及石油储存设施的破坏使得大批劳力被用于抢修工作,进而给工农业活动造成了劳动力短缺。轰炸还严重影响了原材料以及消费品的运输分配。
据统计,战争期间,北越全部6座重工业城市、30个地级市中的28个、116个县城中的96个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摧毁。发电厂、6条铁路线、公路、桥梁、港口均被摧毁。战后据越共政府宣称,全国约9000座村庄被毁,1000万公顷耕地和500万公顷林地被破坏,另有150万头牲畜死亡。
越战中被摧毁的越南村庄
1972-1975这四年间,越南全国GDP年均增速仅1.5%,1973年曾一度出现1.4%的负增长。 这是因为南越经济在战时过分依赖外国援助,美国驻越期间在南方援建了大量轻重工业工厂、食品加工厂以及各种基础设施。一旦美军撤离,这些援建的经济设施往往因缺乏资金维持陷入瘫痪。中美苏对各方的倾囊相助是保证越南经济在战时未出现负增长的重要前提,一旦没有了这些援助,越南经济就会迅速陷入困境。
原本应该借着国家刚刚统一的东风好好休养生息,努力推行重点发展工农业部门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越南却在苏联的诱导下,频频发难柬埔寨,在中越、越泰边境制造事端,重新走上穷兵黩武的不归路。
下面我们看下越南经济自战后起,至1989年的历史沿革,(请注意以下GDP增长率是依照本币越南盾的实际GDP计算的,越南曾在战后以及80年代改革初期的几年里由于商品供应极度短缺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986年触及历史顶峰,达到453%。因此,如若不剔除价格因素,则难以看清越南当时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
1972-2003年越南实际GDP增速
1976-1977这两年,越南经济增速大幅回升,分别达到11%、13.6%的历史高位,原本良好的势头却在1978年呈现断崖式下跌。1978年越南GDP增速1.8%,同比减少11.8个百分点,正是在这一年,越南积极备战,并派兵全面武装入侵柬埔寨;同时,这也是越南全国暴力排挤、驱逐华人华侨运动到达顶峰的一年。当时在越华侨大多从商,优越的经济势力本就容易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加上越南政府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急于求成,从而在资本主义经济占相对主导地位的南方地区引发了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拉大了华侨与本地居民的贫富差距,深化了民族矛盾。
1978年前后,有超过20万华人华侨被驱逐出境。一个国家某段时间经济出现问题,除开自然灾害或被武装侵略等因素,其缘由必定是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合理导致的。在这个时候通过煽动内部种族矛盾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做法其实相当愚蠢,因为它破坏了社会仅存的一点商业秩序,这与当年纳粹反犹太人政策有着相同的效果,它动摇的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被越南当局洗劫一空的华侨难民
1979年,越南经济增速出现了短暂的惯性回升,越共政府发行新货币,整合了南北金融市场。不过好景不长,中越战争的爆发让一切又回到原点。或许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时段性,越南经济的衰退出现在1980年。中越战争尽管仅持续一月,但其破坏性以及杀伤性超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国政府战后均没有对外公开己方损失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中方损失仅限于参战部队人员伤亡和武器损毁。中国境内除了一些遭受越军炮火袭击的边境村庄之外,没有一座城镇受到战火波及。还有就是军费开支,据BBC记者报道,中国为这一个月的战争耗资约34.46亿元,使得原定于1979年的经济改革计划被推迟实行。可从后来中国经济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情况来看,这场战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
越南则不同,除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全苏式装备第3、345、346师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外,越南人民报声称另有超过10000多平民死亡。解放军部队在撤回国内的途中收回当年援助越南的工农业设施和物资,并对电站、公路、桥梁、工厂建筑等实施爆破摧毁。越南官方也承认,工农业设施在此次战争中损失惨重。
解放军战士站在被摧毁的越军坦克上
1980年,越南GDP同比下降3.5%,为近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中国撤军后的三年是时间里,越南本土获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机遇,除了1981年5月的法卡山战役以外,中越边境此后再无大规模战事发生。本应借此机会适可而止,可越南人还是不断在边境制造流血冲突,向中国境内居民开枪开炮,并占领老山、者阴山两个战略制高点,这一举动再次彻底惹恼了中国政府。
1981-1984年间,越南经济增长尚且平稳,年均增速达到7.38%的高位。然而,1984年4月-5月间,由解放军发动的老山者阴山收复战再度将越南打回原形。此后两年才是越南真正悲剧窝火的两年。老山、者阴山海拔较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战术价值无可估量。解放军攻占两山之后,越军多次阻止师团级规模反扑,结果均无功而返,横尸遍野。
两山的丢失意味着越南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将无险可守,解放军直通首府河内便是一马平川。如此一来,越南不仅从柬埔寨调回大量精锐部队驻防首都,还组织全国上下男女老少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员进行军事训练,那景象可真是“万人空巷舞刀枪,草木皆兵俱胆寒”。
全民皆兵的越南
如此状况让越南经济无从发展,1985年起,GDP增速迅速由上年的8.4%回落至5.6%,以致于到了1987年,在恶性通胀的打击下,经济增速回落到阶段性低点2.5%。1985-1975这三年间,越南GDP平均增速仅在3.8%,远不及前几年的表现。
虽然越共于1986年发起经济改革,试图将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化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得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经济改革成果直到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才随着出口贸易的兴起显现出来。同样经历了改革开放,越南后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与中国相比则大为逊色。
相比于外部威胁,内部威胁更可怕
