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都要卖出价值500多亿美元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在亚马逊的掌控之外。虽然能扩大亚马逊的产品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但也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温床。
美国商会全球知识产权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价值4610亿美元,而在被缉获的所有假冒伪劣品中,86%来自中国。
假冒伪劣品侵犯了客户和合法品牌的权益,也是亚马逊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虽然知道了假冒伪劣品最大的来源地就是中国,但是亚马逊不想因此驱逐中国卖家,因为平台上25%的卖家都是中国的。
平均来看,每30秒钟就有一位新卖家加入亚马逊,而任何一个卖家都有违反平台规则的可能,售卖假冒伪劣品就是其中之一。
显而易见,如果卖家配送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买家订购的产品,买家会很容易注意到;但如果他们收到的是一个仿制品,尤其是高仿品,就很难辨别了。
因此,亚马逊对卖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正常情况下,新卖家在注册一周内会收到亚马逊的审核后续邮件,要求提交采购发票、品牌授权书等等。如此一来,似乎也能够杜绝没有合法来源的产品。
问题是,要真正确认各种资料的真实性以及程序的合法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一过程不仅缓慢,而且代价不小,可行性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和大多数平台一样,亚马逊也有报告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的途径,但是这一体系并不完善,而且容易被人滥用。亚马逊要求侵权或售假卖家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对原告并没有太多的审查,若原告是恶意的,那这竞争就惨烈了。
我们深知,造假证在中国很普遍,电线杆上、卫生间里都很常见,卖家提供的那些证件呢?一定是真的么?此外,恶意投诉事件也时有发生,单单被自己同胞坑害的卖家就数不胜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尴尬~),更不要说外国的了。
除此之外,因为假冒伪劣产品被封号的卖家,换一套资料还是可以继续注册卖家账户,这也是平台的一个漏洞,对合规经营的卖家而言也是不公平的。至于这样的卖家会不会再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事发之前我们还真是不得而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亚马逊的规模越来越大,放缓步伐甚至停下来清理门户,基本没可能,毕竟假货最多的中国卖家还在平台上活跃;想让售卖假冒伪劣品的卖家放弃既得的利益,想都不用想。
所以说,假冒伪劣这一问题对亚马逊这么大的平台来说是难以根除的,最起码在当前的政策和现状下,是无法解决的,而有些中国卖家在其中的角色是……
(编辑:亿恩 安吉)
声明: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