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关键词:disparity——不平等
两个视角:地区间不平等,部门(产业)间不平衡
三个线索:技术进步、全球跨国资本主导下的利益分配、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不平等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持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世界上更多的人摆脱了饥饿和贫困,许多国家变得发达和富裕。同时,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但现在,二战后一直维持世界经济增长的这个经济政治格局受到了挑战。2016年两大黑天鹅事件——特朗普执政、英国脱欧——正说明了人们对当前经济格局和全球化的不满,已经积累为质变。
关键问题:反全球化反的是什么?
关键词:不平等(disparity)
以往人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对能够为所有人带来福利,正如弗里德曼在所说的,贸易能够对双方带来好处。但现实情况却是:技术进步引起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做大了世界经济的蛋糕,但蛋糕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表现为:
1、有研究表明,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中产及其以下的人群收入水平在过去30年间没有显著增长
2、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全球化对国内带来的就业损失远远超过就业增长
3、经济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速扩大
这种不平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地区间的不平等(国家间竞争)和部门(产业)间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引发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报酬世界范围的一价定律。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某个地区有贸易便利条件(经济地理优势),同时生产率/要素价格之比较其他地区有优势,那么这个地区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前来投资经营。从经济视角上看,这是一个经济逐利的现象。不幸的是,资本可能没有国界,但经济是有国界的。这种逐利行为最终呈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与对抗(资源、资本、技术、高技能劳动力),并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动荡。有的国家在贸易中获利更多,而其他国家可能相对获利较少,甚至是净损失。比如欧洲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资本、劳动力的流动促使西欧各国加速增长,而东南欧地区加速衰落。
全球化更带来不同经济部门的不平衡。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的进步。因此与技术进步相关的行业获益最多。比如金融、互联网和部分高科技产业。而劣势国家的部分传统制造业部门,由于不具有竞争优势,在全球化的竞争下日益衰落。
如果去追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导致不平等的因素,我们可以找到3个主要线索。
一、技术进步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必要条件。技术进步不仅是打开经济全球化大门的钥匙,同时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几乎集中在技术进步较快的部门。技术进步意味着竞争的全球化,而竞争意味着效率与价格的统一。这里必然会有产业和收入的调整,被“下调”的那部分群体必然是痛苦的。与技术进步相联系的产业和地区,则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引而出,获得更大的红利。
二、跨国资本主导了全球化的过程,并加速了贫富差距扩大。上面部分提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跨国的流动,也就是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与资本效率提高相对应的是劳动力效率。由于劳动力并非完全流动的,由此资本的效率和劳动力效率形成剪刀差。简单的说就是跨国资本分到了蛋糕的大头,而不可流动的劳动力要素只能获取更小的份额。也因为跨国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做大,因此成为了当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非常具有发言权的一股力量。国家之间的边界因此变得更加模糊。
三、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不平等。这一部分在上面一段有所提及。也就是说,生产率的增长高于劳动工资的增长。这也是导致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贴一张图(原图来自于斯蒂格利茨的一个演讲):