硝烟渐散,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1989年1月,越南内外交困无以为继,当即宣布将在9月内将部队全部撤出柬埔寨。中越关系改善,双方开始向两国关系正常化努力,长达十年的中越战争终于结束。这十年中,中国军费开支始终呈下滑状态,而经济却一直超高速增长。为了不让军事行动影响到改革开放,中央令解放军牢牢掌控老山者阴山战略要地之后,便没有下令对越南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仅仅通过这两个制高点牵制越南,让越南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之中,空耗国力。中共高层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在对苏联、对越南的斗争策略上表现得淋漓精致。
敏锐的美国人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在80年代中后期,尽管中国与西方国家仍处于外交蜜月期,但美国人(尤其是民主党以及部分共和党极右派)已在潜意识里觉察到,中国可能会变成一个比苏联更难缠更高明的对手。
实际上1985年以后,由于原油价格的突然暴跌,苏联的石油出口贸易便已入不敷出,严重扭曲的经济结构给苏联带来了空前的粮食缺口,进而发展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政治危机。80年代后期的苏联早已不复当年,几乎沦为二流国家,而中国却柔韧有余地一边推行军事现代化革新,一边让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稍微有些眼光的人此时也会将焦点转移。
因此,西方国家通过媒体宣传向苏联输入“民**主”思想,诱导颜色革命之际,也暗中向中国输入着同样的思想。1986年末,中国掀起一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浪潮,上海、北京、湖北、江苏等省市高校先后有数万名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后来一度出现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打着“皿煮”“自油”标语的学生团体
这是新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学*潮,鼓动学生上街游行的代表人物有时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方励之,时任全国作家协会成员的刘宾雁(此人在各大高校宣扬“民**主”言论,主张全盘西化)以及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王若望等人。这三人先后在1987年被中央开除党籍,据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也因此事受到邓公责备,认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力,后来胡主动向中央政治局提出辞去中央总书记职务的要求。
就笔者个人观点,中央和胡的做法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混杂在学生群众中间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激进人士,他们的言行很难控制。1987年,学潮基本平息,但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终于在笔者的出生年,也就是农历己巳年,胡*耀邦的逝世点燃了高校学生积压许久的怨气,比86年规模更大的骚乱迅速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
不得不承认,颜色革命确实是人类政治史上最伟大、最无耻的一项发明,它完全秉承了孙子兵法中离间计的精髓。苏联、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无一不是倒在了这种战法的脚下。但颜革若要对目标国发生效力,必先掌握一个前提,那就是目标国政府在国内经济、政治事务治理上长期存在瑕疵。颜革就是不断放大这些瑕疵,在目标国各阶层之间制造尖锐矛盾,引发混乱,进而达到颠*覆*政*权的目的。
80年代的中苏都存在很大瑕疵(当然苏联已经不能称为瑕疵了,那简直是癌症,无药可救的!)。80年代中国经济虽极速增长,但底子太薄。国家还是更注重通过有实力国有企业加速实现资本积累,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因此,当时国企工人—尤其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知识分子(学校教学职工、科技/文化工作者)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据统计,在己巳年,全国职工平均月薪为161元人民币,这相比1988年已经增长了9.35%。可许多知识分子月工资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国企职工则完全另一番景象,工资年年加,食堂大锅饭,企业自建职工宿舍,福利分房,都是知识分子们想都不敢想的待遇。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在通过来自大洋彼岸的“先进思想”了解到那里有着天堂般的生活之后,知识分子们难免见异思迁。
上世纪80年代的国企员工,单位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
好在中央果断行动,让新中国再次度过了一场空前的政治危机。但从86年兴起的这场学潮带给中央领导人的启示是深刻的。邓公于1988年末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始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90年代初起,中央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国企工人与知识分子地位逐渐走向均衡。新中国改革开放至此,才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语:新中国一穷二白之时,我党领导人凭借着难以置信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周旋于美苏强权以及西方列强之间。首先,中国在美苏冷战对耗中,寻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再者,通过几乎微不足道的军事开销耗死了咄咄逼人的苏联,拖垮了久经沙场、残忍好斗的越南。随后,中国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逐渐建立起周边国家对中国市场的经济依赖,使得经济制裁成为我国抵御外敌的新手段。
不过由己巳年事件可以看出,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往往比抵御外部威胁更加重要。要维持稳定,就必须让国家均衡发展。如今的中国虽然经济结构大体均衡,但不少经济领域脱虚入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努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许真的是我国经济步入下一个阶段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