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都在赶画,本来也想写好书的自序,但写不出来,或者就是写到一个节点,就开始怀疑自己,老实说,这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全方位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曾经相信的东西和人,从小到大都没有过的晦暗,但一方面却在画很鲜艳的粉色的猫。所以情绪控制还是可以的,足够分裂,也足够假装正常。我并不想粉饰这种丧,装得很强,我觉得直面自己的脆弱可能更勇敢一点,也坦诚一点。不管以后怎样,今天记的,也不会删。
直到昨天有了一点头绪,今天有了一点对的情绪,看到了一点光。
昨天有人在微博上发《编辑部的故事》的人间指南杂志社的建筑的实际照片,人们转发,加上了电视剧的歌。竟然可以看到歌词唱出来,那时候早晨还有起床气,锻炼到一半,出了很多汗,找来歌听,竟然就哭了。投入地爱一次,投入地笑一次,很投入地表达和记录,大概可以总结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很久都没有投入地笑过,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能力投入地爱,但昨天是哭了。也不错了。随即就有很多思路和一点点勇气写自序。
还有就是今天上午,和远在纽约的女朋友聊天,讲着最近的烦心事,她微醺在回家的路上,讲的是语音。我并不太喜欢和不太熟的人说语音,但是有些亲密程度足够的朋友,我喜欢听他们说话。她说她喝了酒可能有点晕,但其实表述是很清楚的,我甚至可以听得见电话那头的风声,而那时北京下着雨,很凉快,我感到一点点温暖,微醺是可以传染的。并不是说风声有治愈的效果,只是她对我说,怎么开心就怎么去做吧。
以及今天想明白一件事,大概我还是无法接受那种得过且过“过日子”的心态,怎么说呢,所谓平凡庸俗之中找乐子的心态。一种提前停滞,不带着开放的学习的心态去看待和探索自己和更大世界的事故甚至现实。我理解这是很多人的状态,甚至有些不常来往的朋友也是如此,很多人甚至目标可能就是达到了某个实际的程度,就没有一直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自己没有期待了。即使一个人没有这样泄气的心态,倘若周围都被这样的人包围,也难免会受到影响甚至刺激。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眼界,也可能决定你的格局(听起来这么正经和鸡汤,但就是这样, 身边的人是广义的,包括 u r what u fuck, 但不限于此)。所以还要看自己有多坚定,有多扛得住干扰,甚至有相信的东西和人更好了,相不相信爱情无所谓了,反正我目前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